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鹿门山
“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这不仅是诗作者对他生活状态的描绘,更是他内心向往自由与自然的真实写照。这个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孟浩然。 自从和父亲闹掰后,孟浩然便搬出家门,住进了鹿门山。 鹿门山,似乎与孟浩然有着不解之缘。东汉初年的习郁,一位同样钟情于山水的侯爵,曾在此修建鹿门庙,并开凿了习家池,作为自己的私家园林。习郁的这份雅趣,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一片人间仙境,更为孟浩然铺设了一条通往心灵深处的道路。 孟浩然沿着这条由习郁开辟的游山玩水之路,开始了他的隐逸之旅。从宜城出发,他乘舟顺流而下,汉水的碧波轻拂着船舷,两岸青山如黛,倒映在水中,仿佛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到达鹿门山麓,他解缆登岸,踏着青石板路,穿过葱郁的林间小道,来到鹿门庙前,虔诚地祭祀神灵,祈求心灵的安宁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祭祀完毕,他便漫步于山林间。山风轻拂,鸟鸣虫唱,每一口呼吸都是那么清新,仿佛能洗净世间所有的烦恼与忧愁。在这里,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也找到了创作的灵感。 随后,他再次登舟,顺流而下,经过鱼梁洲,抵达凤林山下。在这里,他舍舟登岸,步入习家池别墅。习家池内,碧水环绕,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池中荷花竞相绽放,清香四溢。孟浩然或坐于亭中品茗,或漫步于池边赏荷,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闲适。 从习家池返回宜城的路上,孟浩然可以选择继续泛舟,让汉水带走他的思绪与忧愁;也可以选择沿着冠盖里骑马、乘车,体验一番不同的归途风光。但无论何种方式,他的心中都充满了对这片山水的无限眷恋与感激。 习郁就是在这条线路上,享受着“光武中兴”带来的和平安宁的生活。而孟浩然则在这如画的山水间,领略着盛唐时代的田园牧歌般的乐趣,还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