|
本帖最后由 耿介斋 于 2023-7-19 23:55 编辑
读才女新柔情似水的七律《暮秋夜]》
岸柳枝稀绿色微,花零菊损燕南归。弯弯夜月孤心碎,闪闪星河醉梦非。
瘦影栏依期相会,凄琴怀抱觅良机。频频短信愁能歇,惟愿同眠共解衣。
萧瑟暮秋,漫漫长夜,难免思家,思春,思夫情绪。其中,思春,思夫正是诗歌长盛不衰的主题。
思春是人性,是本能。愈被压抑愈强烈,愈旗帜鲜明愈容易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但是,格律诗的限制太多,很难直抒胸臆。漫长的诗词发展过程中,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的诗句至今寥寥可数。除了我们祖先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外,名扬天下的柳词,著名的花间派诗词,竟然远不如女诗人朱淑贞的‘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以及女词人李易安的‘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等一直传唱人口与脍炙人口。
何也?一是文化男人地位高,有万千约束,不敢直抒胸臆。二是男人在性意识方面的感觉偏粗糙,远没有女性在这方面萦怀入微、沉浸持久。
虽然格律诗的限制太多,很难直抒胸臆。但,一旦创作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样的好联好句,就会比“跨过大半个地球去睡你”更让读者痴迷,更会成为饮食社会的精神食粮。
此诗的高潮或“眼”惟愿同眠共解衣‘句,已经能令读者心旌摇曳。这种尝试值得进一步探索。
这首七律是步韵诗,作为禁体诗,步韵诗当然也会限制诗人的发挥。。两个联子都平淡无奇,使得前六句的铺垫不够。高潮到来时,读者心理准备不足。 且 ’惟愿同眠共解衣‘ 这一句太强,出句‘频频短信愁能歇’虽然顺畅,与下句也存在有机联系,相比之下,显得此句偏弱,似有一点失衡。就是说,一首好诗,不能只有一处高潮,应该有一二次高潮与之互成鼎足。当然,收在高潮上,余味会持久绵长。
新柔情似水是网站著名诗人,好诗车载斗量。这里无需多歌颂。只讲讲个人感觉中的不足,可能失之偏颇,但不算狂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