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隐寒士 古柏香墨庄 ――高本玉先生(老残)生平简介 黄宝权 高本玉(1928――2013),曾用名高本义,自号老残,又号清寒处士。系云南省通海县(原河西县)四街镇者湾村人,以农为本,耕读传家。晚年,因患腿疾,行动不便,自号老残;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谨守儒家价值理念,勤俭持家,又号清寒处士。 高本玉,乃高东华之孙,高文顺之五子。高文顺生有五子,长子本惠,三子本宽,五子本玉。高本玉,八岁入校读书,十岁务农;白天耕种,晚上读书。16岁毕业于河西中学,继尔在村中当小学教师六年。19岁与十街村毕琼芬完婚,成家立业,生养子女。 高本玉,解放初期参与者湾村扫盲识字工作,担任过保管员、会计员等,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土地改革、合作社等运动,务实办事。改革开放后,热心村里烤烟肓苗、分级、技术辅导等工作,推广种植烤烟,并受聘到十街、龚杨等村烟叶收购站从事验级、收款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高本玉夫妇生育抚养五女二男共子女七人。1983年土地包产到户,其家庭生活有了好转,尚节衣缩食,供子女上学,培养人才,报效国家。1984年,长子高占鸿考上淮海工学院,分配在昆明地质勘查院工作。1988年,次子高占鹏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入玉溪一中,高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9年元旦,高本玉之妻孤身一人到玉溪、昆明探望儿子失踪,不幸逝世。1992年后,高本玉随子女在昆明、玉溪、通海居住。2002年底,高本玉年过古稀,腿脚患疾,行动不便,就与女儿定居通海,享受天伦之乐!2013年9月6日,高本玉因病情恶化,在五女高颖家辞世,享年86岁。 高本玉,虽然出生于农村,长在动乱中,却从小受到“碧山墨庄”地域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受到了社会、家庭与学校的良好教育,成长为一位知书识礼的新型农民。他具有较高的传统文化修养,一生酷爱读诗习书,为人处事慈恭孝友,在村中有较高名望。他耕读俱爱,忙闲不辍笔墨,工于楷书,兼善行草,为当地宗祠、庙宇题写了许多匾联,创作了许多诗词与书法对联。小尖山灵峰寺、碧山公园、者湾中寺、高氏宗祠等地有其题写的匾联。他喜爱民间传统文化,作为主要发起人,参与组织了者湾洞经会(者湾进文学),并长期担任会长,研习和整理洞经,抄录了十多卷经籍,现民间存有其整理、抄录的三教及洞经典籍;他留下多册笔记本和手稿,手稿《者湾高氏宗源》、《者湾村史稿本》两册于成书,传于桑梓。诗词与对联主要集中在《穷思集》》、《聊野》笔记本,主要内容涵盖于乡情浓浓、亲情切切、才情深深、友情绵绵。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创作了诗75首、对联70多副、序言3篇、祭文1篇。他的书法,多承二王及赵孟頫一脉,尤工楷书,兼善行草,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中堂、屏风,主要有匾联榜书8幅、对联集章24幅、中堂集章28幅、条幅集章11幅、尺椟手札30幅,洞经集15卷等。他晚年抱病遍查《河西县志》、高氏墓碑,抢救整理者湾高氏历史六百年,采写了弥足珍贵的《高氏宗源》一书。他作为主要撰稿人之一,承担了解放前本村的历史、文化、人口、风物等内容的撰写与整理,倾力尽心,为《者湾村志》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本玉去世后,子女将其诗词、对联、书法、手稿等认真进行收集与整理,汇编成册《碧山隐寒士》,记述了一位普通农民对家乡的挚爱与眷恋,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坚守,对碧山墨庄的诠释与传承,对人生价值的思索与感悟。 2015.6.8于迟云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