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朱梅香 于 2024-7-11 12:16 编辑
世间安得两全法
赏析罗春红女士〔双调•沽美酒带过太平令〕仓央嘉措
朱梅香(江西)
仓央嘉措的诗歌不仅是他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更是藏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征。他的诗歌被誉为“西藏的珍珠”,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美丽的意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又富有诗意的世界。当人们读着仓央嘉措那荡气回肠的爱情诗,再了解他悲情一生的身世,令人唏嘘不已。就像他那首著名的诗歌写的: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我们再来看看罗春红老师是怎样用生花妙笔抒写仓央嘉措的。
〔双调•沽美酒带过太平令〕仓央嘉措(新韵)
作者/罗春红(青海)
佛前隐至情,街角任痴性,天生慈悲一世醒。凄凄瘦影,怎堪肩负之重。 [过]不屑于殿堂权政,偏做了转世灵童。十多年腥风无定,六十首诗歌传颂。罪僧,上京,剧终,浑不知果因谁种。
首句:“佛前隐至情,街角任痴性,天生慈悲一世醒。” 作者开篇见义,将仓央嘉措一生既负如来又负佳人的痛苦万分之心理描摹得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后,他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并留下了千秋传颂脍炙人口的爱情诗歌。其结果情人被处死,自己也落得以悲剧而告终,连慈悲佛菩萨也无力庇佑。
“凄凄瘦影,怎堪肩负之重。” 作者承上启下进一步描写,仓央嘉措虽有达赖喇嘛之名,却并无实权。他借手中之笔,排谴心中之忧。经幡在仓央嘉措的描绘下,仿佛灵动起来,它们翻飞在蓝天白云之间,诉说着高原的神秘与深邃,每一缕风都吹动着人们的心弦,用爱情之诗来救赎自己。雪山之巅,不仅是地理的高度,更是心灵的净土。在这里,抛却了尘世的纷扰,赏雪赏月赏星光。这世界若是没有了爱情,早就成为了荒芜之地。
“不屑于殿堂权政,偏做了转世灵童,十多年腥风无定,六十首诗歌传颂。” 作者深知,人生无常,无法主宰自己的一切。也许真是命运的安排,仓央嘉措周岁抓周时,径直爬向了五世活佛罗桑嘉措的遗物,顺手将遗物抓了起来。3岁就正式被认定是五世活佛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本该接到寺庙培养,却因政治原因,将他放置民间,历经爱情的洗礼,为他的情诗埋下了伏笔。在布达拉宫的顶端,仿佛可以听到仓央嘉措那流传百年的诗篇,让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引领人们步入布达拉宫的神秘之旅。
“罪僧,上京,剧终,浑不知果因谁种。”作者崇尚仓央嘉措的才华及人品,更悲其结局。以沉重的笔法,结尾千钧一问,惹人泪奔。仓央嘉措的诗语独特,深入人心,将宗教与情感、哲理与诗情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如果仓央嘉措没有慈悲之心,而是贪生怕死,完全是可以活下来的,但要付出很多藏胞的生命。他毅然显身,并写下感人肺腑的绝笔诗。他选择放下情感的羁绊,愿众生平安喜乐,这也符合他作为一位高僧的信仰和悲悯情怀,而从容赴难。
仓央嘉措的诗歌表现了他短暂而传奇一生的爱与憎、 苦与乐、 行与思、 感与悟。仓央嘉措的诗歌中,有初识乍遇的羞怯,有两情相悦的欢欣, 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坚贞,也有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仓央嘉措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代表作有《那一世》、《问佛》、《不负如来不负卿》、《十诫诗》等。通过学习罗春红老师〔双调•沽美酒带过太平令〕仓央嘉措之曲,总结以下几点写作方法。
一、曲的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愿望,积极深刻,大胆的写实性。写出了仓央嘉措虽然是宗教领袖人物,却突破了宗教对人性的束缚,大胆地向传统势力挑战,表现出巨大的勇气和真挚的情感。用“佛前隐至情,街角任痴性,”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仓央嘉措表面上遵守清规戒律,暗地里却对爱情生活的热切渴望与真挚追求,人格的双面性,有深刻的哲理性,不少在叙事的同时,概括出丰富的人生象水一样没有固定形态,通俗中透着深刻,给读者以启发。
二、曲的形式
有和谐的音乐美,曲运用了语言本身的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主要表现在运用语音的抑扬顿挫来体现韵律美,还有悠远的意境美,曲大量地运用了比拟、双关、象征、排比等手法,以此烘托渲染气氛,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创设出悠远的艺术境界,取得了完美的艺术效果,堪称使用意象传情达意的巧手。如:凄凄瘦影,怎堪肩负之重。事实上,意象的丰富性已经构成了罗春红老师的显著特点之一。
三、曲的自然
作者坚持将通俗的语言写入曲的字里行间,使语言简洁清新,平淡质朴,自然流畅,柔美委婉。如:“罪僧,上京,剧终,浑不知果因谁种。”作者明知故问,将仓央嘉措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并用爱情诗歌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并歌颂赞扬仓央嘉措是“天生慈悲一世醒。”而被人奉为情歌之王。
小草从来不讲理,顺着光能爬万里。作者善于对人生进行哲理的剖析,对自然物态、社会生活的观察十分细致深刻,且能从事物的某个侧面,抓准切入点,自始至终的把自身所见、所闻、所感融入其中。罗春红老师这首〔双调•沽美酒带过太平令〕仓央嘉措之曲,写出了仓央嘉措一生的得失、挫折、悲剧的原由,又能作创造性的发挥,控诉了那个时代的不仁不义不公,使一个风华绝代的人物无情殒落。在布达拉宫的每一个角落,人们都能感受到仓央嘉措那世间安得两全法的无奈和悲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