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三余草堂 于 2025-1-19 16:23 编辑
象 棋 赋
三余草堂文
《孙子兵法计篇》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约夫上古牧棋,模拟农耕。中古兵戏,推演战争。战国乃有博塞之戏,魏晋始渉斗象之能。以智慧策略,展示兵法之玄奥;用对弈棋局,象征阴阳兮五行。演变为后世之棋弈,推策乎战术之本能。唐代得以规范发展,宋代达到较高水平。于是设楚河,置汉界,持对垒,动刀兵。两军鏖战,旗鼓分明。九纵十橫,交叉行路于格步;进退布阵,进退走乎仄平。战术韬略,谋猷运筹于帷幄;神机妙算,效绩诸葛之用兵。古今博弈,全凭性敏而心灵。车占四六要津,马走纵横驰骋。一路攻城夺寨,震天动地,壮士奋勇喋血,威力无穷。车走直路,展千里之雄风。三步无车定死棋,车在棋路大作用。马御万方,施展八面玲珑。卧槽钓鱼兮侧面虎,应变随机兮气若虹。忌撬马脚,剑走边锋。 于是炮打隔山,威射远程之目标;锁定战区,临势迅速行动。腾挪有进退,闪展亦随兴。易于乘势,配合别子发威灵;动炮隔山,威力无穷于遙控。取义而舍身,兵卒甘效命。左冲右突,渡河耿于忠勇。车马炮卒,临阵诸多兵种。海陆空导,联合抗争。卒入九宫,力量与时俱增,壮士浴血,全德义而效忠。若遇残局,独可擒王,一卒之微便可致命。相士臣谋,聚智囊而謀参,保帅护将,防坚而守固联营。将帅座帐,遣勇将而调强兵。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大将风度,贵在出奇而致胜。壮士出山,沙场扬戈,万马军中驰骋,攻城拔寨,勇立战功。劲敌攻坚,要随机而应变,围追堵截,三十六计勘用。
而或陈仓暗度,还应以西击东。能攻善守,不可顾此失彼;披坚执锐,且记傲卒骄兵。龙争虎斗,错杂纵横。全凭耐力而施巧,急需成竹而在胸。不畏艰险,尽全力而相搏,出奇制胜,以迅雷不及掩耳,偃旗息鼓,待以静而制动。排兵布阵,知进退而察玄机,熟读兵法,罗战策与灵府之中。大处着眼,易乘胜而追击,小处细查,集疏密而兼用。君子对垒,尊礼教而取乐,小人博弈,耍奸滑而欺蒙。棋亦有道,周流六虚而适变,易理相通,循五经而昌明。洽古今而生奇偶,乾坤立极,依象数出奇而制胜,驰骋纵横。
但而双方对垒看耐力,出奇制胜较睿智。得失随缘意纵横,棋输一着伤元气。以棋会友,快乐就在其中;以友会棋,胜负都是兄弟。失手休叹喟,进退得失都随风。胜败在对决,智关俱性灵。巧施张良计,暗解韩信囊。车仇得报,马志高扬。残局也有道,推平友谊长。棋逢对手,奕趣方能尽兴,将遇良才,克敌便有可望。没有常胜将军,都是棋坛良将。
夫象棋肇始远古,画地石木为弈。神农以日月为象,辗转星辰之序。逮至春秋战国:乃称斗象之戏。至于兴盛乎唐宋,渐有风行之势。排兵布阵,九纵十横之格;进退守防,分占十六之数。章有可寻,法有可据。互相纠缠,胶着委遇。喜磨硬泡,运移城府;待势反扑,耗其锐气。拼命搏杀,治对方于死地,总之林林总总,战法可胜记焉。是为赋!
横车走马炮当头,诡道弈搏兵法谋。
用尽天机非胜算,成败得失乐优游。
将军坐帐迷何解,卒子寻河壮志酬。
汉界楚河看分明,功勋不须觅封侯。2014-04-
2014-04-07 弈友俱乐部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200068335&idx=3&sn=
90656b06ec9b1adbfa408fb27a508371&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棋虽曲艺,义颇精微,必专心然后有得,必合法然后能超。大抵全局之中,千变万化,有难殚述,然其妙法,必不能出乎范围。如顺手炮,先要车活;列手炮,须补土牢;入角炮,使车急冲;当头炮,横车将路;破象局,中卒必进;解马局,车炮先行;巡河车,赶子有功;归心炮,破象得法;辘轳炮,抵敌最妙;重叠车,兑子偏宜;鸳鸯马,内顾保寨;蟹眼炮,两岸拦车;骑河车,禁子得力;两肋车,助卒过河;正补士,防车得照;背士将,忌炮来攻。弃子须要得先,捉子莫教落后,土象全,可去马兵;士象亏,兑他车卒;算稳着,成杀局方进;使急着,有应子宜行;得先时,切忌着忙;失车时,还教心定;子力猛,必须求胜;子力宽,即便寻和。此局中之定法,决胜之大略也,有能徉察斯言,参玩图势,则国手可几矣。
http://mmbiz.qpic.cn/mmbiz/2At2e ... fV5gK5fDzZuiayw6g/0
象棋赋三余草堂文
驱车走马炮当头,诡道虚玄兵法求。
弈搏天机藏韬略,攻防得失巧筹谋。
将军坐帐雄图遂,卒子巡营壮志酬。
汉界楚河无所惧,功成岂为觅封侯。
(2023-03-14 10:16:49)
象戏是一种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游戏,它后来发展为后世所熟知的象棋。象戏最早由北周武帝宇文邕所创造,起初是从秦汉时期的博塞游戏演变而来。这个游戏的名称中的“象”一词有象征之意,它使用棋局来象征阴阳五行或兵法玄奥,后来的象棋也因此得名。根据文献记载,象戏与后世的象棋存在一些较大的差别。在象戏中,棋盘通常是由土地或石块构成,棋子形状也与现代象棋的棋子有所不同。而且,象戏的规则和走法也与后来的象棋有所不同。然而,象戏的基本原理与象棋相似。两位玩家在棋盘上摆放棋子,然后根据规定的走法和规则进行对弈。象戏强调的是智慧、策略和决策,玩家需要运用不同的战术和技巧来取得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象戏逐渐演变为后世的象棋,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发展。后来的象棋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发展,并在宋代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到了明清时期,象棋已经成为一种广泛流传的民间棋类游戏,深受人们喜爱。 古代的其它游戏1、双陆棋:双陆棋又称为兵戏,是一种古老的棋类游戏。它是源自古代的兵法思想,通过象征性的兵力对抗,展现了战争策略。2、弈象:弈象是古代中国的另一种棋类游戏,类似于象戏。它使用象牙制成的象子,棋盘上有九宫格,象子的走法较为独特。3、牧棋:牧棋是一种模拟农耕活动的游戏,通过移动棋子,玩家可以体验到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如耕种、收割等。4、蹴鞠: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运动,玩家需要用脚将球踢进对方球门。这是古代体育活动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