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19-3-17 17:16 编辑
颂歌献英雄
中华自古敬英豪,主义真诚震九霄。
魂断天涯追远梦,躯捐海角鼓诗潮。
雄姿在目龙威铸,大爱长存史册昭。
盛世花开四时艳,青春不老国人骄。 【评】弘扬正气、歌颂英雄的精神是颂歌类作品的共同主题。此作所不同的是更宽泛意义上的颂扬,没有专门针对某一位英雄。用“真诚”形容主义,指的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核心在于一心为天下黎民谋幸福。颔联是说天涯海角都有英雄们为了追求理想而牺牲,他们的精神就是一首首正气澎湃的诗歌。颈联是说英雄用自己的壮举和大爱铸成了中华龙的威严,因此他们的精神必将载入史册。尾联是说身处盛世的国人应该不忘先烈,葆有英雄精神,使得自己“青春不老”。 不足之处有二:1、前四句结构相同都是“2212”的撷腰句,后四句都是“2221”的解镫句。2、全诗立足点大而高,情调激昂,在气韵上缺少一些变化,感觉像牛皮大鼓敲到底。 西江月·英雄颂 战火腥风血雨,生灵头落肢残。英雄大义舍身安,杀敌锄奸扬善。
乐见神州阔步,欣听佳苑歌传。不忘先烈护江山,换得今朝花灿。 【评】上联前两句写残酷的战乱给黎民百姓带来的灾难,后两句写英雄舍身安邦定国;下联前两句抒写神州歌舞盛世而欢欣之情,后两句告诫今人不要忘记英雄,美好的生活是英雄们舍身换来的。内容上很有层次感。 此作词范是苏词《西江月·点点楼头细雨》,乃是变格体。正格词谱“血”、“阔”处应平。“忘”古音有两种,即“武方切”和“巫放切”,前者是陕西一代方言读法。古代诗词作品中“忘”字可读平也可读仄,此作中读平。 临江仙 -祭八女投江八十周年 旧日风烟已远,乌斯浑水犹哀。江中霞彩祭忠骸。恶魔挥利剑,豆蔻惜初开。
质洁情甘玉碎,心贞未堕污霾。人生虽短不虚来。风华成永远,英烈笑瑶台。 【评】此作词范是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上下阙第一句第五字可平可仄,上阕后两句宜对仗。内容安排上合理,上片写祭奠英烈,用“哀”和“惜”来抒发心情,也表达对日寇罪恶的谴责。下片抒写对英烈精神的歌颂,是诗意的升华。写法、立意、章法结构、遣词用句、情感表达、气韵、格调等都体现的完美无缺,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力。好作品! 愚以为词题用“祭八女投江”即可。“远”和“风”字两见,前一个“远”改为“散”,“风烟”应为“烽烟”为妥。 鹧鸪天- 海棠花语
———怀念周恩来总理 怀得深情别样红,西花厅畔舞东风。窗前守望灯光暖,案上萦回春意浓。 人已去,影成空,年年勿忘觅音容。心香吐尽思无尽,此念由来到梦终。 【评】此作最大特点是通过意象“海棠花”来表达对周总理的缅怀之情。构思无可挑剔,完美无缺。这样的构思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避免颂歌缅怀类作品在用语上的直露和浅白,同时又能增强意蕴和艺术审美的感染力,使得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融合。此作中“深情”、“红”、“舞”、“守望”、“萦回”、“勿忘”、“觅”、“心香”、“吐”、“思”、“梦”是海棠花的情感心理和行为,自然也是人的情感心理,所谓“花语其实是人语”也。好作品,大赞! 有一点与先生商议,副标题其实可以省去,因为诗作中“西花厅”和词题的“海棠花”已经暗示读者此作的怀念对象了,所以副标题已经失去实际意义。 颂叶帅 神州腾剑气,万众仰英姿。
国务得参助,全军挂帅旗。
肩扛天大事,笔写感人诗。
巨手一挥动,妖氛驱散时。 【评】此作内容重点是赞颂叶帅在解放后政治风云跌宕中所起的力挽狂澜的作用。“国务得参助”、“肩扛天大事”和“巨手一挥动,妖氛驱散时”等句暗指由于叶帅的正确抉择和勇于拨乱反正使得国家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其中包括面对庐山回忆、文革四人帮的危害、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及党的第二代领导人的确立等方面。“笔写感人诗”指叶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创作了大量诗篇,毛主席曾赞扬叶剑英的诗“酣醇劲爽,形象亲切,律对精严”。 颔联和尾联出句是拗句。前四句都是“212”节奏。对仗上采用宽对。 对联-咏岳飞
文/弦歌
上联:赤胆忠心,誓破匈奴安社稷 下联:执兵擐甲,坚维百姓拒金牌 【评】岳飞一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用短联,宜以歌颂英雄的精神为主,对事迹宜从大角度进行高度概括。此联在字数句式上采用“4+7”的形式。“赤胆忠心”和“坚维百姓”是岳飞的英雄精神的体现,宜安排在上下联的对应四字句位置上;“破匈奴安社稷”、“执兵擐甲”和“拒金牌”是英雄的事迹,在保证声律平仄的前提之上也应安排在上下联的对应七字句位置上。另外“拒金牌”是具体事件,与“破匈奴安社稷”、“执兵擐甲”在事件“小大”程度上有区别,所以愚感觉“拒金牌”应另换。浅见,敬请作者及读者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