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通晓了易经之学,对事理都明了了,不需要占卜就能够知道命运怎么样。
1、“知易者不占”出自孔子《论语》,其原话为: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白话译文: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假若没有恒心,连巫医都做不了。’这句话很好呀!《易经·恒卦》的爻辞说:‘三心二意,翻云覆雨,免不了要遭受羞辱。’”孔子又说:“这话的意思是叫无恒心的人不必去占卦罢了。”
2、“善易者不卜”语出荀子《荀子 大略》,其原话为:“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
白话译文:精研深解《诗经》的人不会到处炫耀诉说,精研深解《易经》的人不会热衷于占卜,精研深解《礼》的人不会辅相他人充当司仪,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深度已经与这些经典一致了。
扩展资料:
荀子《荀子 大略》收集了荀子的学生平时所记下的荀子言论,涉及内容广泛,反映出荀子思想的大概,所以把它总题为“大略”。论述最多的是荀子“隆礼尊贤”的思想及各种礼节仪式,其他如“仁义”、“重法爱民”、“义”与“利”的关系以及教育、修养、学习、交友等内容均有涉及,且颇多警策妙语,可与《论语》媲美。
“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虽然出处不同,但因这二者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所以后人把这两句话并在一起说,表示到一定程度不需要占问就可以知道结果,可以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这句话的核心,是说善易者能法天地之理,循道而行,心里无惑,合乎理性,没有什么疑惑需要占卜寻求上天指引的。所以表现出来的形式是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善易者不卜”;是谓不卜而知天下,故以知道而顺道;不卜以究天下,故以知理而明理。则道法无穷矣。看似“玄之又玄”,只不过在于平常人眼里看起来的那些“奥妙无比”的表象。到头来:一切大道幻化万象,万象却要归于太极,又归于无极,终归于大道。
是故,万物千变万化亦终究不过要回归大道之本然,回归朴素之真谛也。
而此善易者同理,追求易之本性,亦力求极简为上,故“简易”为上善之易;“不易”应“变。
再说占验之词不是一步到位的,时空都在运行变化,有着许多的不确定性,一占就准是不可能的。而宇宙之大,天地之玄妙,又有几人能参得透彻?徒增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知微察变,趋吉避凶,中庸行事,务求不失其真。
善易者不卜很多人引用,很多古书古文里都有。其实大多表示的意思是不用卜而知道结果。但是经常蕴含更高一层的意思,是讲事实而不是讲道理。是说善易者不常卜,原因是周易讲天地之理,善易者理法天地,循道而行,心里无惑,根本就不需要占卜,所以不卜。后来经常用把这两句一起用,前者我的理解是就是大家讲的到一定程度不需要占问就可以知道结果,还占什么。可以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所以,“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这句话的核心,不是什么炫耀技术高神,而是说善易者能法天地之理,循道而行,心里无惑,没有什么疑惑需要占卜寻求上天指引的。所以表现出来的形式是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