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冰
饶学刚,笔名曲辰、雪港,湖北省崇阳县人。原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省期刊协会理事、黄冈地区群众艺术馆馆长,黄冈师范学院教授/编审、首任学报主编;现任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中国苏轼研究》(北京)和《苏东坡研究》(常州)编委,黄冈市遗爱湖保护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咨询。曾获中华文学奖和上海飞鹰优秀论文奖。
饶学刚长期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楚文化学、苏东坡研究,出版《苏东坡在黄州》《曲艺写作浅谈》《走近东坡》专著6部,文艺作品300多篇。其中《曲艺写作浅谈》《苏东坡在黄州》填补了上世纪当时研究的空白。汉族民间长诗《双合莲》和《钟九闹漕》版本汇编,被民俗学之父钟敬文教授誉为“科学版本”。两部长诗校注本已由中华书局出版。《20世纪苏东坡文学研究述略》(与朱靖华教授合写),陆续被海内外多家出版社转载。学术论文有10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复印。学术著作连同个人名字,一齐进入新华网、国学网、东坡网,成为全国“现代苏学学者”和“当代学人”,影响波及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
在民间文学、民俗学、楚文化学研究方面,他先后推出了许多新观点,成为一家之言。如“民间文艺分为原生(历史)层和再生(现在)层”、“《钟九闹漕》是一部记录贫困农民与落第儒士尝试结合,向封建末代王朝宣战的悲壮史诗”、“龙舟竞渡并非单独纪念屈原的活动,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史诗”、“‘九头鸟’实为楚凤亲缘的一支,是‘富有活力、精明强悍的人才湖北佬’的代称”、“‘四面楚歌’不仅仅指发生于‘垓下之战’的,还包括历次楚军失利后敌军所唱的‘四面楚歌’”、“‘下里巴人’是楚地乡歌”、“中国火葬习俗不来自印度说”等。
在苏东坡研究方面,他亦先后推出了许多新观点,成为一家之言。如,“苏东坡文艺创作的高峰在黄州”、“三维观照,时空交错的东坡文化现象”、“东坡密州超然文化现象”、“东坡徐州归隐文化现象”、“东坡黄州贬谪文化现象”、“黄州是东坡贬谪文化、东坡文化、黄州赤壁文化、东坡养生文化四种文化发祥地”、“苏东坡是传统民歌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苏东坡考证的‘鸡鸣歌’系当今鄂东高腔山歌”、“东坡突围黄州是道教帮了大忙”、“苏东坡葬郏县上瑞里是他生命流程与心路流程历史的必然”、“东坡词初作年应提前到东坡19岁”等。
饶学刚的学术研究工作,得到了全国知名学者陈迩冬、胡国瑞、匡扶、孔凡礼、王水照、朱靖华、刘乃昌、刘尚荣、吴志达、邱俊鹏、张志烈等支持和鼓励,有的还写专文评论,从他们身上汲取了许多人生经验和艺术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