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赋(以“天下明德,皆自虞始”为韵次用1)张秀东 唐尧禅位,虞舜执权。袭帝统2而光大,行德治以彰宣3。易俗移风,洽百礼4以教化;惩奸逐佞,流四凶5于远边。纳言从谏,分职任贤。三考6而幽明黜陟7,八音8而鸟兽蹁跹。干戚9而舞之,狄戎荒服;耕耘以象10者,仁孝动天。 史曰重华11,生乎冀野12。帝高阳13之苗裔14兮,已数代于侧微15也。母亡何恃16?偏逢后母之嚚17;弟傲父盲,饱受两人之打。是以渔雷泽18中,耕历山下。陶器19于寿丘,就时20于负夏。兄其弟,欲杀则避逃;孝以慈,小杖21而唯喏耳。 四岳22知舜温恭允塞23,濬哲文明24。顺适25于亲而不懈,谦和于众而不争。及尧相问,遂荐其名。帝尧乃观乎其内外,妻26之以娥英27。其妻也不贵不骄,夔夔28于妇道;其夫也让居让畔29,睦睦于群氓30。夫妫汭31之众,为榜样所倾。陶钧32而器无苦窳33,萃聚34而居有邑城。 尧乃赐綌絺35兮送琴筝,筑仓廪兮予畜牲,光耀其荣;孰料惹父弟兮生贪啬36,因觊觎37兮起婬慝38,密谋其得。诓其井浚廪涂39,继以廪焚井塞。舜竟然自扞40双笠而飞逃,预开匿空41于旁侧。欲杀之,皆洞测。谨依然,悦颜色。使其慎和五典42而众能从,遍入43百官而皆称职。宾44四门而肃穆,凡宾客皆恭;纵大雨之滂沱,入山林不惑。尧既试舜之纯孝奇能,贤才圣德,遂择新正45,让中国46焉。 舜摄47天子之政,受帝尧所差。虔其意,致以斋48。上帝49六宗50,类禋51以酒醴52;群神诸岳,望辩53于伦侪54。观璇玑55察其微变,祈福寿降于孔皆56。五瑞57赐颁,爵诸侯而牧58;八荒59巡狩60,至岱宗61而祡62。合时63正日64,同律65求谐。肆赦66于眚灾67之过失,贼刑68于怙终69之悖乖70。遍告以言71,立则诽谤之木72;车服73之异,赐而区别其阶。 明试74以功,知风之自75。流共放驩76以变狄蛮,迁苗殛鲧77以御螭魅78。济其美,举八恺79以摄百揆80;扬其名,举八元81以布五义82。洎尧帝崩殂83,让丹朱84践莅85。毕尧帝之丧,趋南河以避。奈何讴歌之百姓,切切心声;朝觐86之诸侯,纷纷车骑。知民意之难违,之中国而践位。乃与四岳以谋,辟四门而议。行厚宽,远佞贰。忠信昭于人,蛮夷服而至矣。 继而因才任职,为国訏谟87。视君臣如一体,勉上下以相孚88。禹司空89,平水之患;弃主稷90,解食之需。夔典乐91,益朕虞92。诗歌声律兮唱以和,草木鸟兽兮与之俱。伯夷秩宗93,维敬以上谦下让之礼;龙迎宾客,纳言而谗说殄伪94者无。皋陶大理95,契主司徒96。平而五刑有服97,宽而五教敬敷98。垂主百工,百工之功细致;牧行四海,四海之内欢愉。呜呼!帝舜以百龄之老迈,为九有而劳劬99,南方巡狩,竟死苍梧。 试看舜之一生也,少时商贾陶钧,网罾耒耜。抱孝道于胸膺,传德行于县鄙100。四岳举荐于阡陌,益笃忠贞;诸凶流放于偏陲,复平遐迩。践位则秉仁爱,任贤能;促文明,定法纪。合百族而展宏图,画九州而耀青史。猗与!逝者永垂,死而未已。其事迹传五千载,悠悠口中;其精神融华夏人,铮铮骨里。怪道太史公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也。 附创作说明: 本赋以“舜帝”为题,以太史公《史记》中之 “天下明德,皆自虞始”为韵次用而成,为一篇八韵律赋,内容涉及舜帝一生之为人、持家、做官、治国等方方面面,乃以古雅之词汇,铺述为手法,严谨之史料,整饬之韵律讲述舜帝故事者也。 本赋共分八段,大致而言,一为功绩概况,二为笃谨于亲,三为四岳举荐,四为帝尧试贤,五为舜帝摄政,六为舜帝践位,七为舜帝用人,八为功绩总结。纵横捭阖文字之间,杜绝空洞无物口号。功绩概况段,为本赋之总纲,以后世最熟知之“禅让”起笔,对舜帝之功绩作以概括。笃谨于亲段,乃舜帝侧微时之至孝、勤劳也。四岳举荐段,乃侧重写尧帝初试其治家待人之品德也。帝尧试贤段,乃写尧帝进一步考验其智慧才能也。舜帝摄政段,主要侧重于舜帝摄政之初,制定国家法度之功绩也。舜帝践位段,乃主要通过尧帝崩而舜帝让位于其子丹朱,以刻画舜帝之谦让美德也。舜帝用人段,主要侧重于舜帝之分职任贤而治理国家,从而使九州区划形成之历史功绩也。功绩总结段,乃呼应开篇,结束全文,对舜帝作以历史评价也。 创作花絮方面,因“人物赋”最容易流于平直,是故作者于深思熟虑后,采取一种频繁更换“主语”之术,时而“史曰”,时而“四岳”,时而“帝尧”,时而“其父弟”,时而“诸臣”,如此更换赋中句子之“主语”,以令文脉起伏跌宕,有效克服“人物赋”极容易流于平铺直书而少起伏之源头矣。用韵细节方面,作者除采取十分谨严之平水韵无一字借用邻韵外,按韵题次韵而成以力求达到律赋法度之严谨效果,布置用韵与段落亦颇见灵活,如“尧乃赐綌絺兮送琴筝,筑仓廪兮予畜牲,光耀其荣;孰料惹父弟兮生贪啬,因觊觎兮起婬慝,密谋其得。”该“帝尧试贤”段落之开段便是一骈之间用上下两韵之术,使用此等用韵技巧,在恪守高难度用韵规则之同时,力求有效增强了韵声联绵之效,亦为句式之谋变也。赋段意、句意、句法方面,因巧妙利用引语送语,而转渡自然,壮紧长隔漫诸般皆有,骈散结合,颇见灵活搭配,随文而用,其中以紧长隔轮回为主,毫无着意间以求巧思,要求律赋之高质量。 注释: 1、该赋为八韵律赋,韵题语出《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韵题乃取“天下明德,皆自虞始”平仄交替之八字按次序用韵而成。 3、彰宣:显扬,宣示。萧颖士《江有归舟三章》诗序:“所务乎激扬雅训,彰宣事实而已。” 4、百礼:指各种礼仪。《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 6、三考: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 7、幽明黜陟:指善恶,贤愚。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8、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书舜典》:“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孔传:“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9、干戚:盾与斧。古代的两种兵器。亦为武舞所执的舞具。《诗大雅公刘》:“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啟行。”毛传:“戚,斧也。”郑玄笺:“干,盾也。” 10、象耕: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语出左思《吴都赋》:“象耕鸟耘,此之自与。”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亦见二十四孝故事。 12、冀野: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因以冀野指人材聚积之地。此处取其本意,即冀州之野也。 13、帝高阳:《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高阳即颛顼,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14、苗裔:后代子孙,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 15、侧微:卑贱。《书舜典》:“虞舜侧微。”孔颖达疏:“此云侧微,即《尧典》侧陋也。不在朝廷谓之侧,其人贫贱谓之微。” 16、母亡何恃:失恃指指死了母亲。语出《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17、嚚:暴虐,愚顽《书尧典》:“父顽,母嚚。” 19、陶器:此处陶字动用,制作陶器也。 20、就时:乘时,把握时机。《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司马贞索隐:“就时犹逐时,若言乘时射利也。”所谓射利,即谋取财利。 21、小杖:较轻的责打。《后汉书崔寔传》:“钧曰: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 22、四岳:中国上古传说人物,相传为共工后代。四岳一说是共工的从孙,《国语周语下》:“共之从孙四岳佐之。”有系四人说、一人说。 23、允塞:充满,充实。《书禹贡》:“濬哲文明,温恭允塞。”孔颖达疏:“舜既有深远之智,又有文明温恭之德,信能充实上下也。” 24、濬哲文明:浚,深邃;哲,智慧。文,《孔疏》:“经纬天地曰文。”明,《孔疏》:“照临四方曰明。” 25、顺适:顺从,迎合。《史记五帝本纪》:“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 26、妻:仄读,动词。以女嫁人也。 27、娥英:娥皇 、 女英 的并称。相传为帝尧二女,帝舜之二妃。 28、夔夔:和顺恭敬的样子。 29、让居让畔:畔,田界。居,住处,这里指捕鱼时便于站脚的地方。《韩非子难一》记载此事作“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 30、群氓:众民。张协《七命》:“群氓反素,时文载郁。”吕向注:“群氓,民也。” 31、妫汭:指妫水隈曲之处。《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32、陶钧: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汉桓宽《盐铁论遵道》:“辞若循环,转若陶钧。”此处借代为作陶器。 33、苦窳:粗糙质劣。《韩非子难一》:“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 34、萃聚:聚集,汇集。 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后妃》:“值吉日良辰,大小萃聚,竝令相次起舞,感恩流惠,爰及童稚。” 35、綌絺:指葛布衣服。《诗葛覃》:“为絺为綌,服之无释。” 36、贪啬:贪得吝啬。 汉徐干《中论慎所从》:“诈虐无亲,贪啬专利。” 37、觊觎:非分的希望或企图。《左传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覬覦。”杜预注:“下不冀望上位。” 38、婬慝:邪恶不正。汉刘向《说苑政理》:“后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婬慝,下不阴害。” 39、井浚廪涂:挖井,修补粮仓。《后汉书寇荣传》:“故大舜不避涂廪浚井之难,申生不辞姬氏谗邪之谤。” 40、自扞:扞字从手,从干,干亦声。干指盾牌。手与干联合起来表示“手持盾牌”。本义:自卫,保护。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往睢城岁剥日颓,人情惶惶,靡所恃以自扞。” 41、匿空:暗穴,隧道。空,通孔。《史记五帝本纪》:“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 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42、五典:即五常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43、入:参与,参加。 44、宾:通傧,接引客人,用宾客的礼节相待。《书舜典》:“宾于四门。”郑注:“宾,傧也。” 45、新正:指农历新年正月,或农历正月初一,此处取后者。 46、中国:国都,京师。 47、摄:假借为代,代理,兼理。《左传隐公元年》:“不书即位,摄之。” 48、致斋:即行斋戒之礼。 49、上帝:.天帝。 古时指天上主宰一切的神。 50、六宗:各家说法不一。马融认为是指天、地、四时。 51、类禋:类,古代祭祀名,临时祭告上天叫类祭。 禋,古代祭祀名,把祭品放在火上烧,使香味随烟上达于天,叫禋祭。 52、酒醴:酒和醴,亦泛指各种酒。《诗大雅行苇》:曾孙维主,酒醴维醹。 53、望辩:望,古代祭祀名,遥望山川举行祭祀叫望祭。辩,通“遍”,普遍地祭祀。 54、伦侪:比并。林纾:“以为傅饰以鲜荣之辞语,即可伦侪于汉氏。” 55、璇玑:指北斗星。《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56、孔皆:普遍。《诗周颂丰年》:“为酒为体,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毛传:“皆,遍也。” 57、五瑞:五种瑞信,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所执作为符信的玉圭。 58、牧:统治,主管。《荀子成相》:“请牧基贤者思。”注:“治也。”指各地长官。 59、八荒: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60、巡狩:意为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孟子告子》云:“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61、岱宗:对泰山的尊称。《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 62、祡:同“柴”,古代祭祀名,烧柴祭天叫柴祭。 63、合时:合,统一协调。统一协调时辰之意。 64、正日:正,校正。校正日历。 65、同律:同,统一。律,音律。 66、肆赦:犹缓刑,赦免。《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眚,过;灾,害;肆,缓;贼,杀也。过而有害,当缓赦之。” 67、眚灾:灾祸。“眚”也是“灾”义。 68、贼刑:指刑杀;对为贼者的处罚。《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贼,杀也.....怙奸自终,当刑杀之。” 69、怙终:意思是有所仗恃作恶为害。“怙”,倚仗。“终”,指坚持到底。 70、悖乖:即乖悖,悖逆不驯。《北史僭伪附庸传沮渠牧犍》:“帝以牧犍虽称藩致贡,而内多乖悖,於是亲征之。” 71、遍告以言:《正义》云:“言遍告天子治理之言也。” 72、立则诽谤之木: 73、车服:车辆衣服。盖指官阶不同,车服亦异,赐以车服,所以表示尊贵宠荣。 74、明试:明白考验。《书舜典》:“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孔颖达疏:“诸侯四处来朝,每朝之处,舜各使陈进其治理之言,令自说己之治政。既得其言,乃依其言明试之。” 75、知风之自:自,起源也。《礼记》:“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此处比喻舜帝闻其言而知其行也。 76、流共放驩:《史记》:“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 77、迁苗殛鲧:《史记》:“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殛,通“极”,流放远方。 78、螭魅:传说中山林里的妖怪。《集解》引服虔曰:“螭魅,人面兽身,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生,以为人害。” 据《集解》引贾逵所言四罪与四凶本意同,故“流、迁”两句为“互文”,乃“流共放驩迁苗殛鲧,而改变边疆之俗,以御螭魅”之意。 79、八恺:据《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八人是:苍舒、隤、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已无可考。杜预注:“此即垂、益、禹、皋陶之伦。” 恺:和悦,和善。 80、百揆:为我国商周以前之官名,最早见于《尚书》,后世多引喻为丞相、相国等总揽朝政的官员,也代指百官及天下各种政务。《尚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蔡沉集传:“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惟唐虞有之,犹周之冢宰也。” 81、八元:据《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八人是: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杜预注:“此即稷、契、朱虎、熊罴之伦。”元:善,善良。 82、五义:《国语周语中》:“五声昭德,五义纪宜。”韦昭注:“五义,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 83、崩殂:为古时指皇帝的死亡。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84、丹朱: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尧的长子。相传,因为丹朱不肖,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给了舜。 85、践莅:当政,在任。 86、朝觐:谓臣子朝见君主。《礼记乐记》:“朝覲,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 87、訏谟:远大宏伟的谋划。《诗大雅抑》:“訏謨定命,远犹辰告。”毛传:“訏,大;謨,谋。” 88、相孚:为人信服。梅曾亮《戴公墓碑》:“而公以耆年长德,不急功近名,合道于仁厚清静,相孚之德,固如是也。” 89、司空:中国古代官名。掌水土事,郊祀掌扫除陈乐器,大丧掌将校复土。舜摄帝位,以禹为司空。 90、稷:稷是古代最早种植的一种谷物,所以古代称为百谷之长,谷神、农官也都名稷。 91、典乐:舜置此官,掌管朝廷的音乐。《尚书舜典》:“帝曰:虁,命汝典乐。” 92、朕虞:古官名。管理山泽。《尚书舜典》:“益,汝作朕虞。” 93、秩宗:官名。《尚书舜典》:“咨伯,汝作秩宗。”后世用为礼部的习称。 94、谗说殄伪:谗说,诬陷他人的言论。 殄伪:灭绝道德的行为。伪,通为。 95、大理:官名。大理又名廷尉、作士,掌刑法审判。《礼月令》注:“理,治狱官也。有虞氏曰士;夏曰大理;周曰大司寇。”《史记五帝本纪》:“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 96、司徒: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唐虞因之。后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97、五刑有服:孔传:“五刑:墨、劓、剕、宫、大辟。”服,《正义》引孔安国曰:“服,从也。言得轻重 之中正也。” 98、五教敬敷:五教,五常之教。敬敷,仔细认真地施行。敷,布,施。 99、劳劬:劳苦,劳累。苏辙《堂成》:“筑室三年,堂成可居。我初不知,诸子劳劬。”《诗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100、县鄙:县与鄙,均古代行政区划之名。《周礼》:“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荀子》:“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
少昊赋 (以“金天白帝,穹桑圣主”为韵) 金天无《纪》,金德贻祥。乃是东夷之首,亦为西极之王。其功绩焉,奠鸿基于华夏;其图腾也,崇玄鸟与凤凰。传说降居江水,登位穷桑。徙都曲阜,表字青阳。发挥太昊之善行,众称少昊;掌管极西之反景,皆拜西皇。尔其生诞,趣且荒唐。或虹流华渚,或凤起大梁。玄嚣嬴鸷朱宣,莫衷一是;嫘祖皇娥女节,竟尔仨娘。 于是其人,所留之迹。多纷扰之纬书,散收编于史册。《拾遗记》曰,有仙女者皇娥;织锦梭闲,喜银河之素液。一日出璇宫,乘桂舴。抵西海之一隅,见孤桑兮万尺。枝繁根壮,久历春秋;葚紫叶红,正堪采摘。忽天降少年,自称太白。琴瑟铿锵,容颜英奕。两厢情悦,定终身于大海之湄;十月胎成,生少昊于琳宫之掖。 初生之日,不约而同。集一群之凤鸟,分五色于房栊。东青鸾兮南赤凤,北紫鷟兮西白鸿。皆环乎侧,鹓立其中。百凤其声翙翙,一家其乐融融。叵耐人神,地天有别;况知襁褓,勋业当东。夫妻苦思无奈,远谒有熊。割万般之难舍,换百世之丰功。眷眷之心,托金天于黄帝;依依而别,沿银汉之苍穹。 时值轩辕,新婚嫘祖。喜得佳儿,恩垂惠抚。视同嫡出,宝之一十六年;巧作支分,遣彼凤鸿鸟部。凭卓荦之才华,合周围而收拊。凤鸿首领,妻以女儿;海岱子民,推诸盟主。人刚即位之时,凤又来仪而聚。遂鸟部鸟名,鸟师鸟宇。五鸠鸠集其民,四鸟鸟皇之辅。晓知历数,一风总领四时;执掌工农,五雉并同九鳸。 懿其从官衔命,戛玉锵金。抱澹然之思想,开廓尔之胸襟。群鸟扶而凤有道,九农正而民无淫。开诚其族,其族诚而睦睦;言德于民,其民德以歆歆。于焉拓耕地,树桑林。促蚕织,驯畜禽。正度量之标准,奏乐曲以瑟琴。持以桑间吐哺,终于天下归心。八十四年,部部五风荡荡;二十四部,年年十雨涔涔。 遂尔犹子高阳,有熊后裔。仰凤鸟之声名,趋云阳而砥砺。少昊乃授以政纲,传诸琴艺。几度其年,鼎成之际。轩辕忽龙驭荆山,颛顼方冠加角髻。乃同左彻诸臣民,拥高阳而袭替。又七年,已百岁。无疾而终,遐升而逝。人怀少昊之恩,眼望金天而祭。说与羲黄炎顼,各司天上一方;连同顼喾唐虞,合唤人间五帝。 日行八万,岁越五千。滚滚兮江河流水,泱泱兮华夏奔前。南北西东,皆生瓜瓞;炎黄蚩昊,都是祖先。纵尔山川异域,依然风月同天。何况曲阜沭阳,一衣带之水;鲁南苏北,零距离而连。曩昔沭入泗,泗入淮,再入海;而今高生曾,曾生祖,早生玄。桑田沧海,沧海桑田。水土之形,已经变矣;祖宗之事,孰可明焉? 斯乃桑墟,当然桑盛。从墟字而来,作桑根之证。定诸信史,似乎犹逊谨严;奉以诚心,是以倍赢尊敬。盖因金天始祖,裔满九州;白帝基因,脉连万姓。今日桑墟,春风韧劲。怀共祖之丰功,励后人以希圣。弘扬文化传承,提振旅游争竞。如斯借历史灵光,照当今使命,洵善政中之善政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