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职场志壁
诚心为业本,正道乃身谋。
劲柏终成栋,真金岂作钩。
绩优同事喜,德劣众人愁。
先辈留高训,毋教后世羞。
包拯原玉:书端州郡斋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读包拯诗《书端州郡斋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包拯的这首《书端州郡斋壁》,短短八句,却字字千钧,如黄钟大吕,奏响了廉政为官的铿锵之音。“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开篇便直抒胸臆,点明为官之道的核心。“清心” 是净化内心,去除私欲杂念,以清廉之心作为治理政务的根本;“直道” 则是秉持正直,坚守原则,将其作为立身处世的准则。这两句不仅是包拯对自身的要求,更像是为官者的行为纲领。“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以生动的比喻深化主旨。优秀的树干终将成为栋梁之材,优质的精钢不会被锻造成弯曲的鱼钩。意在表明,品行高洁、刚正不阿之人,必能担当重任,坚守正道而不随波逐流。这既是包拯对自身品格的自信,也是对世人的劝诫。“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用对比手法揭示腐败的危害。粮仓充实,鼠雀便会肆意猖獗;草原荒芜,兔狐就无处藏身。借物喻人,指出如果官场腐败、资源被贪腐者侵占,小人便会得志,而正直之士则难以立足,社会秩序也将被破坏。“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最后两句引经据典,告诫自己和后人。历史典籍中留存着诸多治国理政、为人处世的训诫,为官者应以此为鉴,严于律己,切不可做出让后人蒙羞的事情。包拯以史为镜,展现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整首诗言简意赅,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凭借质朴有力的语言,将包拯的廉政思想和高尚人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是包拯一生为官的真实写照,更对后世的廉政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时刻警醒着人们坚守正道、廉洁奉公。上述解读分析了诗歌的内涵与价值。若你想从其他角度解读,或对内容详略调整,欢迎随时和我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