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浪亭
作者:王祝成 2024年11月08日
十亩桑园豆蔻香,姑苏早约漏朝阳。
江山风叠梧桐叶,笔墨云开玳瑁梁。
独与乾坤归绿野,闲随车马访沧浪。
古今谁主亭前翠,垂钓春光诗一囊。
点评:
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
此诗背景可能是,诗人于沧浪亭小憩或散步正好经过。于是想起古代一段故事,之后题写了此诗而存念。
首联写初观沧浪亭起始印象,有十亩的桑园,片片豆蔻,显然一片秋收景象。起的自然而平和。“姑苏早约漏朝阳”句写明地点:姑苏,“早约”二句用拟人修辞法,主观的认为姑苏约我,事实上,是我来沐朝阳。衔接的非常自然而流利,可见诗人语言功底。第二联,对的巧妙,为三一三结构,“江山风”对“笔墨云”、“梧桐叶”对“玳瑁梁”,甚是工稳。钟振振先生谓:律诗只要有一联对仗出彩,整诗就占住脚了,那么,王老师这首诗,到此,已经占住脚。同时,“江山风”与“笔墨云”两句的如禅景象,于写景中涂上了感情色彩,分明反应出诗人此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既是观景又是抒怀,以引起下文。
转接处,第三联,“独与乾坤归绿野”,写自己与乾坤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而“闲随车马访沧浪”,则体现了融于自然,又抒发对大自然的愿望,所谓“沧浪之水,已濯我缨”,是洗涤了心灵的尘埃,诗人境界因此又高一层。所谓人生世事,一切如云,诗人的心情也因此,而得到更高的疏解。“独于”对“闲随”工稳,“乾坤”对“车马”更见工稳,“绿野”对“沧浪”也见工稳。对仗在律诗中占非常高的权重。尾联“古今谁主亭前翠,垂钓春光诗一囊。”沧浪亭经历千载,经历风雨洗礼,亭还在,而人文已改换,唯有诗词能成为此处文化的基因,作为辨认沧浪亭的标记。如无诗,沧浪亭与其它亭子的区别,初地域与形状之外,还有什么呢?所以,诗人经过此,必留诗一首,也就是“垂钓春光诗一囊”结的漂亮,也略见深沉,发人深思!
赵义山教授曾说:我的庄园,不仅能种菜,还能种诗!而王老师此作,不仅偶进沧浪,才能偶出诗情。一首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未必然,而读者未必不然。作为一个读者,我非常感谢此词给了我共鸣!也期待更多的读者读出自己的体会,完成本词创作的另一半。
特邀点评:韩倚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