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辞赋的基本体式
姚平
姚平(1932.4~2013.6.23),原名阙德音,笔名丁乙,号梅亭,斋名寒梅阁。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枫边乡坊坑村人。教授,诗人,辞赋家。13 岁开始写诗,迄今 7000 余首,出版《寒梅阁吟章》续吟、三吟、四吟、五吟及《梅苑风华》,刊出 4000 余首。出版诗集有《梅亭词选》、《寒梅阁诗词选》、《寒梅阁吟章》、《寒梅阁续》、《续诗词写作入门》等。15 岁开始写赋,迄今有骚赋、骈赋、文赋、骈文 90 多篇,出版《姚平辞赋集》。其他有学术著作 10 余部。约 300 万字。
中国古代韵文,都有一定体式。即一定的规矩、程式。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诗词有一定的格律,辞赋也有一定的体式。当今辞赋作者,有的不大讲究体式。甚至哄炒很响的一些作品,似乎也存在同样毛病。可见讲究体式是当务之急。中国国粹辞赋,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存在有基本体式,我们撰写辞赋,应该大体知道。我想从源流、内容、形式方面加以简述。
一、辞赋的源流
赋,古通敷,就是敷布,铺展,陈述。《诗·大雅·烝民》:“明命使赋。”毛传解说:“赋,布也。”可见赋是一种写作方法,就是铺陈直叙。是汉儒概括《诗经》六义之一。逐渐发展成一种文体:辞赋。它的来源,大体有四:一是战国荀况,首先他写有《赋篇》,内含礼、知、云、蚕、箴五篇,以隐语的形式提问,以铺陈的句式作答,揭出谜底。很短,只有几百字。是汉赋讲究义理的源头。二是楚国屈原,他写有《离骚》等 25 篇,汉刘向定名为《楚辞》。它博大浩瀚,文采斐然。是汉赋讲究文采的源头。这两者是直接源头。三是诸子散文,如《庄子》的汪洋恣肆,纵横家的纵横捭阖,也影响汉赋的写作。四是古诗的影响。如《诗·魏风·伐檀》开始使用“兮”字,骚赋继续使用。
汉赋的直接影响应该是屈原的弟子宋玉。宋玉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记“宋玉赋十六篇。”现在我们所能看到题名宋玉的赋作有 10 篇。即《文选》载 4 篇:《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古文苑》中载 6 篇:《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此外,《文选》还载他的《对楚王问》,也是赋体作品。和荀况一样,直接以赋名篇,但在体制、手法、语言、风格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和提高。荀赋导源于前,宋赋扬波于后,宋玉自觉或不自觉的发挥屈原“楚辞”的艺术特长,引进了“楚辞”的句式,扩大了造篇的规模,采用了神话的题材,将“楚辞”秾丽奇艳的文采移植于原本质朴的赋体,从而成为文雅的赋体。清代程廷祚称宋玉为“赋家之圣。”其实可以说是赋体真正奠基者、创立者。
汉代赋大兴,从而成为韵文古赋的第一个高峰。有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汉大赋,有以贾谊为代表的骚赋,还有抒情小赋(如《长门赋》)。汉代有赋两千篇以上,赋是汉代的主要文体,是大汉天声的反映。魏晋宋齐梁陈,逐渐发展了骈赋。隋唐科举发展为律赋。宋以后是文赋。以后逐渐式微。清虽复振,已是强弩之末。两千多年来,有赋两万篇以上。今人写赋,主要有骚赋、骈赋、文赋、律赋。
二、辞赋的内容
辞赋的体式,主要讲语言形式,但它与内容有关,所以先从内容讲起。从内容上分析,大的方面有六:
一是述志之赋。主要是抒写自己的心志。刘勰所谓“写志。”通过联系历史,联系现实,抒写自己的身世、想法、愿望。如屈原的《离骚》,这是长篇述志之作。他从家世出生取名开始,谈到自己的修身立命,受到谗言中伤。追述古圣先贤,上天入地,抒发自己报国无门之情,纵横捭阖,斐然成章。虽未用赋名,却是一篇古骚赋。汉崔篆的《慰志赋》,他在王莽时征为步兵校尉,不就。后其母受莽诰封为义成夫人,他怕有妨害,不得已就建新大尹之职,但称病不视事。东汉初,又举荐贤良,篆以受过新伪宠,愧对汉朝,辞归不仕,因写赋以明志。
二是言情之赋。主要叙述人的感情。继汉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后,晋陶潜作《闲情赋》,以美人为喻,提出“愿在衣而为领”等十种愿望,以抒发感情,诚然一往情深,耐人寻味。梁江淹《恨赋》《别赋》,都是言情之作。
三是写景之赋。汉大赋多为写景之赋。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大都描写宫馆园囿、山川风景、畋猎场面,加以讽谏的,场面阔大,气象恢弘,不愧是大汉天声的反映。使赋成为汉代韵文的主要文体。东汉班固的《西都赋》《东都赋》,张衡的《西京赋》《东京赋》,晋左思的《三都赋》,都是长篇巨制,主要写山川城市。
四是咏物之赋。刘勰所谓“体物”也。荀况的《赋篇》关于蚕、云、针的描述,《屈原》的《橘颂》已开其端,贾谊的《鵩鸟赋》,开创了咏物赋的新天地。大体可咏动物,如祢衡的《鹦鹉赋》,王粲的《白鹤赋》,徐陵的《鸳鸯赋》;咏植物的如枚乘的《柳赋》,沈约的《高松赋》,庾信的《枯树赋》;咏静物的如刘歆的《灯赋》,蔡邕的《笔赋》,嵇康的《琴赋》;咏自然的如宋玉的《风赋》,公孙乘的《月赋》,木华的《海赋》,等等。
五是叙事之赋。主要是述事记行等方面的赋。如班昭的《东征赋》,崔駰的《大将军西征赋》,蔡邕的《述行赋》,郭璞的《登百尺楼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等等。
六是论理之赋。主要用赋阐明道理的赋。这方面的赋比较少,著名的如陆机的《文赋》,白居易的《赋赋》。其它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实为政论赋。
述志、言情、描景、咏物、叙事、论理,几个方面是基本内容。其他方面如人物赋,有汉武帝刘彻的《悼李夫人赋》;以神仙为影子的如宋玉的《神女赋》,曹植的《洛神赋》,桓谭的《仙赋》;等。其实无事不可入赋,正如司马相如所言:包括天地,总揽人物。
三、辞赋的形式
辞赋有多种形式,主要有骚赋、散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形式。
㈠ 骚赋
骚赋源于《离骚》。如汉贾谊的《吊屈原赋》,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曵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天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逐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羈兮,岂云异乎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汚渎兮,岂能容乎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骚赋一般地说,双句奇句末或偶句末用“兮”字;句腰用虚字,如上述其、莫、而、以、乎、于等,也有句腰用兮字的。
㈡ 散赋
散赋实际是汉大赋,一般地说,首尾是文,中间是赋。以司马相如《子虚赋》为例:(太长,节选开头及云梦)
楚使子虚使于齐,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田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在焉。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田乐乎?”子虚曰:“乐。”“获多乎?”曰:“少。”“然则何乐?”对曰:“仆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曰:“可得闻乎?”……
仆对曰:“唯唯。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紆岪郁,隆崇律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糾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陁,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珉琨珸,瑊玏玄厉,礝石武夫。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穹穷昌蒲,江离靡芜,诸柘巴且。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陀靡,案衍坛曼,缘以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则生葴析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湿则生茂茛蒹葭,东蘠彫胡,莲藕菰芦,奄闾轩于。众物居之,不可胜图。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夫容蔆华,內隐钜石白沙。其中则有神龟蛟鼍,毒冒鳖鼋。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栌梨梬栗,橘柚芬芳。其上则有鵷雏孔鸾,腾远射干。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蟃蜒貙犴。
后以三个“于是”转接,最后以乌有先生一段话作结。岂不首尾是文,中间是赋乎。其中云梦一段,大肆铺陈。以山、土、石、东、南、西、北、中、上、下、高、低,各方面进行铺陈,此类赋篇幅太大,僻字太多,今天商品经济条件下,时间紧,任务重,几乎无人问津。赋固宜通俗精干,以千字为好。
㈢ 骈赋
又称俳赋。以四六句为特征。骈四俪六,工于对仗。如吴均《吴城赋》:
古树荒烟,几千百年,云是吴王所筑,越王所迁。东有铸剑残水,西有舞鹤故廛。萦具区之广泽,带姑苏之远山。仆本蓄怨,千悲亿恨。况复荆棘萧森,丛萝弥蔓。亭梧百尺,皆历地而生枝;阶筠万丈,或歪杪而无叶。不见春荷夏槿,唯闻秋蝉冬蝶。木魅晨走,山鬼夜惊,不知九州四海,乃复有此吴城。
骈赋兴于六朝,讲究对仗,往往以四六句出之。然骈文不讲韵,骈赋则讲韵。上赋烟、年、迁、廛、山为一韵;恨、蔓为一韵;叶、蝶为一韵;惊、城为一韵。
㈣ 律赋
律赋由骈赋衍化而来,用规定的韵。六朝吴均、沈约兆端,庾信衍为长篇。至唐而特盛,是科举应试之作。有严格的格式,限定用韵。今举唐王起《五色露赋》为例:(以“率土康乐之应”为韵)
露表嘉瑞,国昭元吉。发五色以斯呈,掩百祥而非匹。辉光骸目,知泛滟之惟新;变化殊姿,觉凄清之有失。若非泽无不被,化无不率。(题韵)则何以感之于寥天,荣之于圣日。
尔其寂历地表,希微天宇。无声而零,有色斯睹。始暖空而杂糅,俄泫草而周普。沾于衣也,皆成黼黻之衣;润于土焉,更谓苴茅之土。(题韵)
且其白能受彩,朱则孔阳。青映苔而转丽,玄点漆而有光。既炫耀于众彩,终错杂于中黄。傥在琉璃,味无忝于甘醴;如浮葭菼,色讵变于凝霜。何湑兮之稿潤,有涣乎之文章。固可以扶寿而愈疾,俗泰而民康。(题韵)
徒观乎泥泥未晞,瀼瀼既落。珠彩点缀,日华照灼。无烦勒毕之求,方成曼倩之乐。(题韵)散东陵之上,乍混其瓜;洒西山之中,更迷其药。其凝厌浥,其布葳蕤。鹤将警而未测,蝉欲饮而犹疑。何绀雾而喻矣,何庆云而比之。(题韵)则知坠露乘文,休祥有证。实我后之冥感,掩前王之嘉应。(题韵)
律赋对仗非常工整,是初学赋者之门径。但限制太大,不易写好。
㈤ 文赋
自韩愈提倡古文运动以后,赋也趋向散文化,于是出现骈散结合的文赋。如杜牧的《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嬪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莹莹,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水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之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曲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亦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此赋骈散结合,骈用韵,而散不用韵。自由得很,今人多用之。
上述五种形式,指大的方面。今人多用骚、骈、文、律赋。散赋很少人用,因其篇幅太长,僻字太多,几乎等于字书,不加注释,很少能懂。我们只能吸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不宜照搬。其它,诗体赋几乎等于四言古风,俗赋、小品赋,只具一格。倒是枚乘《七发》后,有一种仿效的“七体”,如东方朔的《七諫》,傅毅的《七激》,李尤的《七款》,张衡的《七辩》,崔琦的《七蠲》,王粲的《七释》,曹植的《七启》,每赋有七段文字,约似七篇短赋,晋以后很少人作,聊备一格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