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or=rgba(0, 0, 0, 0.9)]“亡国”与“亡天下”大有区别,很多人理解错了,读懂后醍醐灌顶[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文史道 [color=var(--weui-LINK)][url=]文史道[/url] [color=var(--weui-FG-2)]2023-07-21 06:45 [color=var(--weui-FG-2)]发表于山西
[color=rgba(0, 0, 0, 0.5)]收录于合集
#文化[color=rgba(0, 0, 0, 0.3)]669个
#“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color=rgba(0, 0, 0, 0.3)]1个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olor=rgba(0, 0, 0, 0.3)]1个
[color=var(--weui-FG-HALF)]百家讲坛丁万明教授,在讲《资治通鉴》时曾讲过“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期间,他引用了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出自梁启超。意思是说,天下的兴盛与灭亡,与每个人都有关系。“匹夫”,指的是平常人,即寻常百姓。而梁启超这句名言的溯源,出自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顾炎武。顾炎武,初名继坤、绛,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他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概念,原文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在顾炎武看来,一个国家系统的倾覆,是帝王将相与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而整个天下的兴盛、灭亡,关乎每个人的利益,这时候任何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是,“国”与“天下”的不同概念。在古代封建社会,因实行的是世袭制、君主制。那时所谓的“国”,不过是一家一姓的国。如李唐王朝、朱明王朝等。当遇到王朝更迭,最应该站出来、为王朝殉葬的人是“肉食者”。也就是“食君之禄”的人,换言之就是所谓的公务人员。拿着国家的俸禄,就应该为王朝服务。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亡国与不亡国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是换一个主子,做另一个王朝的子民罢了。顾炎武还说道,“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只有等到有人假借仁义,却干着杀人、吃人的勾当,或者生活方式要被改变、文化文明受到威胁时,这时候每个华夏子民都应当去捍卫它。比如晚清八国联军入侵,二战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就是“亡天下”之际,那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起来反抗,驱除倭寇。在古人观念中,“亡国”和“亡天下”是两回事,所对应的责任各不相同。宋朝爱国将领文天祥在就义前,曾写给他的三弟一封信,信中说道:“我以忠死,仲以孝仕,季也其隐”。意思是说,我作为宋朝的官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今大宋灭亡了,我也没有活着的理由了,只好以死效忠。但为了我们家族的兴旺,二弟可以入仕元朝为官,“仲”在古代排在第二,是老二的意思。老三嘛,为了做人的节操,最好还是隐居起来,以此明志。“季”在古代排第三。这就是古人的文化观,也是中国人的文化观。凡事皆有目的,也皆有责任。在任何岗位,我们在索取权利和利益的同时,就应当秉承自我的责任观。现实生活中,无论职场还是官场,基本也是依据这一理论在运行。但也不乏蝇营狗苟、假公济私、唯利是图者,注定要被洪流淹没和清算。现如今,在家国一体的背景下,“国”和“天下”的概念逐渐模糊,没有了明晰的界限。毕竟现在是社会主义体制,早已脱离了封建社会的君主制,大家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也是国家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美好生活,是每个人的目标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当有外敌入侵,或侵害国家权益者,我们定当一起诛之。由此,当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就成了如今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了。读者们,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color=rgba(0, 0, 0, 0.9)]
文史道
点上在看,留下您的评论 [color=rgba(0, 0, 0, 0.3)][url=]1[/url] 人喜欢
[color=rgba(0, 0, 0, 0.5)]收录于合集 [color=var(--weui-LINK)]#文化
[color=rgba(0, 0, 0, 0.3)] 669个
上一篇河北“双塔山”之谜:乾隆亲自上去,发现4件神物,做了1个异梦下一篇《水浒传》“水浒”二字寓意极深,改名后,施耐庵直呼:改得好
[color=rgba(0, 0, 0, 0.3)]阅读 47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