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26 11: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兵 发表于 2015-8-26 09:33
我不是听名家的,我从来没这习惯,因为我很少读名家理论。谁是名家我都不知道我只是站在自己角 ...
我习曲时间也不常,所以也不敢太过认同自己。
我曾想过。一首佳作,即使丢了一二句,亦是佳作。又何必拘于一二生字上面,况生字有时确能更准确的表达出意思。
前人曲中,有随手造用之词,也有一二句子意思不明。但并不太过妨碍。
在练习曲中,每时感情不同,曲作之数,又已有一定,生字之说,难以避免。而我现在曲中生字,少有不是元曲中常现之字。
曲之难懂,在于口语,俚语。例如第一首:呆打颏,又做呆打孩,呆答孩,写成呆答还,呆答骇,亦可,其意为:痴痴呆呆。
抺丢:也是方言,意为羞怯,难为情等。
但不常读曲之人恐难懂,甚有专家把其搞错,亦不影响为佳作。
我的文采有限,目前完全弃绝生字,口语,很难。而我是以写加深学习,生字,俗语偏多确是目前常态。只有慢慢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