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梧胡说八道之.填词
集梧
一.词的起源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是民间劳作之余的“小调”,哼哼玩的曲子,所以,词的出生是较为平淡的,没什么值得炫耀的“高雅”。不过词如绝世美人,“生长明妃尚有村”,美了,和出生没关系。《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这几人有不同于常人的眼光,知道“词”必定会大放异彩,了不起!有这种眼光的人,连历史也记得,美人亲睐,自不必说了。
二.词的发展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词和音乐是亲家、铁哥们,不可分离的情人,和“宴乐”有关系,居然和“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有了关系,佩服!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说诗庄严而词柔媚,是相对于它的发展初期说的,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三.词的分类
1. .按创作的风格不同,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就是缠绵柔和、悱恻凄婉类的,以儿女情长为主要表现形式,豪放,就是气势雄浑,语调高亢的曲调。
实际上还有一种抒情写意的词作,或清新雅致,或轻拢慢捻,或怡心悠然,既不婉约也不豪放,,集梧叫她“怡情派”。她被人遗忘了很久,我给她正名,从今天起和婉约豪放鼎足而三,诸位以为然否!
2. 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姊妹繁多,任君挑选。
3.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9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大家小民,可以“量情而择”。
4.按词牌分。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学哪家?个人适合哪家学哪家,总不成人人都亲亲我我、人人都“数风流人物”,要假装哭泣、假装清高,滚一边去,她不喜欢你,她喜欢真实。
5.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了解了以上这些,算不算认识词?不算。只是刚认亲而已。认了亲,如何安她的心?让他久住乃至长相厮守,得用心、用情、用意。
用心,用情,用意,就是真正走进她的内心,看她是哪一类,你自己属于哪一类,你是个像温庭筠韦庄李清照朱淑真那样缠绵多情的人,就别把《声声慢》、《八声甘州》、《九张机》、《如梦令》等等等等填的像虎啸龙吟,吓坏了“柔情万种”,罪莫大焉。
下面将常用词牌的宜忌列于下,供文友参考。(对词调的分属格调非集梧原创)
《河傅》悲切。
《金人捧露盘》苍凉激楚。
《釵头凤》声情凄紧。
《祝英台近》宛转凄抑。
《剑器近》低徊掩抑。
《西吴曲》苍凉激楚。
《雨霖铃》缠绵哀怨。
《摸鱼儿》苍凉郁勃。
《普萨蛮》紧促转低沉。
《永遇乐》激越情感。
《好事近》表达激越不平的情调。
《兰陵王》表达拗怒激越声情。
《水龙吟》激越,表达凄壮郁勃情感。
《清平乐》,上片感情拗怒,下片转为和婉。
《南浦》高昂欢乐,不宜表达凄凉悲伤送别之情。
《破阵子》为军乐,适合抒发激昂雄壮情绪。
《渔家傲》拗怒,表达兀傲凄壮、爽朗襟怀的情调。
《沁园春》、《风流子》壮阔豪迈,显示宽宏器宇和雍容气度。
《念奴娇》多表达雄壮豪迈情感,不宜形容女性娇弱婉曲心态。
《六州歌头》音调苍凉悲壮,适于表达慷慨悲壮的声情,多言古兴亡之事。
《贺新郎》调高昂,宜表达慷慨激昂、豪迈雄壮的英雄情感。不宜作催妆喜庆的祝贺曲词。
一般短篇宜抒情,长篇宜舖叙。
一般上下句平仄相对的较和婉,如秦观《八六子》“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上下句平仄凌犯着多拗怒,如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以近体五、七言为主的词牌大多适于舒缓雍容的感情,如《浣溪沙》、《采桑子》、《蝶恋花》等,接近于诗。
凡多转韵之调皆属于一种拗怒,如《减字木兰花》、《虞美人》。
句法长短参差的词牌宜于拗怒悲咽的感情。如《兰陵王》、《六丑》、《浪淘沙慢》。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初学填词,选小令填起,先按谱填,填它个十多二十阕,不信就记不得词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阕一阕的熟悉。再聚而“入后宫”,三千佳丽,目晕神摇,宁不乐乎!
第一步:选适合自己心情、性情的小令。小令表达的范围狭小,容易掌握,只是小令那几个字,如《十六字令》、《潇湘神》、《长相思》、捣练子之类的,起调难于纵横辟阖,不可“口号”高亢,会伤嗓子的。连词的本身都不了解,创新不是神经病就是小儿胡闹。
第二步:多读前人同一词牌的作品。前人作品,都按音调规律填的,非“音节重点”外不论平仄声音,是学习的范本。那种把《九张机》填成嬉笑怒骂,把《水龙吟》填的“凄凄惨惨戚戚,把《声声慢》填的豪情万丈的,就是“未谙姑食性,不遣小姑尝”。
第三步:选材,如果是亲亲我我的儿女情长,好办,词以婉约为宗,除了有限的如《百字令》、《水调歌头》、《满江红》等外,大都可以用。
第四步:只选一部分适合自己抒发情怀的,不可贪多。
就这四步,1234,好走。千万别“小八步”走成“芭蕾舞”,不洋不土,鬼知道你干嚎啥“公冶长的鸟音”?
学好个十七八个词谱,够了,古今大家,无一人可填百调,“网络大家”最厉害,见词谱就填,把一鳞半爪当哗众取宠的本事,用铁板琵琶弹《莺啼序》......那是乱认“檐亲”,忘了“屋里人”了,本末倒置,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