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离 别 赋 (并序)
三余草堂/宋 政 权/文
爱妻病逝,痛贯心肝,晨昏旦暮,悲伤喟然,宝婺星沉,魂仰西天,,秀帷顿冷,绮阁风寒,中馈失主,内助无缘,生死相隔,情则不迁。敬爱之旨,牢记永年,常怀永穆,心伤如煎,人生不易,恩德铭遠,岁月悠悠,生死茫然,离恨远萦,梦魂长牵,早登天衢,为神为仙,悲痛为赋,不知所言。
悲夫!人生自古伤离别,更那堪,结发之生离,伉俪而死别。惨听秋风兮,吹折连理,恸看利剑兮,斫断情萝。撕心裂肺兮,痛肝胆,直将噩耗兮,伤老者;叹蕙兰(1)之先老,唯孤松之独活。雁影分飞无相怜,从此寸心澹(2)。忍将离决割伤痛,魂逝神飞枉相牵。儿女灵前倾泪雨,泣血(3)稽颡(4)瘅(5)号天。念杯盘之口泽,想鞠德(6)而难再;欲恩报而无与,悲陟屺而空瞻。叹昊天之罔极(7),唯抱恨于终天。悲极而唳,长歌当哭,天地泣绝,江河呜咽。声哀哀而揪心恫,客不忍闻;情切切而涕流憡,感泪潸然。唢呐铿呜,鼓哀乐而频吹;铁炮阵阵,慑人魂而追魄。至亲循谏,致挽祭于灵帏;戚谊闻讣,寄哀思于灵座。山将别恨兮和心断,水带离声兮入长天。彤管(8)自应兮标悠德(9),萱帐从此兮仰徽烈。
风带寒,秋正酣,云杳杳,路漫漫,离人远去影迷离,愁看夜月冷苍天。褰(10)罗幕,凭朱阑,悲寥落,独怅然。雁孤飞,人落单,看破红尘逍遥去,西赴瑶池入仙班。夜初长,空感伤,古簾垂空暮,废阁总先凉。(11)轩窗幽梦断,无处话凄凉。丈夫非无泪,只洒离别乡。泪向心里流,苦往肚内藏。情殷殷而难歇,夜深深而徒望。银床空乎一半,玉珠落兮千行。鸳枕拥寒衿,鸾镜两悲伤。分镜之悲何时了,夜阑念此摧肝肠。愁容唯镜独知,杳鸿永夜泣孤影;苦酒乃己所酿,逐梦天涯云路茫。柔肠千百转,痛彻九回皇(12)。伤心欲绝何能尔,醉梦成空唯留我;心归静处人去去,情至深时两茫茫。若胡越之异域,似星际之参商。花甲有四即伤偶,颜面本无光,胆小心怵情怯怯,不敢对人讲。
想昔日,喜结连理,载笑而载言。忆当时,伉俪荣谐,花好而月圆。顺德誉于庭帏,敬奉翁姑。尊礼教而奉先,教子堂前。诗所谓“宜室宜家”者也。君赋情而刚毅,秉德而淑贤。蕙心而兰质,敦孝而志坚。虽荆钗布裙,简陋寒素;然粗茶淡饭,柴米油盐,心地坦然。耕种撒播,割砍锄镰。里里外外,从不怠慢;心如皓月,身似兰贤。织暖褐于白昼,补寒衿于灯前。虽茹苦而含辛,然阃政而勤黾。苦乐都是歌,无悔亦无怨。宽邻而厚里,相敬而蔼然。敦亲而睦族,辉光之弥远。贫贱夫妻百事贴,相扶相惜相爱怜。虽说汝能言,只讲礼义故事;却道理可论,不言张长李短。和气带春风,好施唯乐善。遇愁而不愁,逢怨亦无怨。恩亲而养邻,以德而报怨。口碑传于梓榆(13)。阃范(14)树乎乡间。懿德徽音(15)著女史,扬芬播秀启后贤。慕钟郝之垂型,坤范常昭。效德高之孟桓,淑德可鉴。无一隙之可指,有丰碑而递传。儿女都已长大,工作随心如愿。有房有车有钱,生活如日中天。正享天伦之福,更乐颐养天年。谁想撒手而去,走的实在突然。 命也夫!
今生缘,从此断,百年好合成痴语,相执海誓亦空言,沆瀣之契(16)为哪般?芦花千里霜雪白,再欲相见隔关山,命运何坎坷,蜉蝣天地间。苏子赋情《江城子》(17),放翁华章题沈园(18),遗绪梦魂牵。燕燕巢时簾暮卷,莺莺啼时凤楼寒。月润花好难再圆,锦瑟悲断弦。镜前窥人人不语,绣帘觅影影难现。月照瑶台戚孤影,望断天涯成痴盼。叹梁祝之化蝶,仰火凤而丽天。
呜呼!天不眷顾于好人,病魔肆虐,微恙却成经年沉痼(19)。亲友解囊以相助,砚谊慷慨而募捐。集资以救性命,铭谢情深意绵。生命因关爱而快慰,人生因看客而坚韧。生活因责任而负重,社会因亲情而温暖。抗癌逾十年,矢志而弥坚。战死神之意决,斗病魔而力顽。求医问药不停步,调制有方验。扶元用妙药,人参黄芪败酱根。解毒有灵丹,白花蛇草半枝莲。肿成佛脚大象腿,冬瓜泽泻伴车前(20)。恨病而服药,日日不嫌烦。善待生命创奇迹,心情快乐人达观。多读书以养慧,戒火气而舒肝。少忧虑以养心,顺时令而培元。食清淡以养胃,豁心胸而達觀。善忍让以养和,戒骄躁而恭谦。不求活多久,但求心地宽,享受每一刻,过好每一天,悟透生死偈,看破名利关,乐来也乐去,一生不悲观。艰辛之苦,推不倒意志之墙,病痛之难,阻不住抗争之帆。生悠然,死悠然,福兮祸兮两相依,一切顺其然。人生无坦徒,崎岖只等闲,生命是首歌,自己来扮演,酸甜苦辣有滋味,绝不留遗憾。
痛也哉!病魔太猖獗,得势便强悍,人之能量有伸缩,厥疾日沉缅。人之免疫有进退,气惙(21)耗初元,也许药之力薄,致使萦(22)而疾顽,参苓已是罔效,芣苢再无灵验,华容去,结虑繁,憔悴减容颜。音浮华,遁精魄,以凄惋。行迈靡,重心偏。杖履随,步蹒跚。揪心痛,入髓颠,吗啡释,艾灸缓。便结秘,苦难言,开塞露,打通关。罪熬时日延岁月,不忍安乐去不还。着床垫,人使唤。油灯熄,染黄泉。契阔(23)信而无徵,不敢问于苍天。离合总关乎情,聚散都是尘缘。順逆之数,始发可徵,斡旋(24)之功,人力难为。形有轻重,体有厚薄,如遇国医圣手,基厚德深,有岐黄之妙法,以金针而度人,当补则补,须泻则泻,或可医救。今之医者,多无家学之渊源,虽也精研岐黄,置楼阁于空中,乃空论而泛泛,无卓识与饱养,只医俗而治癫。更有甚者,几天培训,挂牌行医,缺乏古代大医之精诚,杏林大德之宏宽。重财利而轻人命,趋容易而避辛艰。不求有其功,但求无过嫌。若遇疑难,束手无策,常处于不见其功,亦不见其害之间。慢慢则其害而日近,其功则日远。雅量不能自达,何以达人?生命之火,摇荡在死亡之阴风里,治亦难。命安可复续!
悲也哉!。叹宝宿之沉光,泣韵冷于苍天。恨终成乎永诀,念含情而睇盼(25)。莲子心中苦,梨而腹内酸(26),一步一回首,三步一流连。虽眷眷(27)而不舍,却踽踽(28)而独行。缘会此生,唯九天之独怜,使见之者陨泪,闻之者悲惋。哀鳴感类,使天下有情者,无不惜而痛之,悲怀泣怆,顿生怜闵之心也。天之有情兮,倾泪雨;地之有情兮,发浩歌,人之有情兮,送长街;辛苦一生兮,没白活。世间少一人,地府增一鬼,!窀穸(29)于泉壤,气成春风,一柸黄土掩风流;寄生于幽冥(30),肉化泥尘,人神殊途隔重泉。寂寞荒郊之外,吊鹤(31)自由盘桓。悲风四边徘徊,蒿里茔塚难掩。我多想以生命之力,从死神手里,抢出一日一时,一分一秒,可是很难很难。至此才知善恶因果,福祉寿诞,全在造化,非人力所制也!
哀也哉!念子起叹息,相思无极限。每餐不忘兮,悲鸿案。老泪頻挥兮,忆当年。情慨慨(32)而长怀,肠纷纭而缭转(33)。感平生之相处,痛魂隔于壤天,哀芳魂之远逝,叹雁杳而鹰迁。昔日圣人有忘情之说,汝非圣贤,因何卒乎吾先?天不仁兮降离乱,地不仁兮逢此时(34)。昊天不惠我,降此大戾。异日相逢在梦里,今日断肠在眼前。雁素鱼笺述心事,离愁别恨谁与传(34)。物未改兮人已化,馈生尘兮梦难圆。逐梦天涯路遥遥,不知何日再唔颜?无处话缱绻。荷恩(35)在昔日,铭德到永远,如果有来世,定再续前缘。千秋万岁不分离,永远化双鸾。只要幽兰遗风在,慈恩当报子孙贤。诗兰一路走好!哀痛挥泪是为赋,
呜呼哀哉,痛不可言。2013-12-02 20:59:30
注:
离别,生离死别也,言难以再见或永久的别离。《楚辞·九辩》:“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生离,犹生别离,与亲友难期再见的别离。死别,即永别。《玉台新咏<为焦仲卿妻作>》:“人生作死别,恨怀那可论。”杜甫《垂老别》:“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1,田诗兰,小名秀兰
2,亶dan,(1)诚然,实实在在。(2)徒然,空。杨雄《解难》:“亶费精神于 此”。
3,泣血,泪尽继之以血,形容极度伤心,言因亲丧而哀伤至极泣之甚者,后为居丧之词。
4稽颡 qi’sang 古时据父母之丧时,对宾客的答谢跪拜之礼。敬之极则额至地也(颡,额)表示极度悲痛与郑重感谢。
5,瘅,dan憎恨《集韵·哿韵》:“瘅,怒也。”
6,鞠德,鞠,养育、抚养。《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7,昊天罔极,《诗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言父母对子女恩德如天,预报之以德,而其恩之大无极,深切哀痛,不知何以为报也。
8,彤管,彤朱红色,《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郑笺》:“彤管,赤笔管也。”后来称女史记事所用的赤管笔,《后汉书》皇后纪序:“女史彤管,记功书过。”
9,悠德,悠,①长久、遥远。《礼记·中庸》:“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②思念,想念
10,褰qian,提起、揭起、撩起
11,废阁先凉,古簾空暮,(史达祖《秋霁》词)
12,回皇,彷徨不定
13, 梓榆。故乡、家乡的代称。汉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也。真人南巡,睹旧里也。”清晚王士祯送彭羡门少宰予告归海盐三首》之三:“北望怀故人,南归恋枌梓。”《汉书·韩安国传》:“累石为城,树楡为寨。”
14,阃范。妇女的品德规范。《宋史·艺文志》有吕祖谦阃范三卷
15,懿德徽音,懿,美好《诗经·周颂 ·时迈》:“我求懿德,肆于时夏。”《郑笺》:“懿,美。”;徽,美好。《诗经·大雅 ·思齐》:“大姒赐徽音,则百斯男。”《郑笺》:“徽,美也。”鲍照《数诗》:“宾友仰徽容。”
16,沆瀣 ,露气,《说文新附·水部》:“沆瀣气也。”李白《明堂赋》:“吸沆瀣之精英,黜滋味之馨香。” 沆瀣之契,谓意气相投。
17,苏子赋情《江城子》, 指苏轼悼亡妻的词。
18,放翁华章题沈园 ,指陆游的《钗头凤》
19,痼gu 经年难愈的疾病
20,冬瓜皮利水渗湿;泽泻、利水、通淋补阴;车前子,清泄湿热,利水的功效比泽泻还强,都能治水肿。
21,气惙chuo,疲乏,气力短弱。《魏书任城王澄传》:“疾患淹年,气力惙敝。”
22,萦,旋绕,缠绕。
23,契阔,离合聚散,偏指离散。《诗·邶风·击鼓》四章:“生死契阔,与子成说。”《通释》:“契阔与生死相对成文,犹云合离聚散耳。”一说远隔,隔绝
24,斡wo旋,旋转、运转。《史记贾生传·服鸟赋》:“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集解如淳曰:“斡,转也。”
25,睇di盼、睇,看;望。《广韵·齐韵》:“睇,视也。”晋陶潜《闲情赋》:“仰睇天路,俯促鳴絃。”;盼,顾;看。《广雅·释诂一》:“盼,视也。”《子·目部》:“盼,顾也。”南朝宋谢朓《移病还园侍寝示亲属》:“折荷葺寒袂,开镜盼衰容。”
26,莲子心内苦,梨而腹内酸。这是她不久前说的一句话。莲芯味苦,可清心安神。梨,含糖量高,其性属酸。这里是谐音,莲子是恋子,梨而是离儿。可见其依依不舍的恋子心情。
27,眷眷、,依恋、怀念的样子。《说文》:“眷,顾也。《诗大雅·黄矣》:“乃眷西顾。”
段玉裁注:“凡顾眷并言者,顾者环视也,眷者,顾之深也。顾止于侧而已,眷则至于反。”眷眷,反顾依恋的样子。《诗小雅小明》:“念彼共人,眷眷怀顾。”
28,踽踽ju’ju,孤独貌独行貌、孤零的。陆游《初夏杂咏》之四:“踽踽飘零客,悠悠剩长身。”
29,窀穸tun ’xi,墓穴,指埋葬《左传·襄公十三年》:“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注:窀,厚也;穸,夜也;言墓穴中厚暗如长夜。疏:夜不复明,死不复生,故长夜谓窀穸。《后汉书》有:“死者悲于窀穸,生者戚于朝野。”
30,幽冥幽,昏暗、幽静、隐晦;冥,昏暗、深远,迷信所说人死后进入的世界。《淮南子·原道》:“幽兮冥兮应无形兮。”旧称地下,阴间。汉冀州从事郭君碑“悼君断折,永归幽冥。”三国曹子建《王仲宣诔》:“嗟呼夫子,永安幽冥”
31,吊鹤,晋陶侃母死,墓下有二客来吊,既退,化双鹤而飞。
32,慨慨,感慨,慨叹。《诗王风·谷中有蓷》:“有女仳离,慨其叹也。” 《郑笺》:“与其君子别离,慨然而叹。”一说叹息声。
33,缭转,缭绕、缠绕、环绕。屈原《九歌·湘夫人》:“缭之兮杜衡。”(用杜衡(香草)缠绕。)
34,天不仁兮降离乱,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蔡琰《胡笳十八拍》第一拍)
35“雁素鱼笺述心事,离愁满怀谁与传”(金瓶梅词话)
36,荷恩,指昔日敬老,持家,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担负的恩情,要铭记,感恩。
文猷赏评;
悼亡文学的深情绝唱——宋政权《为离别赋》的情感结构与生命哲思 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悼亡主题犹如一条绵延不绝的暗流,从潘岳的《悼亡诗》到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从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到归有光的"庭有枇杷树",无数文人墨客用血泪铸就了面对生死离别的文字丰碑。宋政权的《为离别赋》承续了这一古老传统,却在当代语境下迸发出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这篇长达两千余字的赋体作品,不仅是一位丈夫对亡妻的深情祭奠,更是一部关于爱情、疾病、死亡与记忆的宏大叙事,展现了汉语在表达极致悲痛时的惊人承载力。
《为离别赋》以传统赋体的形式构建起一座情感迷宫。开篇序言以四言句式奠定基调,"爱妻病逝,痛贯心肝"八字如利刃直剖胸腔,将读者瞬间拉入一个被死亡阴影笼罩的世界。随后正文以"悲夫"领起,采用骚体句式,通过"兮"字的反复咏叹,形成如泣如诉的韵律效果。这种形式选择绝非偶然——赋体铺陈排比的特质适合宣泄奔涌的情感,骚体的顿挫节奏则模拟了哽咽时的呼吸断片。作者在传统文体框架内注入现代人的情感体验,使古典形式焕发新生机。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大量运用对偶句式,如"雁影分飞无相怜,从此寸心澹"、"山将别恨兮和心断,水带离声兮入长天",这种对称结构在形式上维持了文本的平衡美感,恰恰反衬出作者内心世界的严重痛楚。
作品呈现出清晰而复杂的情感结构,可以概括为"悲-忆-战-叹-哀"五重奏。第一乐章是直面死亡的原始悲痛,"撕心裂肺兮,痛肝胆"这类表达毫不掩饰情绪的原始性,甚至出现了"儿女灵前倾泪雨,泣血稽颡瘅号天"这样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景描写。第二乐章转入回忆,构建起亡妻的立体形象——"虽荆钗布裙,简陋寒素"却"心如皓月,身似兰贤"的贤妻形象,通过日常细节如"织暖褐于白昼,补寒衿于灯前"变得鲜活可触。第三乐章罕见地详细记述了与癌症抗争的过程,从"抗癌逾十年,矢志而弥坚"到"罪熬时日延岁月,不忍安乐去不还",展现了中国文学中少见的"病痛叙事"。第四乐章转向对医疗体系的批判,"今之医者,多无家学之渊源"等句透露出深切的无助与愤怒。最终章回环至哀思,"如果有来世,定再续前缘"的誓言将私人情感升华为永恒承诺。这种螺旋上升的情感结构,避免了悼亡文学容易陷入的情绪单一化陷阱。
在生死哲学的表达上,《为离别赋》呈现出矛盾而真实的两重性。一方面,作者试图以"悟透生死偈,看破名利关"的道家态度超脱痛苦;另一方面,"我多想以生命之力,从死神手里,抢出一日一时"的呼喊又暴露出难以消解的执念。这种矛盾恰恰反映了人类面对死亡的真实状态——理性上接受,情感上抗拒。文中对"抗癌十年"的详尽记述尤为珍贵,它记录了现代人在医疗技术支撑下与死亡进行的漫长谈判:"不求活多久,但求心地宽,享受每一刻,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哲学,展现了一种新型的死亡意识——既非传统社会的被动接受,也非现代医学的盲目抗争,而是痛苦与清醒的共存。
《为离别赋》的文学价值还体现在细节的震撼力上。作者精心选择了一系列"情感支点":亡妻用过的"杯盘之口泽",空了一半的"银床",不再完整的"鸾镜",这些物品成为情感的物化象征。特别是对医疗细节的记述——"肿成佛脚大象腿,冬瓜泽泻伴车前"、"便结秘,苦难言,开塞露,打通关"——这些在传统悼亡文学中会被视为"不雅"的细节,恰恰构成了对疾病最真实的控诉。当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曾言"哀悼的本质在于将他人内化为自己",《为离别赋》中"泪向心里流,苦往肚内藏"的表述,恰好印证了这一哀悼机制的心理真实。
作为当代悼亡文学的独特文本,《为离别赋》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情感强度,更在于它成功地将古典文学形式、现代疾病体验与传统伦理价值熔于一炉。在医疗技术改变死亡进程的今天,在家庭结构发生巨变的当代中国,这篇作品记录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面对生死离别的精神历程,其意义已超越个人哀思,成为观察当代中国人死亡观念与情感结构的重要标本。当作者写下"如果有来世,定再续前缘"时,他不仅在表达个人愿望,也在以最古老的方式对抗死亡的现代性虚无——这种对抗,或许正是文学在生死面前最庄严的姿态。
文末"呜呼哀哉,痛不可言"的结语,既是对开篇"不知所言"的呼应,也揭示了悼亡文学的根本悖论:必须用语言表达语言无法表达的痛苦。正是在这种悖论中,《为离别赋》完成了它的美学使命——让读者在文字的缝隙中,听见了心碎的声音
东子钦
http://www.zgcfw.com.cn/uc_server/avatar.php?uid=38005&size=mid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