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章辞赋·第78期】著名辞赋家丁红宇 王轶涛 涂东云 冷为峰 辞赋作品及赋论 辑刊
豫章辞赋 豫章辞赋 2024年11月24日 05:08
【导 引】 《当代赋话:赋之摘文风华赋》
张友茂(下府岸人) 撰
盖赋之妙处,如山川之壮丽,江河之奔腾。铺陈叙事,夸张渲染,情感蕴其间礽孙。比兴兴以向法,象形形而始层。或状景抒情,如云霞之绚烂,花鸟之灵升。或咏史颂德,赞英雄之伟业,扬君子之清澄。赋者,在乎创新,非陈词滥调可成,需独辟蹊径方增。观夫丁红宇斯赋,能察微知著,于寻常中见奇妙;可高瞻远瞩,在平淡处显流烝。其《黄鹤楼赋 》,或状景抒情,山川壮丽;云蒸霞蔚,草木葱茏,皆入赋胜。或咏史颂德,豪杰辈出,功业彪炳。层层递进,吐无不畅。光耀千古远恒矣。
赋者,铺也,敷也。雅颂辩针之流,咸为赋体。铺摘文而风物采,展体志而姿阶陛。辞赋者,乃文苑之奇葩,翰墨之赞礼。形如彩云追月,意若流水嬗递。其源也远,可溯于先秦之古风;其流也长,直贯乎今时之墨济。至于,王轶涛赋之创作,如匠人雕琢美玉,精心打磨,方显其光启。又如织女织锦,丝丝入扣方成其华美递。刚正无邪,不为圈帮所扰。乎其《安源儿女英雄赋》,博采众长,融汇古今,方能独出心裁,别具一格整齐。言辞与华丽并现,音韵且铿锵临抵。如珠玉落盘。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赈济。辞藻须华丽而不失典雅,立意应高远而不落俗弟。起承转合,自然流畅而已。
观冷为峰辞赋之妙,比兴为裳。或以飞鸟喻自由,或以流水诉愁肠。借春花之灿烂,展欢悦之容光;托秋叶之飘零,叹命运之无常。比兴为基,若春花之绽蕊,喻世事之兴衰。或以飞鸟比游子之寻思,或以秋霜喻志士之悲尝 。夫《滕王阁赋》,乃承前贤之智慧,启后学之新章。其辞华丽,如珠玑璀璨;其情真挚,若醇酒飘香也。
赋论者,评赋之优劣,论赋之发展。承欣欣以千古,传涓涓而始畅。带引导而明路照,控结构而序谨旷。起如洪钟之鸣,震人心魄;承似清风之望。引人入胜,转若奇峰之突;惊心动魄,合犹归鸿之栖。涂东云之赋论,评优劣、鉴辞采、论短长。指点迷津,引领风尚。如伯乐相马,识骏马之雄强;似工匠琢玉,显美玉之光芒。其中《辞赋的最高境界》,赋论之妙,在于洞察幽微,剖析事理;似警钟鸣响,发人省漾。赋之妙境,能察人心之善恶,能辨世事之兴衰。转若奇峰之突,惊心动魄;合犹归鸿之栖,意境悠长矣!
嗟乎!辞赋之美,无穷无尽;乃文苑之奇葩,笔端之琳琅。赋论之深,源远流长。若繁星耀于夜空,似繁花绽于春阳。愿吾辈倾心研之,使此艺永绽光芒。在于辞赋与赋论,相辅相成,共谱华章。愿其永传于世,熠熠生光也。
《黄鹤楼赋》 (以“形在望楼,冠丹丽祥”为韵)
丁红宇(浙江义乌)
观夫九派千流,一归东海;期乎无穷极目,咸登斯楼。凌飞甍于苍昊,览缥渺之无休。柱砥江汉,高挂银钩。雄起一方,独甲于中南半壁;势压三楚,形胜乎九省边州。气吞云梦,波失尽头。可以怀千古,洗万愁也!
于是更上层楼,尤精规制。仙掌擢拔于莲台,华盖葳蕤于玉砌。擘画大备,穷神州之壮观;杰阁隆崇,极国手之巧艺。盛世重修,大唐梦替。尽揽近水之势,金光日浮;独厚得天之钟,鸿恩慈惠。彼何人斯?发此大计?承古典之风范,人文增光;葆传统之精华,山川添丽!
至若五级胜造,八面吉祥。四望如一,烝烝皇皇。拟蟠龙兮奋鳞欲起,状黄鹤兮矫翮将翔。雄剑倚天,斩之肆虐妖魅;巨碑穿雾,书以侠骨忠肠。蘸云大笔,临地孤光。画舫仙舟,映青绿于一脉;璇宫琼宇,耀金碧于四方。起锦霞而高标南国,升若木而矗立中央。
既而清风共乘,北斗相让。翚甍似张,琉璃如浪。黄鹤飞舞,婆娑于横波千山;红梅缤纷,弥漫乎江天一望。虑荡忧销,意欢情畅。先沐朝日,层林染霞;迟来夕阴,霓虹浏亮。夜赏洋洋之风光,日指煕熙之诸相。空濛烟雨,帘卷乾坤之奇观;如画江山,梦惹仙人之悔怅!何时听洪钟长远,双江秋涨?如涌岷峨之雪,灏气有神;似发锦江之春,喷薄无状矣!
尔乃登玉阶,凭朱栏。犹闻横笛之宛在,仿佛游宴之阑珊。怅鄂王之未骑黄鹤,叹放翁之空惜凋残。怜锤碎之末代,悲重建之万难。若非红星耀光,锐族征讨;岂有花柳遮护,国民泰安?是以主席与人民共盼,凤楼与龙阙荣观矣。喜健儿之连连,搏涛头而游泳;嘉护持之阵阵,映清澜而流丹也!
望其蛇盘龟伏,双鹤依依;地阔云高,一楼灿灿。船藏鹦鹉之洲,阁立晴川之岸。芳草萋萋兮万年,蒹葭苍苍兮离乱。举胜像之宝塔,期佛庇之永承;思辛家之醇醪,流芳香而不断。千里天舒,一桥虹贯。菩萨蛮齐唱兮,逐巨浪而高潮;满江红长吟兮,怀英雄而扼腕。何惧阴霾,岂畏国难?千年古镇,三万余白甲奠神功于山河;不尽中华,十四亿黔首冲正气乎霄汉。俱往矣,万劫成灰;独岿然,一塔永冠!
可以雅赏群物,翔集百灵。崔颢题诗,天赋神来以挥墨;太白搁笔,何妨手敛而佩铭。领袖频赞,群英屡停。海客骚人,望远影而多慷慨;黎民百姓,会故友而忘伶俜。无怪乎宴必是请,游必是经。白石称词仙之得宜,游戏与鹤;文山于矶头而谈笑,岸巾望形。窈窕之华章无数,风流之人物盈庭哉!
嗟夫!前人之营造盛矣,着意致精;历朝之大观强焉,扬芬留彩。何以于今非常,当代尤倍?叹旧年之火经数发,工经几兴;夸新时而身逾万牛,国强不殆!噫,若使高楼与日月同辉,则当江山和人民长在也!
《安源儿女英雄赋》
王轶涛(江西萍乡)
韶山之东,井冈其南。峰如铁脊,名曰安源。山下深埋宝藏,林中多生草莽。千株松柏,森严如之阅兵;遍野杜鹃,重峦为之尽染。山阴安寝,唯革命烈士之英灵;山上雄踞,乃大罢工之纪念馆也。
丁亥末(2008年),冰雪扬。大雪压松,宁折不弯。有值馆者,人曰老张。手举丈八之长矛,挑战百年之冰霜。是宿寒风愈紧,暴雪更狂。老张冲出营寨,跃马横枪。
其老张,年六十,名不知,好酒食。退而不休,值为馆士。曰:“人生百年,各有其志。阿翁葬此,愿为其侍。”抑或醉曰:“一花一英魂,一树一战斗。此树平型关,彼是腊子口。此花我先翁,彼是我娘舅。但得壶中死,葬在先人后。”人皆哂之。 好老张,鸣枪勒马,嘴啖坚冰。杀出营寨,直捣龙庭。
奈何树高雪厚,重兵据守南京。其攀枝而上,手拽龙缨。奋起千钧之大棒,挑落城头之敌旌。次第辽沈、淮海,战士凯旋平津;忍顾皖南、西路,英雄落泪于四平矣!
顷而骇浪惊涛,绝天悬崿。老张跃步云梯,哪管滑如铁索。左出击,右闪躲。流弹割眉,有如刀挫。唯有瞄准时机,骤然飞身爆破。碉堡崩塌,冰雪喷火。将军立如泰山,小鬼失其魂魄。虾兵蟹将,葬身大渡兮滚滚洪流;漫天礼花,将军头上其纷纷而落也。 继而冰火燎红天际,鲜血模糊双眢。将军纵马,奔至岸边。敌机上下穿梭,倾其弹药;将士牺牲大片,俱在跟前。百里湘江,因淤血而凝滞;九宸日月,似含恨而呜咽。百孔千疮,红旗摇摇乎欲坠;前赴后继,将士一马而当先。躯已炽,志更坚。步踉跄,口喷烟。吹炸酒瓶,风中凝固其冲锋之绝唱;抛空战袄,画面定格在爆破之瞬间。飞矢乱,皮肉掀。当阳桥头,黑将军怒喝;将倾大厦,看盘古擎天。忽有妖机坠毁,重砸力士双肩。千钧压顶兮任尔枪炮,金刚立化兮矢志不迁。时空凝固,万籁无言。风飏飏兮将星升起,光炬炬兮穿透流年也。
未几魂游苏区,欲寻其父。兵遭围剿,尸抛异处。灵境重逢,惊诧其青春永驻;相扶结舌,唯恐之一时难诉。“为父未养,儿有怨乎?”“孩提曾有,长大全无。英年殒命,父无悔乎?”其父则曰:“吾等乡亲五千余众,携手踏上革命之路。得生见新中国者,屈指方才一二十数。虽领衔乎将帅,不敢居其功;余者几千英烈,焉来言悔之故!” 萍水君叹曰:“噫!生不惧其死,死不吝其生。乡风如此,国之幸甚!”
复十年,张老之孙女职于馆,领吾游,述其事。至一树下,曰:“此乃阿翁树,吾父亲手植,吾祖居于此。”吾感其言,归而纪之。 又《馆史》纪曰: 公元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并取得胜利。在此留下了两位共和国主席的革命足迹,更有五千余安源工农陆续参加红军,成为中坚主力。除二十余位开国将帅及高级干部外,其他绝大多数为国捐躯。
公元2008年初,特大冰雪灾害袭击南方国土,本馆遭受了严重损失。倒塌房屋三间,1922棵柏树损失殆尽,灾后补种1883棵(现已成林)。在近一个月的抗灾战役中,本馆员工及周围群众共计冻伤七人,牺牲一人。 (依词林正韵,情节来自坊间传说。明线为抗冰救灾,暗线倒溯中国近代革命史。)
《滕王阁赋》
冷为峰 (山东日照)
夫天地之广袤者,乃江右之文楼也。乾坤独宠,山川独酬。上凌玄玄星汉,下祚曜曜洪州。轩望匡庐,祥瑞泽于九宇;阁瞰荆楚,文华被于五洲。非邹鲁而人文萃萃,非桃源而景象幽幽。乾坤合而霞标立,家国兴而奎璧留。 盖闻鸾凤择梧而栖,圣者择地而徙。郁郁焉,园囿化锦绣之妆;腾腾焉,楼台起错落之势。掬江月以为冠,捋云霞以为帔。栋流金碧,弥彰尧天之闳;甍沐璧晖,每念甘裳之惠。于高阁之上,却俯广厦之微;于西山之巅,该嗟豫章之绮。矞矞乎膏壤所飨,皇皇乎天人所赐。至于波荡六省,徽流兆民之言;气蒸五湖,灵罩半国之地。弦歌悦而莺燕聆,山川媚而云霭织。餐三时足以饱目,秀出瑰琦;赏八节足以怡心,美蕴诗意。丘林无鸟,其形亦颓;山水无楼,其神亦废。 溯乎洪崖显灵,伶伦制律乃就;霄峰逢吉,萧史引凤乃成。太祖①兆基之象此显,岳飞效国之志此铭。辛弃疾春离②,却遗词韵;白居易饯别,却振诗声。江山得缘,胜迹列列;古阁乃幸,文卷盈盈。山不在巍亦卧虎,楼不在高亦驰名。瑶界挨肩,多为握瑜之客;云阁追躅,俱怀赤忱之情。于是食者享,居者荣。游者乐,业者兴。五步之间,不乏杞梓文匠;十室以内,不乏琏瑚掣鲸。 至其兰亭虽已,帖冠行书之魁;梓泽虽墟,史遗金谷之序③。吐哺不怠,可感礼贤之诚;悬塌已堙,堪窥下士之愫。刘邦尚出蓬门,孔明亦属匹庶。贾谊频黜不减其崇,苏轼屡贬不减其慕。王勃早逝,何妨千古之名;李广无封,何妨一世之誉。呜呼!报国也看天时,请缨也待机遇。得失难评,时运有度。其所欲无穷,其所祸亦附。退不失其心,进不惑其路。地不因一时雾遮而污,人不因一时运背而沮。 洵乃山川不老,胜景可循。梅岭凝烟,应阅千载奥宇;彭泽落日,堪赏万象诗痕。嗟夫!非阁无以化境,非文无以铸魂。合天道则物盛,合人道则德臻。吁其雄哉!敞胸襟能容日月,驭长风可掠昆仑。今生无遇,它日若邻。或吟怀于滕阁之上,或流觞于赣江之滨。噫嘻!楼不以其巍而永耸,人不以其富而长存。俗者逐于利,君子尚于仁。超然于物外,济化于凡尘。心有大我,文握乾坤。乃诗曰: 飞阁飞檐沐赣风,云连绿瓦树连穹。 灵钟万水银为带,秀毓千山玉作峰。 无意阎公印芳躅,有缘王勃冠文宗。 长江不息人易老,浪卷浮华空向东。 ①太祖:明太祖朱元璋,1363年,朱元璋对峙陈友谅在鄱湖大胜,扭转局势。②春离:辛弃疾作《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饯别:白居易作七绝《钟陵饯送》。③金谷之序:西晋文学家石崇建金谷园,又名梓泽,宴会上石崇为宾客的诗词合集作《金谷诗序》。
【赋 论】 《辞赋的最高境界》
涂东云 (江西南昌)
辞赋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以屈原、宋玉等人为代表所创作的诗歌样式,它具有楚国富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是继《诗经》 总集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将风俗习惯、自然景色以及地理风物等方面进行描写,无不带有楚地特征,成为南方文化的符号。楚辞进一步把诗经的比兴形象性发展为象征手法,使诗歌蕴含更为丰富,形成一种“弘博丽雅”的风格。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我们留下永垂不朽杰作:《离骚》 、《九歌》、《九章》,《天问》,他创作的《楚辞》 语言优美,情思忧伤,楚人《以弋说襄王》,宋玉《对王问遗行》,皆设辞无事实、皆辞赋余耳。《离骚》咏香草美人,以《橘颂》颂嘉树,寓意其高尚节操。其后,历代诗人喜好把梅兰竹菊的自然形态与君子高尚的品德节操联系起来自喻自勉。 我们知道,辞赋盛于汉朝,是汉魏六朝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故世称为汉赋,是汉朝以赋为主要文体,涌现了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为杰出的代表。辞为文体之名,犹之论也,盖语言之别称,惟论则质言之辞,则少文矣。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序》:"辞赋类者,风雅之变体也。楚人最工为之,盖非独屈子而已。余尝谓《渔父》,辞赋固当有韵,然古人亦有无韵者,以义在托讽,亦谓之赋耳。汉世校书有《辞赋略》,其所列者甚当。”正所谓,辞赋就是用诗的语言写文章。把写文章要说的话,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甚至八言穿插使用。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曰:"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观夫荀结隐语,事数自环,宋发夸谈,实始淫丽。枚乘《菟园》举要以会新;相如《上林赋》繁类以成艳;贾谊《鵩鸟》致辨于情理;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孟坚《两都赋》 明绚以雅赡;张衡《二京》迅发以宏富;子云《甘泉》构深玮之风;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凡此十家,并辞赋之英杰也。凡有成就的辞赋家,无一不是大学问家和大作家。如两汉时的五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蔡邕,他们本身都是语言学家,且精通文史哲,乃至天文地理。有句话叫作:“千金难买相如赋。”司马相如作《子虚赋》和《上林赋》时:“闭门谢客,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而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后而成。” 因而,写赋必须博览群书,积累历史文化知识,有了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探究,有了生活观察,才能写出博古论今的辞赋。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有"神童"之美誉。《滕王阁序》千古绝唱,流芳百世。于是滕王阁以此名篇成为驰名中外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辞藻华丽,脍炙人口,亦不在舞台繁华之景,而在灯火阑珊之时。文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勾勒着一幅秋天的图景。此赋背景腾云起雾,读来有唏嘘之慨。文多佳句,字里行间才情洒脱。汉代文学家,辞赋家司马相如,字长卿,他的辞赋《子虚赋》名扬天下,琴台故径传佳话。“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窃为足下不取也。必若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无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章君恶,伤私义,二者无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轻于齐而累于楚矣。且齐东陼钜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浮勃澥,游孟诸;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若乃俶傥瑰伟,异方殊类,珍怪鸟兽,万端鳞崪充牣其中,不可胜记。禹不能名,卨不能计。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不复,何为无以应哉!” 据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假以"子虚",虚言也;"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借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此赋奥妙在于气势,辞语极丽,运笔古雅,精神流动,意极高品,不可及了得。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邀,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若于,明朝孙绪《无用闲谈》:范文正公《岳阳楼记》,或谓其用赋体,殆未深考耳。此是吕温《三堂记》,体制如出一轴。然《岳阳楼记》闳远超越,青出于蓝矣。夫以文正千载人物,而乃肯学吕温,亦见君子不以人废言之盛心也。词乐不以忧而废,忧不以乐而忘。此虽文正自负之词,而期望子京,隐然言外。此赋必如是始得斯文本旨,将登楼者览物之情,写出悲喜二意。以圣贤忧国忧民之心地,胸襟磊落,正大光明,精切高古,确实典重,凿凿如五谷疗饥,与世图章绘句。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后人写作时引用较多的句子。再如:“天《为学一首示子侄》:”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此赋更多的是不设问,直接定论(或先定论后反问)。不难看出,铺陈和议论交错相间使用,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写出了激情和感慨,引人入胜,令读者耳目一新,爱不释手,欲罢不能。苏东坡《赤壁赋》二赋,之所以千秋不朽,不仅因为如此,而且赋中有我,超然物外:“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且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有感慨,有顿悟。再看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此非顿悟何也?又非警语何也?读此二人之赋,对于如何学赋、写赋,真是大有裨益。《廉颇蔺相如传》描述蔺相如宽容大度与廉颇的狭隘对比,人物刻画生动。作赋述史状物,我在其中,物我相融,相得益彰。而柳宗元《小石潭记》,写小石潭的水鱼石树形象生动,环境优美。作赋述史状物,我在其中,物我相融,相得益彰。构思奇妙,造语新颖;文辞秀美,语言精粹。文成珠绿,朗如行玉,清若流泉,从而收到寄意达志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由此可见,这就是辞赋的最高境界,恰如云霞出岫,灿然生辉。堪称中华国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