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3|回复: 2

《滕阳宋氏族谱》

[复制链接]

2424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341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8-28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滕阳宋氏族谱》

由我担纲主编的宋老鹅庄支系《滕阳宋氏族谱·长支支谱》经过半年多的整理编辑,今已付梓,这是尊族敬宗,和睦亲族的一件大事,也是认真程度较高的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谱、族谱,,是一种明血统、序昭穆,记载一个家族繁衍发展历史的著作。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回想整个过程感慨良多,要做好一件事情的确不容易。










编     后

修谱乃立族之大本也,诚以谱牒序昭穆、定尊卑、别同异、辨亲疏,上溯祖宗之源脉,下看子孙之所由分,典之重,事之巨,责之大,心之诚也。我们滕阳宋氏自彦德公于北宋年间择居于沛之昭阳,已近千年,子孙蕃衍,枝繁叶茂,同根之谊重矣。然几经分迁,居处各地,亦有投亲靠友,零零散居者,其祖系失考,有的多达数辈,昭穆不序,支分难确。幸有大清道光二十九年老谱,我们才得以依伦修序,都归原脉,世系有条不紊,俱载家乘,实乃吾族之幸,子孙之福也。欣逢盛世,国富民强,又有族人慷慨捐资,天缘人意相契合,是整修族谱的最佳时机。倘若不能顺天应人修而辑之,光我祖德,待日久老谱一失,再难忆续,那时则愧对先人和后昆,留下不可弥补之遗憾。因此为顺应时代之潮流,拓展未来之兴盛,启动这次整修祖谱之工程,以使我们滕阳宋氏谱系灿然,详而不紊。

首先说明的是我们微山县宋氏家族一直保存着清道光二十九年续修鹅庄长支原版老谱,此谱己存放一百六十年也,由于日久年远,数代人展转收藏,己纸粉叶散,不堪翻阅,再不影印,抢修就有失灭的危险。为了保留老谱原样,接续九三年新谱内容,我们原版原字原样扫描影印,只字不动,以保持老谱真实性。

其次在六三年,九三年两次修谱中,发现长支家谱内有错支,错字,错班辈、世次等现象,我们通过这次整修,对上述差错进行了认真更正,调整,理顺,使其恢复真实面貌。

三,以大清道光二十九年族谱为依据,依伦修序接续九三年新谱,对九三年修谱中全族统一确定的班字,、世次等一切事项都不改变,只纠正错讹,并适当考虑现实因素,尊重分支意愿,立碑的则考虑碑文内容,使其更加切合实际。

我们宋氏家族,在中华民族中是一个伟大的家族,是文明和睦的家族,是具有光荣传统的家族,是和谐团结的家族,是兴旺发达的家族。我们整修族谱不是单支行为,只是想抢修老谱。因现在只发现保存有长支老谱,只好先整理长支部分,虽然先行一步,也是为了接续道光老谱。

今谱已成编,全赖广大长支族人之努力,更得力于各村各支系族人的无私付出,理事人的尽职尽责,谱馆诸位担纲编辑的齐心协力,撇家舍业全力投入,历寒暑之辛苦,数易其稿,认真接续,精心编审,多次校核,老谱影印,新谱辑成,功不可没,我们则无愧于族人也。皇皇卷帙,瑞应家乘,唯愿吾族世代相继,瓜瓞绵绵,上扬族德之弥久,下泽子孙之福祎,秉史宗经,依仁扶义,祥滋孙谋,克昌厥后,光耀门楣,振启家声,我滕阳宋氏显也哉,兴也哉。

由于此次家谱整修人员经验不足,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跨度较大,虽对有关内容进行了认真采访,多方咨询,悉心查对,反复校核,亦难免出现各种差错,敬请族人批评指正,谅解一二。

            

                   修谱会   邦联    斯君 撰稿      政权整

  

                 



家谱名称繁多,大致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称法。从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看,宋代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参考的依据作用已逐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且比较关注亲亲之道的提倡。家谱的编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走向民间私修。总的来看,宋元时代民间私修家谱尚未形成风气,并不普遍,而这一情形的转变主要是在明代。家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但第一部家谱是什么样子?修撰于何朝何代?是官修还是是私修?因为历史上缺泛记载,至今尚不得而知。到了宋代,由于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风气开始兴盛。于是家谱也日益多了起来。在这一时期的家谱中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若想知道谱中某人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一看此图便即了然;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结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第三部分为附录。对研究姓氏的源流、迁徙、分布、文化等都有较大价值。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中国姓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家谱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正史的记录毕竟是有限的,范围也太广,而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利补充,更加生动。如果我们现在珍视和珍藏好家谱,那么也是将来子孙了解我们的一个范本。”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钱 +1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楚剑赋夫 + 10 + 1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58

主题

36万

回帖

9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041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24-8-29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我担纲主编的宋老鹅庄支系《滕阳宋氏族谱·长支支谱》经过半年多的整理编辑,今已付梓,这是尊族敬宗,和睦亲族的一件大事,也是认真程度较高的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谱、族谱,,是一种明血统、序昭穆,记载一个家族繁衍发展历史的著作。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回想整个过程感慨良多,要做好一件事情的确不容易。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36万

回帖

9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041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24-8-29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我担纲主编的宋老鹅庄支系《滕阳宋氏族谱·长支支谱》经过半年多的整理编辑,今已付梓,这是尊族敬宗,和睦亲族的一件大事,也是认真程度较高的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谱、族谱,,是一种明血统、序昭穆,记载一个家族繁衍发展历史的著作。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回想整个过程感慨良多,要做好一件事情的确不容易。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1: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