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19

[基本概念] 马蹄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8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蹄律
    马行走时,其特点是“斜对角迈蹄”。即如果左前蹄向前时,其右后蹄亦随之向前,然后,右前蹄向前,随之左后蹄向前,如此循环往复。出蹄的先后顺序是左前蹄,右后蹄,右前蹄,左后蹄。简单点说,就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这样的一个规律,如果我们将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这就是马蹄律的声律规则。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隔句呢?
    隔句,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重、疏、密、平、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例:
覆地则微(1),庶表三冬之候(2);
翻空虽小(3),那无六出之姿(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与轻隔颠倒。
例:
天边之雁应迷(1),微交月影(2);
松际之烟已失(3),稍助山明(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3)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例:       
望曲来(1),绿蛇之宛转(2);
观斜往(3),紫燕之轻盈(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4)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

例:
征老君之语(1),谦柔胜于刚强(2);
验夫子之文(3),积善由乎驯致(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5)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或五字至七字,这是遵循古人在赋文中平隔用法的频率而定的。
例:
金杯共色(1),对酒当歌(2);
玉兔增鲜(3),临花照水(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6)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
例:
无昧不察(1),逢昏则显咎(2);
无贤不感(3),遇圣乃呈慈(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规律为:平仄仄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隔句的特点:
1、单边都有两个分句,共4个句子:隔句由两联四句组成,之所以把它归类到骈句之中,第一,是古人这样划分流传下来。第二是因为它虽然是四句,却是两两相对,也就是说由两组骈句组成、这里的两两相对,并不是我们前面学过的骈句一样,随便凑两句就可以了。

2、四个分句句脚符合马蹄律: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非此即彼;
以上例句,非常清楚明白。

3、隔句的四个分句中,(1)跟(3),(2)跟(4)相对,并且四句的意思相近或相对。它们并不是两两相对的分开体,而是四句意义相互连在一起的交互对偶。四句的基本规则是以(1)(3)句为主,(2)(4)句为辅。

4、隔句必须有分号:隔句是在前两个分句和后两个分句之间要用“;”。在这里补充一点说明,辞赋是以一个骈句为单位组成的,骈句的标点一定要标的正确,因为它是骈句句式的标志。

这六种隔句,是写赋必备和经常要用到的,但使用时务必间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漫句
1、漫句的定义:漫句,即散句,不需要对偶的句子,少则三四字,多则二三句。
如:       
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风赋》(宋玉)
直端门而未出,天锡予以灵瑞。是何祥而何吉?——元稹《郊天日五色祥云赋》
若事因感甄而名托洛神,间有之耳,岂待明帝始改?---- 曹植《洛神赋》
这些就是漫句,也叫散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30 04: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