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6|回复: 9

李新建先生《自赋》鉴赏——刘小矛·

[复制链接]

2424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341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2-17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余草堂 于 2024-12-17 15:53 编辑

李新建先生《自赋》鉴赏——刘小矛·《辞赋之都》微刊(总260期)[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洛阳赋客 [color=var(--weui-LINK)][url=]辞赋之都[/url]
2024年12月15日 15:44 河南
[color=rgba(0, 0, 0, 0.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新建先生《自赋》鉴赏
刘小矛(江西吉安)

前言(刘小矛):辞赋名家李新建老师,2021年度被中国诗歌春晚评为“十佳辞赋家”第一名,近日在网络上读到其代表作品——《自赋》,这是一篇律赋,甚是喜欢。《自赋》可谓是赋海采珠,据秦汉宋唐,引历史鉴今朝上下二千年,合人文天地,赋文涉及文学,哲学等多学科知识,并吸收古代文明之精华,儒道法佛之包融,蕴含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思想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理朴而辞轻,惊心以微言,放志而妙理。巨衍弘阔之构思,袭故弥新而炼成。文尽其妙,融情怀而蕴哲理,其文笔以玄览情志于典坟,观万物而思纷,纳万物于笔端,心以凝思,虑而为言,呈瑰奇雄伟之美,绚丽璀璨之美。其文笔如行云流水玉露润花,导养神气,宣和情志,乘古代文明之东风,文言腾跃翻飞,所向无空阔,其中有雅怀。读后多有感慨,便萌发了为《自赋》写赏析的想法。《自赋》共八段八韵,下面依赋文的段落层次逐句解析并鉴赏如下:

点击可阅读《自赋》全文:

一、原文
粤华发衰颜,何悲物我?昔庄子之驹隙人生,忽然而过。虽苦节之百年,似离弦之飞笴。然则万物皆备,无非施以心诚;一意尽修,足可通乎证果。于是历艰辛,经坎坷。受折磨,遭摧挫。困极而反求诸己,渐悟诚明;道深则先正我心,才参些个者也。  
鉴赏:这段文字融合了古典哲学与人生体悟,充满了深邃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下面是对这段文字的逐句解析和赏析:
粤华发衰颜,何悲物我?
解析:“粤”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语气词,无实义。“华发衰颜”指头发花白、容颜衰老。“何悲物我?”是反问句,意指何必为外在事物与自我(物我)的变化而悲伤呢?
赏析:开篇即提出一个关于生命老去的哲学问题,以暗示手法表达作者对生命衰老的坦然接受,以及对物我关系的超脱态度。
昔庄子之驹隙人生,忽然而过。
解析:引用典庄子关于人生短暂的比喻,将人生比作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赏析:通过引用庄子的话,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人生的短暂,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虽苦节之百年,似离弦之飞笴。
解析:“苦节”指坚守节操、刻苦自励。“百年”指人的一生。“离弦之飞笴”比喻生命如离弦之箭,迅速而无法挽回。
赏析:用生动的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人生即使再苦再累,终究如箭般飞逝,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逆转性。
然则万物皆备,无非施以心诚;
解析:意指万物皆有其存在的道理和价值,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以真诚的心去对待和感知。
赏析:强调了对万物的尊重和内心的真诚,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也是修心养性的重要途径。
一意尽修,足可通乎证果。
解析:“一意尽修”指一心一意地修行、努力。“证果”指修行达到的成果或境界。
赏析:强调了专注和坚持的重要性,认为只要一心一意地修行,就能达到某种境界或成果。
于是历艰辛,经坎坷。受折磨,遭摧挫。
解析:描述了修行过程中的艰难困苦和挫折。
赏析:通过具体的描述,展现了修行之路的不易,同时也强调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困极而反求诸己,渐悟诚明;
解析:在困境中反思自己,逐渐领悟到真诚和光明的道理。
赏析:强调了自我反省和领悟的重要性,是儒家“反求诸己”思想的体现。
道深则先正我心,才参些个者也。
解析:“道深”指道行深厚、修养高深。“正我心”指端正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参些个者”指对某些道理或境界有所领悟。
赏析:强调了修养和心态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先端正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才能对道理或境界有所领悟。

此段通过对生命、时间、修行、自我反省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阐述,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它鼓励人们以真诚的心去对待万物、面对困难、追求真理和光明。同时,也强调了修养和心态的重要性,认为这些都是达到更高境界或成果的基础。

二、原文
闻夫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格物至知,原是心中之念;明心见性,无非物外之淫。然而人非圣贤,谁不从物?
道岂名利,自应规箴。若引之以龟鉴,则比之以球琳。故他人皆著善以求,我则以向心而吟。志节于中,每诚心而内省;
形骸于外,常达识以怀襟。继尔生浩气,养丹忱。明性理,茂德音。不悲于往,不喜于今。悟庄周之齐物,师阮籍而冲衿。  
鉴赏:这段融合了心学、儒学以及道家哲学的思想,体现了作者对宇宙、人生、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逐句解析和赏析:
闻夫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心学“心外无物”的思想,认为人的心灵与宇宙是同一的,心灵包含了宇宙的一切。
赏析:通过心灵与宇宙的等同,强调了人的内在力量,认为人的心灵能够感知和把握宇宙的真理。
格物至知,原是心中之念;
解析: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种认识论,指通过研究事物来获取知识。这里作者认为这种知识实际上来源于内心的念头。
赏析:将格物致知与内心念头相联系,强调了内心对于知识获取的重要性,体现了心学对内在修养的重视。
明心见性,无非物外之淫。
解析:“淫”字,通“游”字,指遨游之意,此句意为遨游于物外,不受物的影响。所以整句之意为:明心见性,无非遨游于物外。
赏析:这段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修行的艰辛以及内心与宇宙的关系,强调了诚心、正心和修心的重要性。
然而人非圣贤,谁不从物?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性的理解,认为人都有追求物质享受的本能,并非圣贤才能超越。
赏析:通过承认人性的弱点,为后续的道德修养提供了基础,也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道岂名利,自应规箴。
解析:这句话认为道并非名利所能衡量,而应该通过自我约束和告诫来实践。
赏析:强调了道的超越性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道德修养应该超越名利的束缚。
若引之以龟鉴,则比之以球琳。
解析:这里用龟鉴(古代的镜子)和球琳(美玉)来比喻道德修养的珍贵和重要性。
赏析:通过比喻与对偶手法,将道德修养比作珍贵的镜子和美玉,强调了其珍贵和重要性。
故他人皆著善以求,我则以向心而吟。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与他人追求善的方式不同,他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和感悟。
赏析:通过对比,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独特的道德修养观。
志节于中,每诚心而内省;
解析:这句话强调了志节和诚心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认为应该经常进行内心反省。
赏析:通过强调志节和诚心,以及内心反省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形骸于外,常达识以怀襟。
解析:这句话认为外在的形骸应该被超越,而内心的达识和胸怀才是更重要的。
赏析:通过对比内外手法,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道德修养应该超越外在的束缚。
继尔生浩气,养丹忱。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通过道德修养可以培养出浩然之气和忠诚之心。
赏析:通过浩然之气和忠诚之心的培养,强调了道德修养对于个人品德提升的重要性。
明性理,茂德音。
解析:这句话认为通过明理可以彰显德性之美。
赏析:通过明理和德性的联系,强调了道德修养对于个人品德美化的作用。
不悲于往,不喜于今。
解析:这句对话表达了对待过去和现在的态度,认为不应该因为过去的失败而悲伤,也不应该因为现在的成功而喜悦。
赏析:以对偶与对比手法,表达过去和现在的态度,强调了道德修养应该超越情绪的影响,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悟庄周之齐物,师阮籍而冲衿。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道家哲学和魏晋风度的领悟和借鉴。庄周的齐物论强调了万物平等、无差别的思想;阮籍则以其豪放不羁、超脱世俗的作风著称。
赏析:通过用典对偶手法,借鉴道家哲学和魏晋风度,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的多元化理解和实践。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境界的超越和追求。
此段融合了心学、儒学以及道家哲学的思想,体现了作者对宇宙、人生、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内心与宇宙的等同、格物致知与内心念头的联系、明心见性与物外之淫的对比等手法,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通过借鉴道家哲学和魏晋风度等手法,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的多元化理解和实践。整段文字既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又富有文采和韵律之美。
三、原文
人原懵懂,道本虚无。人情物理,大抵不殊。人因教而识变,道因悟而昭苏。孟母迁邻,育儒家之亚圣;李聃观水,启哲理而愈愚。予虽凡庶,尚道尊儒。是则览子史,读经书。
修根器,悟本初。明心底之良知,止于至善;弃尘间之俗物,同乎含虚。譬夫兰桂蒙其甘露,下愚灌若醍醐。

  
鉴赏:这段文字融合了儒家、道家以及个人修身的哲理,以下是对其逐句的解析和赏析:
人原懵懂,道本虚无。
解析:人类原本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而道(真理、宇宙法则)则本质上是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
赏析: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基调,指出人类和道的原始状态,强调了求知和悟道的重要性。
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解析:人情(人的情感和反应)与物理(自然规律)在本质上是相似的,都遵循着一定的法则和规律。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了人类行为与自然规律的共通性。
人因教而识变,道因悟而昭苏。
解析:人通过教育和学习能够认识到变化,而道则通过人的领悟而得以显现和复苏。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教育和领悟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悟道的重要性。
孟母迁邻,育儒家之亚圣;
解析: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三次迁居,最终培养出了儒家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
赏析:这句话通过孟母三迁的典故,强调了环境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
李聃观水,启哲理而愈愚。
解析:老子(李聃)通过观察水的流动,领悟到了深刻的哲理,从而开启了智慧,超越了愚昧。
赏析:用典隔句对偶手法,这句话通过老子的典故,强调了观察和思考对于领悟哲理的重要性,以及智慧对于超越愚昧的作用。
予虽凡庶,尚道尊儒。
解析:我虽然是平凡的人,但崇尚道家的智慧,尊重儒家的学说。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尊重和认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个人信仰和价值观。
是则览子史,读经书。
解析:因此,我阅读诸子百家的书籍,研读儒家经典。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作者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强调了读书和学习的重要性。
修根器,悟本初。
解析:修养身心,提高智慧,领悟生命的本质和初心。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养和悟道的重要性,以及回归初心对于人生的意义。
明心底之良知,止于至善;
解析:明了内心的良知,追求并达到最高的善。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儒家“致良知”和“止于至善”的思想,强调了内心良知和追求最高善的重要性。
弃尘间之俗物,同乎含虚。
解析:抛弃世俗的纷扰和物欲,与虚无的境界相融合。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道家超脱世俗、追求虚无境界的思想,强调了放弃物欲和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譬夫兰桂蒙其甘露,下愚灌若醍醐。
解析:就像兰花和桂花得到了甘霖的滋润,愚笨的人也得到了智慧的灌输,如同喝了醍醐一般清醒。
赏析:用精彩比喻手法,形象地描述了学习和领悟智慧对于个人成长和提升的作用,强调了智慧和知识的力量。

此段文字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强调了教育、学习、领悟和智慧对于个人成长和修身的重要性。通过孟母三迁、老子观水等典故,以及对于读书、修养、悟道等方面的阐述,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智慧的深刻理解和追求。整段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四、原文
尔其物极则反,方生亢悔。好大贪功,性分致使。倘若心持七善,同万物而不争;德效群贤,合一身而自喜。得失不萦,宁生块垒?予尝与贤哲之叶齐,方解其中之况味也!
  
鉴赏:这段文字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以下是对其逐句的解析和赏析:
尔其物极则反,方生亢悔。
解析: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走向反面,这时就会产生悔恨或懊恼的情绪。这句话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即物极必反。
赏析:这句话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在面对成功或顺境时,要保持谦逊和谨慎,避免走向极端。
好大贪功,性分致使。
解析:人们往往因为过分追求大的成就或功绩,而失去了原有的本性或分寸。这句话指出了人们追求成功时可能犯的错误。
赏析:这句话通过“好大贪功”和“性分致使”的对比,强调了保持本性和适度追求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要迷失自我,要坚守内心的原则和底线。
倘若心持七善,同万物而不争。
解析:如果心中秉持着七种善行(指的是老子的“上善若水”中的七种品质,如谦逊、宽容等),就能与万物和谐共处,不争强好胜。
赏析:这句话通过“心持七善”和“同万物而不争”的表述,强调了内心修养和与人为善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善良,才能与周围的人和物和谐相处。
德效群贤,合一身而自喜。
解析:如果德行能够效仿众多的贤人,那么整合自身的品质,就能感到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赏析:这句话通过“德效群贤”和“合一身而自喜”的表述,强调了向贤人学习、提升自身德行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向优秀的榜样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得失不萦,宁生块垒?
解析:如果对于得失不计较、不牵挂,那么内心怎么会产生烦恼和忧愁呢?
赏析:这句话通过“得失不萦”和“宁生块垒”的对比手法,强调了淡泊名利、保持内心平静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只有看淡得失,才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予尝与贤哲之叶齐,方解其中之况味也!
解析:我曾经与贤哲们并肩,才深刻理解了其中的滋味和意境。
赏析:这句话通过“与贤哲之叶齐”和“方解其中之况味”的表述,强调了与贤哲交流、学习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只有与优秀的人交往,才能深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从而提升自己的境界。

此段通过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强调了内心修养、适度追求、与人为善、向贤人学习、淡泊名利等品质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成功和顺境时,要保持谦逊和谨慎;在面对挫折和逆境时,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同时,也强调了与优秀的人交往和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才能深刻理解人生的真谛。

五、原文
未及浮沉,安知善不?闻道始知,终期悟物。人文物象,每惯看于鹏飞;神理天机,常先闻于蠖屈。至如赋登楼,吟钓雪。向非逆境之琢磨,宁有雄篇之苍郁哉?

鉴赏:这段文字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文学创作的感悟,以下是对其逐句的解析和赏析:
未及浮沉,安知善不?
解析:在未曾经历过人生的起伏、浮沉之前,怎能轻易地评判什么是善、什么是好呢?这句话强调了人生经历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和判断。
赏析:此句富有哲理,提醒人们不要仅凭表面的观察或未经亲身体验就妄下结论,而是要通过亲身经历去感知和理解。
闻道始知,终期悟物。
解析:通过听闻和学习道理,人们才能开始明白事物的本质;而最终,我们追求的是对万物的深刻领悟。这句话表达了学习和领悟的过程,以及最终的目标。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领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才能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人文物象,每惯看于鹏飞;
解析:在人文和自然界中,人们常常习惯于看到像大鹏展翅高飞那样的壮丽景象。
赏析:此句用大鹏展翅的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常常向往和欣赏的壮丽、高远之境。
神理天机,常先闻于蠖屈。
解析:而关于宇宙间的神秘原理和天机,却往往先是从像蠖虫那样屈身隐藏、蓄势待发的微小细节中透露出来的。
赏析:这句话用蠖虫屈身的比喻手法,强调了微小细节中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奥秘和力量,提醒人们不要忽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
至如赋登楼,吟钓雪。
解析:就像东汉·王粲那样登高作赋、唐·柳宗元独钓寒江雪作诗一样。
赏析:此句列举了两种典型的文学创作题材,通过这些题材展现了文学作品中对于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描绘和抒发。
向非逆境之琢磨,宁有雄篇之苍郁哉?
解析:如果不是经历了逆境的磨砺和雕琢,哪里会有那些气势磅礴、情感深沉的佳作呢?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逆境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经历了逆境的磨砺,才能创作出具有深刻情感和思想内涵的作品。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文学创作者坚韧不拔、勇于面对逆境的赞美。

此段通过对于人生经历、学习领悟、自然景象、文学创作以及逆境磨砺的深刻阐述,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它告诉我们,要真正理解和评判事物,需要经历和实践;要领悟宇宙间的奥秘,需要细心观察和思考;而文学创作则需要经历逆境的磨砺和雕琢,才能创作出具有深刻情感和思想内涵的作品。整段文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六、原文
所谓苦心人,天不负。事有恒,开真悟。尔乃夜静翻思,觉知前误。于是究云章之妙质,捐弃靡冗;穷气象之纵横,襟怀养素。精进日新,积行跬步。以至于乘兴而吟诗,登高而作赋。
鉴赏:这段充满了励志与哲思,是对个人努力、坚持与成长的深刻阐述。以下是对该段文字的逐句解析和赏析:
所谓苦心人,天不负。
解析:“苦心人”指的是那些勤奋努力、用心良苦的人。“天不负”则表达了天道酬勤、努力终有回报的信念。
赏析:这句话以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努力与回报之间的必然联系,鼓励人们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事有恒,开真悟。
解析:“事有恒”指的是做事情要有恒心、毅力,不轻易放弃。“开真悟”则是指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能够开启真正的领悟和智慧。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恒心与智慧之间的关联,认为只有持之以恒地去做一件事情,才能够获得真正的领悟和成长。
尔乃夜静翻思,觉知前误。
解析:“尔乃”是于是、就的意思。“夜静翻思”指的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反思自己的过去。“觉知前误”则是在反思中发现了自己以前的错误或不足之处。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反思自己的情景,强调了反思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反思,我们能够发现过去的错误,从而更加明智地面对未来。
于是究云章之妙质,捐弃靡冗。
解析:“究云章之妙质”指的是深入研究文章或学问的精髓和美妙之处。“捐弃靡冗”则是摒弃那些琐碎、冗余的东西。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于学问和文章的追求应该是深入而精炼的,不应该被琐碎、冗余的内容所干扰。它鼓励人们在学习和创作中,要注重内容的精髓和美感。
穷气象之纵横,襟怀养素。
解析:“穷气象之纵横”指的是深入探究事物的广泛面貌和内在联系。“襟怀养素”则是培养自己的胸襟和气度,保持内心的纯净和高尚。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对于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探究,以及对于个人胸襟和气度的培养。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修养。
精进日新,积行跬步。
解析:“精进日新”指的是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和成长。“积行跬步”则是强调积累每一步的小进步,最终达到远大的目标。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持续努力和积累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和坚持。
以至于乘兴而吟诗,登高而作赋。
解析:“乘兴而吟诗”指的是在兴致高涨的时候吟诗抒怀。“登高而作赋”则是在登上高处时,满怀豪情地创作辞赋。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文学创作中的两种常见情境:一种是在兴致高涨时,通过吟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另一种是在登高望远时,通过创作辞赋来抒发豪情壮志。它体现了文学创作与个人情感和经历的紧密联系。

此段以励志和哲思为主题,通过对于个人努力、坚持与成长的深刻阐述,鼓励人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同时,它也强调了反思、精简、探究、积累等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整段文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七、原文
探赜以寻宗,知来而藏往。嗟昔日于韬尘,念余年之彻朗。前筹韶岁,当依文德为修;后计劳生,不为声名所怅。承唐宋之精微,写古今之气象。将赋客之诚心,教诗声而正响。
鉴赏:这段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是对文学探索、个人修养以及人生规划的深刻表达。以下是对该段文字的逐句解析和赏析:
探赜以寻宗,知来而藏往。
解析:“探赜”意为深入探索深奥的道理,“寻宗”指追寻事物的根源或本质。“知来而藏往”则意味着在预知未来的同时,也珍藏过去。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于学问的深入探索和对事物本质的追寻,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与未来的珍视。它强调了在学习和生活中,不仅要关注当前,还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嗟昔日于韬尘,念余年之彻朗。
解析:“嗟昔日于韬尘”表示对过去时光的感慨,可能有过往被埋没或未受重视的意味。“念余年之彻朗”则是对未来岁月的期许,希望余下的生活能够光明磊落、清澈明朗。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前筹韶岁,当依文德为修。
解析:“前筹韶岁”指对未来的青春岁月进行规划,“依文德为修”则强调以文化道德修养为根基。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青春岁月的珍视和对文化道德修养的重视。它告诉我们,在年轻时就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学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后计劳生,不为声名所怅。
解析:“后计劳生”指对后半生的规划和打算,“不为声名所怅”则表明不为名利所困扰、所忧愁。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求名利,而在于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它告诫我们,在面对名利诱惑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淡定的心态。
承唐宋之精微,写古今之气象。
解析:“承唐宋之精微”指继承唐宋文化的精髓和微妙之处,“写古今之气象”则指通过文学作品来描绘古今社会的风貌和气象。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和定位,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既传承历史文化的精髓,又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它强调了文学作品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反映方面的作用。
将赋客之诚心,教诗声而正响。
解析:“赋客”指诗人或文学家,“诚心”指内心的真挚和诚实。“教诗声而正响”则指通过诗歌创作来传播正能量、弘扬正气。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诗人或文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为他们应该以诚心为笔,以诗歌为媒,传递正能量、弘扬正气。它体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崇高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这段通过对文学探索、个人修养以及人生规划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深入探索、珍视过去与未来;在青春岁月中,应该注重文化道德修养;在面对名利诱惑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淡定的心态;在文学创作中,应该传承历史文化精髓、反映时代精神风貌,并以诚心为笔、以诗歌为媒传递正能量、弘扬正气。整段文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八、原文
勖矣乎!心忘机而澹,物应律而生。幸吾心之磊落,逢否泰而不惊。行当下以明心,不尤不悔;入静中而守道,无欲无争。洞玄门之六艺,求阃阈于五经。将以勤学问,辨清明。聊自乐,且躬耕。《三坟》《五典》之书,明心晰理;《八索》《九丘》之籍,悟道研精。先贤是则,至德为荣。夫如是,托诚心而感物,随乐事以纵情。今则集八赋于一书,聊为跋补;慰二毛以双鬓,且作心声矣。

鉴赏:这段文字充满了哲理与文学色彩,是对个人修养、学问追求及人生态度的深刻阐述。以下是对该段文字的逐句解析和赏析:
勖矣乎!
解析:“勖”意为勉励、劝勉。“矣乎”为语气词,表示强调。整句意为“勉励啊!”
赏析:开篇即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对自我及读者的勉励之情,为全文奠定了积极向上的基调。
心忘机而澹,物应律而生。
解析:“心忘机”指心灵忘却世俗的机巧和算计,“澹”意为淡泊、宁静。“物应律而生”指万物按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生长。
赏析:通过对比心灵的淡泊与万物的自然生长,强调了内心宁静与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幸吾心之磊落,逢否泰而不惊。
解析:“磊落”指心地坦荡、正直。“否泰”指人生的顺境与逆境。整句意为“幸亏我心地坦荡,遇到顺境或逆境都能泰然处之”。
赏析: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强大与坦荡,以及对人生顺逆的淡然态度。
行当下以明心,不尤不悔;
解析:“行当下”指活在当下,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明心”指明白自己的内心。“不尤不悔”指不抱怨、不后悔。
赏析:强调了活在当下、专注于眼前的重要性,以及面对过去时的豁达态度。
入静中而守道,无欲无争。
解析:“入静中”指进入内心的宁静状态。“守道”指坚守道义、原则。“无欲无争”指没有欲望、不与人争斗。
赏析:通过进入内心的宁静状态来坚守道义,体现了对内心修养的高度追求。
洞玄门之六艺,求阃阈于五经。
解析:“玄门”指道家学问或神秘学问。“六艺”指古代的六种基本才能,如礼、乐、射、御、书、数。“五经”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阃阈”指门槛、界限。整句意为“深入探究道家学问的六艺,在儒家五经中寻求学问的界限”。
赏析:展现了作者对学问的广泛涉猎和深入研究,以及对儒家和道家学问的并重。
将以勤学问,辨清明。
解析:“勤学问”指勤奋学习。“辨清明”指辨别清楚、明白事理。
赏析:强调了勤奋学习对于明辨事理的重要性。
聊自乐,且躬耕。
解析:“聊自乐”指自我娱乐、自我满足。“躬耕”指亲自耕种,也比喻亲自实践。
赏析:表达了作者在追求学问的同时,也注重实践和自我娱乐的生活态度。
《三坟》《五典》之书,明心晰理;《八索》《九丘》之籍,悟道研精。
解析:“《三坟》《五典》”是古代典籍的名称,泛指古代的经典。“《八索》《九丘》”也是古代典籍的名称,同样泛指古代的经典。整句意为“阅读《三坟》《五典》等经典可以明白心性、清晰事理;研读《八索》《九丘》等经典可以领悟道义、研究精通”。
赏析:通过列举古代经典,强调了阅读经典对于明白心性和领悟道义的重要性。
先贤是则,至德为荣。
解析:“先贤”指古代的圣贤。“是则”指以此为准则。“至德”指最高的道德境界。“为荣”指以此为荣。
赏析:以古代的圣贤为准则,追求最高的道德境界,体现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对道德的追求。
夫如是,托诚心而感物,随乐事以纵情。
解析:“夫如是”指如此、像这样。“托诚心而感物”指以诚心去感应万物。“随乐事以纵情”指随着快乐的事情而纵情欢乐。
赏析:强调了以诚心去感应万物、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今则集八赋于一书,聊为跋补;
解析:“集八赋于一书”指将八篇赋作集结成一本书。“聊为跋补”指作为跋语来补充。
赏析:交代了作者编写此书的缘由和目的,体现了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
慰二毛以双鬓,且作心声矣。
解析:“二毛”指头发斑白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双鬓”指两鬓的白发。“心声”指内心的声音、真实的想法。整句意为“以这本书来慰藉自己斑白的双鬓,同时也作为自己内心的声音”。
赏析:通过以书慰藉自己的白发,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同时,也作为自己内心的声音,展现了作者的真诚和坦率。

此段充满了哲理与文学色彩,通过对个人修养、学问追求及人生态度的深刻阐述,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强大与坦荡、对学问的广泛涉猎和深入研究、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对道德的追求、以及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整段文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文总结:
这是一篇充满哲理与自我反思的赋文,融合了道家、儒家思想,以及对人生、自然、道德、学问等多方面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篇赋文的逐段解析:
开篇即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但作者认为,只要以诚心对待万物,修炼心性,就能通达真理,成就道果。历经艰辛、坎坷、折磨与摧挫后,作者逐渐领悟到“心即宇宙,宇宙即心”的道理,强调内心的修炼与真诚的重要性,认为人的心灵与宇宙万物相通,天人合一,通过内心的修行可以明了万物之理。
进一步阐述心与物的关系,指出人心易受外物影响,但真正的道不在于名利,而在于内心的规箴与自省。作者通过引用庄子的齐物论和阮籍的冲淡之志,表达了自己不悲过往、不喜当下的超脱态度,以及对道家自然无为思想的认同。
强调人与道的本质,指出人的愚昧与道的虚无,但通过教育与觉悟,可以使人明理,使道昭苏。作者自谦为凡庶,但仍尚道尊儒,通过阅读子史经书,修炼心性,明心见性,追求至善,摒弃尘俗,达到心灵的纯净与宁静。
通过物极必反的道理,告诫人们不要好大贪功,而应持守七善,与万物不争,效仿群贤之德,自得其乐。作者认为,只有心持平和,才能不受得失所累,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况味。
指出人生中的浮沉与逆境是成长的磨砺,正如鹏飞之前需经历蠖屈,只有经过逆境的雕琢,才能创作出雄浑苍郁的篇章。作者相信,苦心人终得天不负,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开启真正的觉悟。
描述了自己在夜静时分反思过去,决心精进学问,捐弃浮华,涵养气象,以真心诚意去写诗赋文,表达自己对文学与学问的热爱与追求。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作者表示将承继唐宋文学的精微,描绘古今的气象,以诚心赋诗,正响诗声,为文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作者以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心态,鼓励自己继续前行,在学问与道德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以先贤为榜样,追求至德之荣。作者认为,只要托诚心而感物,随乐事以纵情,就能实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篇赋文以深情而哲理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人生、道德、学问的深刻思考与追求,表达了对真诚、自然、超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与践行。最后,作者以集八赋于一书的方式,为自己的作品作跋,既是对自己文学创作的总结,也是对自己人生哲学的抒发。

点击可阅读《自赋》全文:
       自赋(以“我心无悔不负往生”为韵次用)——李新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简介:刘小矛,退休前在上海外资企业,从事自动化控制软件与工程,德国工程师。退休后爰好古诗集对与古体诗等,爱好英语翻译。并有多作品发表于国家级以及省、市级的诗联刊物和公众号微刊。并在市级诗刊得过二等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自赋》作者简介:李新建,洛阳理工学院兼职教授,中国赋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洛阳辞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洛阳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作品多刊于《中华辞赋》等杂志、报刊及制作电视片,并应邀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以及省内外景区作赋勒石铭碑铸鼎,中国诗歌春晚2021年度“全国十佳辞赋家”。
点击可阅读《自赋》全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辞赋之都》简介
     《辞赋之都》称号系洛阳辞赋研究院经过多年努力为洛阳争取的城市名片,由中国赋学会于2012年四月宣授。该公众号旨在传承与弘扬诗赋文化、欣赏与品鉴诗赋名篇、交流与探讨诗赋知识、研究与创作诗赋精华。同时定期展示优秀诗、赋作品,欢迎诗、赋作家们关注、分享并踊跃投稿。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58

主题

36万

回帖

9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041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24-12-1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名家李新建老师,2021年度被中国诗歌春晚评为“十佳辞赋家”第一名,近日在网络上读到其代表作品——《自赋》,这是一篇律赋,甚是喜欢。《自赋》可谓是赋海采珠,据秦汉宋唐,引历史鉴今朝上下二千年,合人文天地,赋文涉及文学,哲学等多学科知识,并吸收古代文明之精华,儒道法佛之包融,蕴含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思想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理朴而辞轻,惊心以微言,放志而妙理。巨衍弘阔之构思,袭故弥新而炼成。文尽其妙,融情怀而蕴哲理,其文笔以玄览情志于典坟,观万物而思纷,纳万物于笔端,心以凝思,虑而为言,呈瑰奇雄伟之美,绚丽璀璨之美。其文笔如行云流水玉露润花,导养神气,宣和情志,乘古代文明之东风,文言腾跃翻飞,所向无空阔,其中有雅怀。读后多有感慨,便萌发了为《自赋》写赏析的想法。《自赋》共八段八韵,下面依赋文的段落层次逐句解析并鉴赏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36万

回帖

9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041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24-12-1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名家李新建老师,2021年度被中国诗歌春晚评为“十佳辞赋家”第一名,近日在网络上读到其代表作品——《自赋》,这是一篇律赋,甚是喜欢。《自赋》可谓是赋海采珠,据秦汉宋唐,引历史鉴今朝上下二千年,合人文天地,赋文涉及文学,哲学等多学科知识,并吸收古代文明之精华,儒道法佛之包融,蕴含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思想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理朴而辞轻,惊心以微言,放志而妙理。巨衍弘阔之构思,袭故弥新而炼成。文尽其妙,融情怀而蕴哲理,其文笔以玄览情志于典坟,观万物而思纷,纳万物于笔端,心以凝思,虑而为言,呈瑰奇雄伟之美,绚丽璀璨之美。其文笔如行云流水玉露润花,导养神气,宣和情志,乘古代文明之东风,文言腾跃翻飞,所向无空阔,其中有雅怀。读后多有感慨,便萌发了为《自赋》写赏析的想法。《自赋》共八段八韵,下面依赋文的段落层次逐句解析并鉴赏如下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36万

回帖

9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041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24-12-17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粤华发衰颜,何悲物我?昔庄子之驹隙人生,忽然而过。虽苦节之百年,似离弦之飞笴。然则万物皆备,无非施以心诚;一意尽修,足可通乎证果。于是历艰辛,经坎坷。受折磨,遭摧挫。困极而反求诸己,渐悟诚明;道深则先正我心,才参些个者也。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36万

回帖

9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041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24-12-17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粤华发衰颜,何悲物我?昔庄子之驹隙人生,忽然而过。虽苦节之百年,似离弦之飞笴。然则万物皆备,无非施以心诚;一意尽修,足可通乎证果。于是历艰辛,经坎坷。受折磨,遭摧挫。困极而反求诸己,渐悟诚明;道深则先正我心,才参些个者也。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24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341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剑赋夫 发表于 2024-12-17 15:04
粤华发衰颜,何悲物我?昔庄子之驹隙人生,忽然而过。虽苦节之百年,似离弦之飞笴。然则万物皆备,无非施以 ...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24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341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剑赋夫 发表于 2024-12-17 15:04
粤华发衰颜,何悲物我?昔庄子之驹隙人生,忽然而过。虽苦节之百年,似离弦之飞笴。然则万物皆备,无非施以 ...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24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341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剑赋夫 发表于 2024-12-17 15:03
辞赋名家李新建老师,2021年度被中国诗歌春晚评为“十佳辞赋家”第一名,近日在网络上读到其代表作品——《 ...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24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341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剑赋夫 发表于 2024-12-17 15:03
辞赋名家李新建老师,2021年度被中国诗歌春晚评为“十佳辞赋家”第一名,近日在网络上读到其代表作品——《 ...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7: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