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松针枫叶 于 2024-2-17 12:20 编辑
苏东坡逸事轶闻点滴(散文连载)
六
一次,苏东坡于衙门闲得无聊,又想到佛印处消遣消遣,不过总要玩出个花样才觉得有意思。于是先写了一封信着书童送去,嘱咐佛印要像唐朝的赵州禅师那样,不必走出山门,躺在禅床上接待即可。 原来这是禅史上的一段佳话。赵王到山寺参拜禅师,禅师无须远迎,而是躺在床上会见尊贵的王爷,并说道:“老衲整日吃斋,精力有亏,更加年老体衰,无力远迎,只好卧床会见,多有不恭,敬祈王爷恕罪。”那王爷倒也豁达得很,不但不责怪禅师的怠慢无理,反而觉得禅师慈祥随和,德高望重,回家后又打发仆人赠送贵重礼品而来。禅师一听,立马一跃而起,十分精神,并且郑重其事,披上袈裟,赶快来到门口迎接送礼使者。 几个弟子懵了,忙问道:“怎么回事呢?刚才王爷来时,你躺在床上接待他,这会儿是他的仆人过来,却着急忙慌地到寺门迎接,岂不是主仆颠倒、本末倒置,太不近情理了吗?” 老和尚对小和尚们说道:“咳,你们哪里晓得个中奥秘?我躺在床上是以本来面目会见并接待上宾。王爷,本地尊贵之最,自然待以上宾之礼;次一等的客人,我就下床接见;再次一等的,比如王府仆人,就只能用世间的俗套出门迎接了。” 原来在老和尚眼里人是分作三六九等的,况且那仆人手里拿着贵重礼物呢!其实,明眼人一看便可洞察,那老和尚也不过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俗物罢了,至少是对众生平等的佛门要义的亵渎和蔑视,只是用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虚假包装而已。人情世故,古今一辙,源远流长的熏染,今人更不逊古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熟悉禅林掌故的苏东坡,所以写信要佛印这样接待他,自然是要享受一下上宾之礼了。正当苏东坡兴致勃勃地来到寺院时,却远远地看到佛印已经等在门口了。 苏东坡老大不高兴,便面有愠色地责怪道:“你的道行远没有赵州禅师高,你的境界远没有赵州禅师雅,我要你躺在床上接待,你却不免俗套,偏要跑出山门!”显然,言下之意,实是责怪佛印竟以最下等礼节接待他! 佛印自是成竹在胸,对其责备,并不争辩,微微一笑,吟出一首偈诗: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见赵王。争似金山无量相,大千都是一禅床。 佛印是说,我的禅床不仅仅一张床而已,而是整个大千世界,所以我在哪儿接见都是待以上宾之礼。所以我的道行和雅量,远远高于当年的赵州禅师啊!苏东坡才智和机敏都非寻常之辈,顿悟之功也非寻常人所比,自然心领神会了,不禁暗暗叹服佛印的佛性和佛力。 附几则谜语:26、二四六八十(打一成语)。27、关公战李逵(打一成语)。28、鲁智深做和尚(打一成语)。29、败枝残花落大江(打一成语)。30、种桃摘桃不卖桃(打一成语)。提示:会意。 2024.02.17.初八。祝各位龙年吉祥,春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