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杏雨梨云 于 2024-10-27 19:57 编辑
木兰花慢·断桥残雪
宋·周密
觅梅花消息,拥吟袖、暮鞭寒。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等闲。冸寒晛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
琅轩。半倚云湾。孤棹晚、载诗还。是醉魂醒处,画桥第二,奁月初三。东阑。有人步玉,怪冰泥,沁湿锦鹓斑。还见晴波涨绿,谢池草梦相关。
这首词是宋元间文学家周密创作的。词的上片写作者效仿林逋,踏雪寻梅的风雅举动,词中将诗、雪、梅融为一体,以突出孤山这一地域性特点。
林逋《山园小梅》曾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处月影下,梅花清冷,连诗歌也显得孤独。残雪美好又短暂,诗人在此解鞍小驻,尽情饱览此般风景。生僻,但是真美。惊鸿一瞥,这时光,因为有诗,愈浪漫。
下片前几句写词人流连风景的情致。“东阑”后几句,写其所见所闻,表达了词人对残雪的赏爱。
全篇语丽音协,充满诗情画意。题为“断桥残雪”,而词中未见一“雪”字,又无处不在写雪,构思巧妙,针线细密。比如“梅花消息”需“觅”,有雪中寻梅之喻;“诗冷”暗写下雪了,天寒地冻;“等闲”三句,写雪融化,御水人间。“瓦陇竹根”更好,那也是因为有雪衬托,竹子经雪寒而不凋。佳人“步玉”是因为天降瑞雪,道路都铺满厚厚的一层。最后“晴波涨绿”,是因为雪水融化,使得绿水波涨。
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断桥在西湖孤山的侧面,里湖与外湖之间。踏雪寻梅,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一种雅事。早在五世纪梁简文帝萧纲就有《雪里觅梅花》诗:“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琅玕”本指美石,或说“石而似玉”,这里指翠竹。这里用来写环境的幽静。
词人急切地想要寻到梅花,边走边吟诗,但又因天气寒冷,而又不得不掩紧双袖。来时“拥吟袖”,归时“载诗还”。一钩玲珑剔透的新月,斜挂苍穹,犹如妆镜掀起一角盖袱,露出一缕淡幽清光。在东边的花园里,有人轻移莲步,雪消泥滑,润湿了她那绣有鸾凤图案的锦鞋。这时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碧波粼粼的绿色湖水,仿佛谢灵运梦中春草池塘,鸟鸣莺啭,也萦绕在耳边。
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故称“谢池”。《南史•谢惠连传》称,这两句诗是谢灵运梦见他弟弟谢惠连,文思大畅所得,故称“梦草”。最后畅想春天即将回归大地,以欢欣喜悦的情绪收篇结束。
周密祖籍山东济南,幼年随父宦游闽浙。这首词写出了出身名门而尚涉世未深的青年人那种清高澹远,诗情雅意的情怀。词人以清丽见长,敲金戛玉,嚼雪盥花。一首好词总是有虚有实,有藏有露,而这首词中“残雪”都藏于虚处,引人入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