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秋意渐浓 于 2024-10-7 23:45 编辑
小序:昨夜小梦,晨起有感,写起。
天净沙 作者:时光
秋江小月高楼,琵琶锦步歌喉。玉靥桃腮巧手,一樽香酒。醒归来对花愁。
【笔点】九景联组的手法和马、白名作相同,不着一动词连缀,却不觉堆砌之感。江月楼三者相映,形象独立而又互为交融,此大景也;弹技舞姿唱功,各种才华集于一身,此中景也;酒窝脸蛋玉手,天姿灵性兼备,此小景也。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定影为饮酒观花。女人饮之酒谓之“香”非常合适,有思有循,用字用心。美人花间,也颇为和谐。写者学诗能抓住特点且有这份深入态度,必然会有成绩,抓得住味道,也是难能可贵之处。这一点既需要后天的勤学态度,也需要天生的艺术敏感,当然也离不开追索路上抓住正确的方向。有些人一辈子都抓不住味道,甚至有的给人讲课的所谓成手也并不能真正理解诗理和诗味,只是计算机般的储存了一脑子格律等技术性知识,这类学诗者比例还很高,稍加留意便可看到这种学诗者其实是“诗学者”,与其说是一个诗人,倒不如说是一个研究诗词知识的学者。哪里需要深挖呢,似乎尾句会让写者陷入纠结:前几句用词典象令人难忘,尾句则显得其弱难收。有“归”在,令“来”衍为闲字。再严苛点呢,前三句九景并排,当然分量要匹配,三句比起前二稍弱;还有“玉靥桃腮”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内容比起前二显得太相近了。
没想到笔下人间老师会如此详细认真深入点评此词,感谢之余深感惭愧。点评一首作品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写的。经历过深有感触,也深感惭愧。
这首天净沙的小序是:昨夜小梦,晨起有感,写起。这个梦,是这首词的中心。正如笔下人间老师说的那样,这首词是: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定影为饮酒观花。这首词是人在画外看画。秋江明月高楼,写了三个画里的物,画里有秋江明月,月下江边有一栋高楼,这是模仿马作品的白描手法,只写景,以静制动的画面。这是在画外看画所见的大景。然后第二句视觉缩小在高楼上。高楼里有人宴会歌舞。琵琶锦步歌喉。同样也是白描手法,只写三物却又能联系在一起。当时半梦半醒老师问为什么不是:琵琶锦瑟歌喉。锦步不好理解。琵琶锦瑟都是乐器,也就没必要重复了,锦步,其实就是就是她穿的锦绣鞋,写锦步其实就是写她在跳舞,舞步,不写舞步写锦步是想通过鞋来表达她所跳的舞如同绣花一样美,这就不仅仅是“舞”的效果了。再接下来就是笔下人间老师说的“玉靥桃腮其实说的是一回事”,点评的非常精准到位,也是我感到惭愧的地方。接下来是她给人敬酒,人美酒靥香。刚才提到,发这首词时发了小序,可能是收集作品时作品太多而没收到。笔下人间老师说“似乎尾句会让写者陷入纠结:前几句用词典象令人难忘,尾句则显得其弱难收。有“归”在,令“来”衍为闲字”这个点评其实也是很到位的,因为如果按照词的内容去看,确实就是这样了,因为老师没有看到小序,所以这样的理解是完全合理的。这首词写的是梦,醒归来对花愁,这个“醒”字还是比较好的,一方面是因为醉在宴会的美女身上不愿醒来,另一方面是是醉在酒中不愿醒来,还有一方面的醉在梦里不愿醒来。这“一樽香酒”让人难以忘怀,醉得都不知道是昨晚真的宴会,还是做梦做的宴会,还是以前有过宴会现在回忆。这里是一醒三愁,把词的一切风景美物都归结到一个醒字而发愁。“花”字来得比较唐突,词中没有提到有花,这结句却突然来了个“花”。其实这个花是代替了“玉靥桃腮”。而对花愁,实际上花已经不在了。醒字和愁字感觉还是把这首词收住了。而且是结句上跳开了宴会,来到了现实,有点小跌宕的感觉。而要写成“醒归来”不是“梦归来”是因为“梦归来”就把整首词变成仅仅是一个梦,就发了一个让人感慨的梦。而“醒归来”是“一樽香酒”里醒归来,还是宴会喝醉醒过来,是看玉靥桃腮醒过来,还是发的梦终于醒过来?这就不仅仅是一个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