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次日一早,志高和张远早早的就起床了,吃过早饭后,见府邸外,已经聚了不少乡绅亲友的,老爷和夫人带着府里的家丁都齐集在中庭里,都来送少爷出门赴京师赶考,夫人依依不舍的牵着少爷,左看看右看看,反反复复的叮嘱着··· 辰时到了,张远牵着驮着两只箩框,落框里满满的装着物品的白马,先走出了府邸,少爷则一一的与众人拜别着,夫人引这家丁和奴婢送到了府邸的大门口处,就拜别了,老爷则与众乡绅将少爷送到了村口处,少爷来到了村口时,转过身来,朝老爷跪了下去,叩了三个头,站起来后又朝众乡绅鞠了三个恭,就迈开大步追赶已经走在前头的张远去了。 一路走走停停,日行夜宿,三个月过去了,总算到了京师,一路上也遇到了几个宵小之徒,两兄弟都拔出了挂在马匹上的宝剑,少爷护着马匹,张远不敢走远的,迎了上去,虽没伤了宵小之辈,尽将其驱赶走了就是了。总算没出什么事来。这时,距京师御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少爷和张远就找了客栈住了下来,少爷就拿起带来的书本,温习了起来,张远每日除了上街市买些食物回来后就安排起两人的吃,余下的时间,就在客栈的后院庭院里,练起了拳脚。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到了京考了,少爷早早就到了考场,一个半时辰过去了,少爷终于走出了考场,这期间,张远一直就呆着考场外等着少爷,两人见面,张远就问:“少爷,感觉还好吧?”少爷回了道:“应该还可以吧。” 十天过去了,到了看版的时间了,两人早早的就到了沾版处,在数百考生中的前十人里,看到了少爷的名字了,写着:第三名:刘志高,字仙子。仙子的字,是因夫人在临盆时的一个夜里,梦到了一个仙童在后院里戏耍,见了夫人,就一俯身,钻进了夫人的肚里去了,因而,就将出生的儿子的小名叫仙子,后来就成了字。,三天后,前十名考生,在辰时时分,在监考官的带领下,来到了金銮殿左则一间考间里,再次在皇帝的前监下,有考了一试,一个时辰过去了,考官将十个考子陆续交上来的考卷递给皇上亲阅,又半个时辰过去了,考官将等在殿外的考子带上了金銮殿,在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后,都跪着听后,皇上亲点,刘志高得了皇上亲点的第三名榜眼,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探花,这前三名都是留京师为官的,其余七名也算是榜上有名,但都各回个郡去。 刘志高,在金銮殿上被皇上亲点了第三名后,就当殿换上了官服了,接着,状元游街,官家浩浩荡荡的彩旗,三头高头大马依次排列,在长安大街上巡游,两则,观看新中状元的京师百姓,满满的挤在这条长安大街上的两则··· 京师的报马,派出了三匹八百里快马,分头朝着三中考考生的住址,一路狂奔而去,一路上,在几处驿站,换了马匹,换马人不歇的,到了刘志高所住的乡的村口时,飞报官高声喊着:“飞报喜信,飞报喜信。” 乡里众人自少爷赴京以后,算着时日,看着时间以到了,就一直在等着这飞报喜信的,这时远远的听到了快马飞奔的声音和一路高喊着的,都纷纷涌到了村口处,快马在众人的引路下,来到了刘府门前下了马,刘老爷引着众家人都来接了快报,管家奉老爷的命,奉上了彩银递给了飞报,飞报连吃饭都不吃,只拿了些点心和彩银,有飞身上马,奔其他地方去了,老爷当天就命家丁,大开酒席,宴请众乡绅族长,大派利市,凡乡里前来祝贺的,无论老幼,都有利市。 少爷在京师前三甲游过街后,当天下午,就备了些礼数,来到了当朝太师府,拜上贴子,在管家的引路下,拜见了当朝太师,一会儿后,离开了太师府,又上了当朝宰相府,拜上了贴子,在管家的引路下,进到了中堂,见当朝宰相在中堂正中坐着,随鞠了鞠恭,口中说道:“相爷大人在上,新晋三甲榜眼拜见相爷大人。”相爷一见这榜眼是少年英才,长得又是英姿气概,知书达理,心里自是高兴的,就命:“新晋才子免礼,赐座。” 其实,自京考的时候,这位相爷就知道,这批考子里这个刘氏考生气宇不凡,当天殿考之时,相爷也在场,见皇上亲点了前三甲中,就有这位,回到府中,就对夫人说起这个,这时,见前来拜贴,夫人就携小姐在后厢房里偷看,小姐偷看了后,羞答答的就扭头跑回了自己的闺房去了,只有夫人躲在中堂后面的屏封后听着相爷和这位新晋的对话。 相爷和新晋的说了一些话后,这时,屏封后面,转出一个奴婢来,相爷见了,就对刘志高说了声:“稍等一下。”就转身进了后面,不一会儿,相爷出来重新坐下后,就问道:“才人可曾婚配?”志高回道:“回相爷,不才因年龄还小,未有婚约。”相爷听了大喜,说道:“如此甚好,老夫膝下有一女,年已及笈,方才在屏封后面,夫人与小女偷看了新晋样貌,夫人问了小女的意思,小女回‘愿听父母主意’,夫人见新晋也是欣喜,有意招新晋为女婿,不知新晋意下如何?”志高一听,忙跪下拜道:“小婿拜见岳父大人,只是,需等小婿禀报家父家慈,再来安排行聘大礼。”相爷一听,哈哈大笑了起来,这时在屏封后的夫人,见新晋应允了,也转出身来,说道:“小婿既是应允了,先禀报令尊令慈后再行行聘大礼,自是应当。”志高听了,忙拜了岳母大人。当晚,相爷留志高主仆在府里晚宴。 次日一早,张远奉志高命,带着志高的家书,飞奔骑上带来的白马,取道回乡,一路狂奔而去。不一日,回到了乡里,进了府邸,拜见了老爷夫人,递上了家书,老爷就赐了些许银两,要张远先去休息,张远出了中厅,转身来到了书孰处,找到了那棵凤梅树,就依少爷的话,将少爷写给凤梅树的信,念了一遍后,就于树下烧了这封信。信里无过于是说:考上了三甲,被皇上亲点了第三名,来报个喜,这些日子里,一直牵挂着凤梅树,如今当朝相爷有意招为女婿,如今前来禀报老爷夫人,想必不日,就将完婚,但虽是完婚了,还是会常常想念着凤梅树的等等。 信经张远一烧,随转到了凤梅仙女的手中,本来自少爷话别离乡就一直牵挂着的凤梅仙女,接到了这一封信,顿时喜泪汹涌而出,在听到了少爷不日将被当朝相爷招为女婿,心里又不是滋味了起来了,有如打破了五味罐一般,既甜,但又算又涩的··· 这凤梅仙子,原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贴身女仆,一年的王母娘娘就要生辰了,玉善皇帝就命文曲星前来给王母娘娘写祝贺寿旦贺辞,文曲星君接旨后不敢怠慢,写好了贺辞,不敢命随身童子送贺辞文本,自己将贺辞给玉帝送来了,玉帝看了后,感觉不错,随命文曲星君带着这贺辞送来给王母娘娘亲看一下,文曲星君就带着文本来到了王母天宫,拜见王母娘娘,天官接过文曲星递上的拜贴后,就引这文曲星来到了中庭院前,就进去禀报王母,此时王母娘娘在随身的几个随婢仙子的相陪下,在后花园里赏花游阅,接了天官禀报,就传旨,在后花园里接见文曲星,此时,在后花园的牡丹亭里,端坐了下来,随身的婢仙子有,牡丹、芙蓉、凤梅、玫瑰四个贴身随婢仙子,分列两侧,在王母身后肃然而立着,这时,天官带着文曲星从庭院中小径来到了亭前,见王母娘娘在亭中正坐着,就要行跪拜之礼,只听王母娘娘说道:“文曲星仙君免礼,亭外赐座。”文曲星仙君听了王母的话,说道:“谢王母娘娘。”天官搬来了座,刚刚坐下,文曲星就说道:“小仙君奉玉皇大帝为王母娘娘寿礼,写来了祝贺辞以告慰天下,今日写成一文,以呈玉皇大帝览阅过,今再奉玉皇大帝之命奉来给王母娘娘亲阅。”王母一听,说道:“如此,天官将祝文接来一看。”文曲星毕恭毕敬的将文本交给了天官,王母接过文本就看了起来了。 此时,文曲星偷偷的瞄了一下王母圣颜,真是慈爱无比,威仪慈祥,身边的四个随婢仙女,个个如花似玉,貌美胜花,这不见还好,一偷眼一看,只见四个随婢仙女中的一个,也正双眼注注这个文气秀身的文曲星仙君,这四目一相会,那位仙女也是随着一脸羞红了起来了,原本就如花似玉的容貌,这一羞红,就更是妙不可言了,这位仙女就是凤梅仙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