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耿介斋 于 2022-8-22 14:20 编辑
我也说说“亲不见、爱无心"
几次见到有人戴着有色眼镜,用“亲不见、爱无心"之类的帖子,弄小巧讽刺汉字简化。
因为只是红口白牙,信口吐脏水,没有任何理论,並不值得驳斥。
但既有来言,也自当有去语。我就这个话题来说几句。
首先,话,都有两说两道:
比如吉照样吉,祥仍然祥,男女相合仍然好,无心之爱才是真爱,因不见而显得更亲,云不带雨更易云开雾散。
等等,公婆各说,是都可以口舌的。
汉字简化有必要吗?当然。
从当时背景看,汉字简化的历史功绩不可抹杀。
有一个小例子。
I950到I955年之间,中国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活动。对超过学龄的文盲,恶补文化。
官方要求每人必须认500个字以上。
村庄街头到处设有关卡。一个小黑板,两个小学生,拦下所有路过的人。
凡不到五百字者,当时要教会5个字才放行。
刚刚认字的小学生,立即成了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的新军。这种普及文化的大跃进,和其它的大跃进一样,也有人嘲笑。
有人说,再扫盲,他们也成不了科学家。
这很没有远见。
当然,现在的你,一定觉得荒唐可笑----你会讥笑说:500字能干什么呢?
缺者为贵。因为你看见了村村都有成群的大学生,已经不觉得文化的可贵了。
过来人都记得,那时候,如果谁家娶个初中生学历的媳妇,几乎无例外,这家的孩子就比别家的孩子出息一大截。因为她生的孩子入学前已经不是文盲了。
而扫盲以后,再生的孩子就可能不再是文盲了。
一想就知道,一个文盲人口占九成以上的国度,从此几乎不再产生新文盲,意义有多么大。
千千万万个农民子弟,都有了成为人材的文化基础。这意味着什么--中国不觉得,中国之外可是很有感觉。
中国人群的智商水平极其接近,其平均水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位置更是世界公认。
每一个中国人,读了书就是后备人才。
几亿农民的孩子,读了高中,进了大学,是都可以作为人材使用的。
我可以告诉你,这比两弹一星的意义更大。这才是民族复兴的根本。
(当然,反过来说,借改革之名,让穷人的孩子上不起学,这就是民族的罪人了。)
兴唐的李世民关陇集团,光武中兴的刘秀南阳集团,都不过一两千人材而已,就解决了中国的许多问题。
为什么说汉字简化,扯到了扫除文盲呢?我是想算笔小帐。
有一个赶集路上被扫盲的小学生拦着的中年人,承认不会写五百个字。
问他想学哪五个字,他说想学‘牛、马、驴、猪、羊’。
结果那个繁体驢字,他好久没学会,耽误了赶集。
数年后,他很轻易地学会了简化的驴字。
他的时间,就是直接的劳动时间。
这个农民大叔的时间,是金钱。
而,千千万万小学生们的时间,可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肯定地说,汉字简化,扎扎实实地节省了大量学习时间,是极其成功的。
五四前后,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提出要抛弃汉字,说汉字占孩子们太多时间,是亡国的祸根。
客观地说,这也太傻乎乎的了。
如果一个人的手不灵巧,把手砍掉肯定不能作为选项。
汉字是文化的根基,怎么可能抛弃呢?
现在,有了许多好的输入方法,汉字再也不必自惭形秽了。
方块字与字母字,不仅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反而可能成为自动化中最好使用的文字符号。汉字由象形字进化而来,思虑就用心,熏烤就用火,明显的蕴含着生命的意义。这让汉字与人的思维活动更容易建立有机的联系。
相比之下,简化点笔划,把汉字永续传承,才是正确的方案。
汉字简化在节省学习时间方面的作用,並没有因网络,輸入法,而划上句号。
因为学生永远不能放弃认汉字写汉字。 汉字简化将继续为孩子们节省大量的时间。
学生们有了更多学习数理化等知识的时间,有利于为国家的工业化积累人材。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简化方案,是毛泽东亲自指导的。
毛泽东主张,简化方案主要参考中国书法中的草书,这极其英明。
书法家们写草书,总是能简就简。为什么呢?节省时间。
而书法家们又都是酷爱汉字的。他们喜欢汉字,有可能胜过喜欢女人。
他们不可能亏待汉字,更不可能糟蹋汉字。
所以,汉字简化走草书道路,很英明。让大规模简化汉字一次成功,几乎没岀什么洋相。
"亲不见,爱无心"这个帖子已经流传多年了。显然,反对派并没有发现汉字简化的什么失误,反而从反面证明了汉字简化的非常成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