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学会论坛2021年四季度作业饶学刚点评集
饶学刚,湖北省崇阳县人。195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现代苏学学者、当代学人、民间文艺学家、文艺评论家。黄冈师范学院教授/编审。原全国多个文化学会理事,现黄冈市多个文化单位顾问。出版《苏东坡在黄州》《曲艺创作漫谈》等专著8部,文艺作品300余篇。曾获中华文学奖和上海飞鹰优秀论文奖。学术著作连同个人名字,一齐进入新华网、国学网、东坡网,影响辐射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等国。接受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楚天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和新加坡王永元、日本内山精也、韩国赵诚焕和安熙珍等国外学者的访问。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四海论诗】区总顾问、《香江诗潮》《香江诗评》《中华古韵》顾问。
黄河 作者:张维德 滚滚大河天上来,奔流到海不曾回。 高原黄土扬千载,瀑布惊雷壮九垓。 曩日阻倭邪计出,花园决口庶民哀。 中华崛起今非昔,万里江山共举杯。
【评】这是一首歌颂黄河史迹的诗。“滚滚大河”“奔流到海”。看今天依旧昂扬宏伟,气壮神州;忆往昔花园决口,全民哀痛。前后对比,自然推出了诗的主旨“中华崛起今非昔”,实是盘活了诗性的一笔。点化运用古诗词句,不露痕迹。
长江 作者:张庆东 唐古悉数挺西东,穿越昆仑力挽风。 蓝缕山川听有醉,紫宸阡陌看无功。 寻常顾影潇潇伟,跌宕回肠处处雄。 一路龙腾书故事,中华崛起贯苍穹。
【评】这是一首构思完整、赞美长江的史诗。①长江诞生。艺术就是艺术。诗人在写诗,凝神点在于长江的“挺西东(寰球)”“力挽风(国风)”,读者不会纠缠长江源头东西南北的失实:正源发源于唐古拉山的沱沱河,南源发源于唐古拉山的当曲,北源发源于昆仑山南的楚玛尔河。②长江创业。紫宸天帝,荜路蓝缕,开凿山川田园。③长江雄姿。跌宕回肠,自顾其影,自矜“雄”“伟”如“龙腾”。最后一句:“中华崛起贯苍穹”,画龙点睛。
黄次韵夏爱菊站长《黄河》 作者:钦差大臣 巴颜怒涌汇江川,一路高歌溯史前。 曲线长长呈“几”字,柔情满满润腴田。 万年涛卷尘泥荡,九域龙奔碧浪翻。 欣颂母亲抒浩气,炎黄圆梦向尧天。
【评】这是一首较有特色的七律。第一句写广阔的黄河源头;第二句写悠久的黄河历史;第三句写独特的黄河地貌;第四句写造福的黄河农业;第五句写沉沙的黄河水利;第六句写碧浪的黄河发电。最后两句点睛:母亲黄河抒浩气,炎黄子孙梦儿圆。选材得当,构思得体。
保护长江 作者:熊树忾 沉沉一线融新意,滚滚浪花消旧愁。 三峡坝堤朝北望,通天河水向东流。 虎跳峻岭泽千户,龙跃平川润九州。 玉带云涛勤过问,扬清激浊有人谋。
【评】这是一首主旨深刻、饱含寓意的好诗。“一线”寓长江;“融新意”寓长江经济带,特色社会主义,乃至新中国;“旧愁”寓重庆白公馆,南京大屠杀,乃至八国联军等外敌入侵;“朝北望”寓心向北京,三峡电坝的建设是全民所向;“向东流”寓海纳百川,全球共享;“虎跳峻岭”与“龙跃平川”寓长江开创广阔的天地,庇荫人民。再把六句连起来一读,你就明白了诗意:“消旧愁”“融新意”,长江今非昔。最后两句写“保护”:是“玉带”长江也好,是生物多样性“云涛”也好,有心人“勤过问”,那就是“扬清激浊”的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宏观“谋”划、运筹帷幄。诗文不见诗题,而诗文句句在写诗题。
步韵夏爱菊站长《黄河》 作者:陈家斌 声如霹雳震山川,势若奔狮现眼前。 流淌亿年兴禹甸,绵延万里润桑田。 铁桥通畅长虹架,大垻巍峩银浪翻。 广阔胸怀容世界,洪波壮曲入云天。
【评】这是一首崭新的《黄河颂》。只有新社会的“黄河壮”,没有冼星海笔下的“黄河恨”。一写黄河水势,如壶口瀑布;二写黄河水利,如禹甸大地,黄河三角洲;三写黄河水业,如21座大桥,三门峡和小浪底大坝。以此突出黄河的“洪波”“胸怀”和雄姿。声情并茂,似景如画。
长江 作者:五丛竹 诗声豪放几千秋,送月扶云海尽头。 淘过金沙濯过佛,更从三峡数风流。
【评】这首诗跳出常俗构思,推出典型景象。长江歌声豪放千秋,风花云月直布海口,洗礼胜不过金沙江和乐山大佛,风流还有哪能越过三峡电光。源远流长,盖世风流,壮美长江!言简意赅,意境深邃。
咏黄河 作者:时庆利 黄河浩荡润山川,九曲滔滔锦绣前。 夏日清波垂月色,冬时紫气沃桑田。 神州凤舞沙边事,壶口龙盘浪里翻。 一路福庭咆哮去,万年留世问云天。
【评】这首诗写得一般。臆测以为点咏了九曲河套、钱其琛题词的“天下黄河贵德清”巨石、小口子渡口附近的紫气、凤舞沙边脱贫事、壶口瀑布等景点。对仗韵律也很工整严谨。只是写黄河气势,用词乏于新颖,老在“浩荡”“滔滔”“浪里翻”“咆哮”上直白打转。还有诗文亮题,实为写诗之讳忌。
黄河之咏 作者:夏文旭 清溪汩汩出高原,汇水崩山永向前。 雨骤浑涛摧腐朽,风微铜镜映云天。 曾如猛虎噬民血,今若青龙润国田。 浩浩汤汤东海阔,文明再续五千年。
【评】诗,别出心裁,写出了黄河的多维特性。既写了黄河的清汨,也写了黄河的崩浊;既写了黄河的猛动,也写了黄河的镜净;既写了黄河的凶残,也写了黄河的温润。但它最根本的本性没有变,那就是“浩浩汤汤东海阔,文明再续五千年。”篇末点题,有点睛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