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暖 于 2024-10-1 19:05 编辑
以平素的语言将哀情写到极致
--------黄祥鑫先生《等你回家》赏读 春暖
这是一首悼念曹三先生爱妻邹梦华女士的悼亡诗。此诗的语言朴实无华,近乎直白。从字词上看无一不是最常用、最普通的,特别是第一句中的“关机”一词,更是少见于大雅之堂的口语或白话文中的“常词”。从句子上看,除却第六句,无一不与平常说话一般,无一需要注释或解释。特别是首联“一出家门无信息,几番拨号总关机。”简直就像脱口一说似的。但悼诗却感情真挚动人,令人不忍卒读,泪水潸然。据说曹三先生读到此诗顿时声泪俱下,情不能自已。为什么该诗有如此大的感染力而摄人心魂,催人泪下?它的精彩在于作者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善于捕捉平日生活的动情点,创设一种情景,并敷以娴熟的语言技巧为手段,表达一种缅怀逝者的真情实感,所以其作品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诗作首联开笔运用讳饰的修辞,给人拟设一种情境,制造一种氛围:“一出家门无信息,几番拨号总关机”。句中“一”、“无”,“几番”、“总”等词的连用,使悬念迭起,揪人心肺,夺人魂魄。此种场景的创设,一是暗写至亲已离去,千呼万唤呼唤不回。不断寻找,不停拨号,表达家人失去至亲后的悲痛与难舍;二是设置悬疑,推动情节发展。读者要释疑,引发其继续阅读,追寻“失踪者”的诉求,铺垫了下文。整首联,语意婉转,情辞肯綮,燃烧起人们的情感沸点,拨人心弦。 “元宵直到清明后,望眼欲穿星斗移”。上句用两个民俗节气“元宵”、“清明”点明逝者的忌日到民间的祭拜日的时间。作者这样交代的意图是暗含天上月圆,世间家人团聚的时刻却缺少了一位亲人,月圆人难圆呀!增添了几分悲哀之情与深深地怀念之意。句中一个“后”字,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字,却交代了时间之长,呼应下句的“斗转星移”。下句中“望眼欲穿”,表明失去至亲的悲痛使家人一直未走出阴影,认定她还没有离去,远游了,期盼早日归来。这种焦急的等待与翘首盼望,就让燃烧的情感沸点再次加温了,使悲痛的心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幻感怎不教人悲泪俱下!这是一种移觉的修辞运用。他把虚有的东西极力真实化,让其产生较强烈的艺术效果,增强了诗作的感染力。
首颔两联是交代事件的发生,寻觅与等待。表明家人都沉浸在失去至亲的悲痛中无以自拔,深深地怀念。是总写。而颈联分写儿女与曹翁失去亲人后的不同怀念的表现方式。“儿女常将慈母念,曹翁忍听子规啼。”至此才说明拨号寻找失去的亲人是位慈善的母亲贤慧的妻子。对母亲的逝去儿女们“将常念”,没作细腻的描述,只是括写。这样写是因孩子们长大成人了,怕把极度哀伤的表情外露影响老父亲的健康,只得隐忍于心,常念于怀。出语虽然平和,但内心的感情是极其凄苦的。这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又体现了孩子们的孝道与人性的美。 而着力于写“曹翁”失去老伴后的情感表现。“忍听子规啼”,意思是说不忍听子规啼鸣。并运用子规啼血的典故,典出《史书·蜀王本纪》,言望帝禅位后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其声声啼叫是对恋人的呼唤。“忍听子规啼”,听到了怕引起哀痛。一“忍”字从心理角度描述了曹翁对相伴了几十年的妻子突然离去极度悲伤的情状和思念之苦,其人物形象生动可感。“忍”用得劲道,典故贴切。此联详略有致,全家人的悲痛与怀念之状跃然其间。 尾联“亲朋至爱多萦梦”,作者把怀念的范围扩大开来,缅怀、悲痛逝者的不仅仅是家人,还有所有亲戚和朋友,作者作为朋友也置身其中了。这既是对逝者的告慰,也是对家属至亲的安抚与心里慰藉,又蕴含着曹翁夫人身前为人尚好,深得大家的爱戴的深意。“多萦梦”既是深切的怀念,也暗示失去的至亲不可能回来了,只有梦里相见。“且待三湖水向西”,意思是,如果要等失去的至亲回来,除非三湖的水向西流。用“三湖的水向西流”作比,形象地表明不可能等回来了!情辞婉转中恳。劝勉曹翁及家人节哀顺变,面对现实,要坚强。将再次掀起的情感波澜平复下来。劝勉中也让我们窥见到了作者与曹翁的一种深厚友情,使诗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尾联呼应了首联与颔联,由虚构到写实,结得平稳深切。 该诗作者以饱蘸浓情的笔墨, 浅近通俗的语言,虚实相间的精巧构思,层层递进,娓娓道来,并将悲哀之情写到极致,深切地表达了作者的缅怀之情。 该诗的艺术魅力至今仍在流淌,其表现手法确实值得学习与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