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回复: 8

[作品赏析] 李贺《高轩过》、《黄家祠》赏析

[复制链接]

543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59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4-12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5-4-12 15:25 编辑

李贺《高轩过》鉴赏、赏析和解读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重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这是一首应酬诗,诗题下有序云:“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而因命作。”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大诗人,皇甫湜是韩门弟子、著名古文家,二人闻知李贺诗名,特来一会,并要他即景赋诗,诗题“高轩过”,就是高车相访的意思。就眼前情景当场赋诗,因而排除了宿构的可能,可见二人是有意考考李贺的真诗才。据研究资料表明,此事发生在元和四年(809),韩愈任都官员外郎,皇甫湜任侍御史,而李贺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
    一般说,写应酬诗要受到各种限制,诗人的才情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一部 《全唐诗》,这类作品所占比例不小,然而可以称得上杰作的却少得可怜。李贺此诗写来身手不凡,素来受人称道。
    全诗共分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二人联骑造访。第一句指二人所穿的官服,唐代制度,六品、七品官服绿,八品、九品官服青。第二句指坐骑装饰的华贵。接着写车轮声、马蹄声由远而近,隆隆盈耳,韩愈、皇甫湜入门下马,神态慷慨轩昂。李贺从屋里迎了出来,原来是两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东京才子”,“文章巨公”,指皇甫湜、韩愈。这段实写作者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人物神情俨然可辨,绘声绘色地形容出诗题所规定的内容。
    中间四句为第二段,着重赞颂二人的学识和文名。韩愈及韩门弟子是中唐文坛上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在艺术上有一显著特点,就是务求奇险。李贺有意仿效韩体,以雄健的笔力,磅礴的气势,概括韩派诗文宏阔雄奇的艺术境界。四句诗说了他们学识的丰富,思想的奇伟,文名的威大,工力的精深。不说满腹经论,偏说胸中罗列满天星斗;不说光焰万丈,偏说天之精气充塞其中;不说声名卓著,偏说声摩空;不说彩笔生花,偏说天无功。读这四句诗,使人想起韩愈《调张籍》 诗中的句子:“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拨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着织女襄。”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竭力调动神话世界中瑰奇景物来弥补现实世界的贫乏与不足。从这一点上说,李贺此诗与韩愈《调张籍》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钱锺书先生认为“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不特长吉精神心眼之所在,而于道术之大原,艺事之极本,亦一言道著矣。”这里牵涉到一个深刻的美学命题,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艺术中造境之美,是自然景物所没有的,所谓“天无功”而有待于 “补”(详见《谈艺录》十五),从中可以领会到李贺诗歌创作力避平庸凡近的创作心理。这四句诗对韩愈及韩派诗文作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唐贤清雅集》 评此诗说:“凿空奇语,惟韩公当得起!”是很有见地的。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写自己的处境与抱负。这四句诗有一个共同点,即处处写自己的穷愁失意,如“感秋蓬”、“死草”、“垂翅”,又处处暗示自己不甘没落,向往腾达发迹之日,如“生华风”、“附冥鸿”、“作龙”。其中很大一个愿望是恳请二位名公对自己的困顿援之以手,加以提携,因此,有意识地以自然事物的转折变化,“死草生华风”、“垂翅附冥鸿”、“蛇作龙”,来表达自己迫切希望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求。《唐摭言》卷六说:“韩文公、皇甫湜,贞元中名价籍甚,亦一代之龙门也。”意思说韩愈、皇甫湜具有很高的名望,只要是被他们二人接待和援引的人,也就如同“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李白 《与韩荆州书》)。原来,唐代文人想要取得功名,在科举考试中获捷,必须遍诣名公贵人,得到他们的荐引,然后才有成功的可能。韩愈、皇甫湜既有名人的头衔,为人又很热心,二人不待李贺诣见,主动上门看访,李贺在深受感动之后,向他们提出恳求,也就成为本诗一个重要的内容了。
    就应酬诗而言,本诗在章句、措辞安排上是十分得体的。全诗十四句,前十句以韩愈、皇甫湜的来访为表现内容,体现了对客人的敬重。第二段四句诗承五、六两句“东京才子,文章巨公”加以生发,对来客作出很高又很得当的赞颂。最后四句以“庞眉书客” 过渡,眉目十分清楚。在向客人表达自己的愿望时,语辞诚恳,不失身份。诗歌的另一特点,就是句法、音调、气势与朝愈诗歌很相象,比喻奇特,想象丰富,尤其“笔补造化天无功” 一句,议论精辟,千古不易,曾使后人为之击节叹赏(见《苕溪渔隐丛话》 引王直方语)。
    关于此诗,还留传着一段离奇的传说,据《唐摭言》卷十载,李贺年七岁,名动京师。韩愈、皇甫湜览其父曰:“若是古人,吾曾不知。若是今人,岂有不知之理?”二公因诣其门。贺总角荷衣而出,二公命面赋一篇,目为 《高轩过》 ……对此,清人王琦曾提出质疑,又经朱自清等人研究,才断定该诗为元和四年,李贺二十岁时的作品。疑点一经揭穿,事实也就不难理解,原来作者王定保撰写《唐摭言》,是根据唐末吴融、李渥、王溥等人谈话所提供的材料。李贺对客赋诗一事,无疑是文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在众口流传之中,免不了加油添醋,结果越传越神。这也说明本词不寻常的艺术魅力。
《黄家洞》赏析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
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
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
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
闲驱竹马缓归家,官军自杀容州槎。
    朱自清先生考定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 (808)六月后。现在看,这一考定尚是可信的 (参见《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李贺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目前流行的各注本,均引李贺诗三家评注本王琦注,把贞元十年(794)、元和初、元和十一年(816) 发生的黄家洞蛮起事事并列于题后。读者读后,会认为《黄家洞》一诗是刺元和十一年裴行立杀容民以报军功之事的,因为王琦注只在裴行立事中注明有妄杀容民事,与诗中的 “官军自杀容州槎”句暗合。当然这只是误解。裴行立请兵事发生在元和十一年十一月,“是年贺死”。李贺怎么可能写诗去刺裴行立。这首诗也不可能写于贞元十年后,因是时李贺仅四周岁。所以,唯一的解释是《黄家洞》一诗写于元和三年六月后。同年五、六月间黄家洞蛮首领黄少卿降而复叛,《黄家洞》 诗反映的就是这一史实。
    也许有人会问: 这一年史书上无杀民报军功事之记载。其实这也有点吊书袋。历史上西南夷民其实并无严格的兵民之分。他们平时为民,战时即为兵,很和清人入关前的八旗兵差不多。所以唐军在镇压夷民时,所杀之夷兵其实亦为夷民;其中间有未参战的夷民或老或幼者,也是常事。这些事会传到洛阳、长安等地。韩愈于元和十五年曾写过《上黄家贼事宜状》,告发裴行立杀民报功事,可见韩愈对官军杀民报功事早有耳闻,早存心非。元和三年恰是李贺赴洛阳识韩愈的第二年。估计李贺很可能是从韩愈处听来一些官军与夷民交战之事才铺衍敷排而成此篇的。
    全诗仅十句。头八句是写黄家洞蛮(史称“黄洞”或“黄家”,当时住在邕州——今广西邕宁县一带的少数民族,以其曾居黄橙洞,故如是称)抗击官军的战事大略。“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是写其步履与武装。步子非常奇特,是雀儿一样的步子,一跳一跳的,步子踏(“蹙”)在沙上,便发出 “促促”的响声;而他们的武装却是四尺见长的用兽角装饰的弓和用青石作箭头的箭。“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是写黄家洞蛮部队的情状。一种狭而长的黑旗点了三下,铜鼓声大震,蛮民集合了。每一个黄家洞人都象猿猴那样怪声怪气地大声叫喊,双手还频频摇着自己的箭袋(箭菔)。“綵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是写这支部队的“军服”。这 “军服”和民服无异,也是够别致的了: 他们的 “裹腿”仅用綵(綵,通彩) 巾斜缠着的。“踍”,音qiao,字书无此字,疑“跤”或“骹” 字,实即小腿。这一支队伍在溪头傲立,映着正在开放的红紫色的葛花,那艳丽斑驳的色彩也够撩人眼目的了。“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 是写黄家洞蛮伏击官军的战事。这一场伏击是这样奇妙、神速,就好似白鼍(tuo,一种鳄鱼,俗称鼍龙,又称猪龙婆) 晚吟、竹叶青 (竹蛇,一种毒蛇)、飞蠹 (du,毒虫名。王琦认为是 “飞蛊”之误) 突然向人发动袭击一样 (射金沙,据传,一种名叫“蜮”的短狐,能含沙射人),不但恐怖异常,也让人猝不及防。这一句王琦解为“状洞中景物”,实不确。因为这样解,此句便游离于全篇。叶葱奇注为写翻船 (白鼍)和蛮人之射箭(竹蛇、飞,蠹)。又有点过于拘泥。其实这两句就是写黄家洞蛮作战的勇猛无敌、神速无匹的。
    后两句是写战后情景。这里有一个对照: 黄家洞蛮在战后,骑着自己的 “竹马”(叶葱奇先生以为 “竹马”为指小儿,大约是据 “青梅竹马”一语,恐不确;王琦认为是当地一种马名,可备参考) 悠悠然地回到家里;可官军却屠杀容州的百姓 (槎,音cha,土著居民之通称),以人头数交差。
    这首诗的题旨是刺官军的无能、残暴与歹毒。李贺一生,贫病相加,仕途多舛。他对当道者是充满了无比的憎恨与愤怒的。他的诗因此很不乏讥刺时事之作。如《夜饮朝眠曲》是刺当权者的淫逸生活的,《秦宫诗》是刺豪门的专横跋扈的,《吕将军歌》是刺宦官带兵平藩的,《老夫采玉歌》是刺富者榨取采玉工人血汗的。《黄家洞》与这些讽时刺世之作,在批判的精神上是相通的。但这一首诗同情并讴歌少数民族人民的起义斗争,这在唐诗中又实属罕见。李贺的这一首诗,是超越了阶级和种族偏见的。在这一点上,李贺要比他的师长韩愈——他称黄家洞为“贼” ——的思想要先进得多。这首诗应当是李贺诗中的民主性的精华。虽历经世,又过千载,这首诗的思想异彩仍能在唐诗苑中放射出奕奕不灭的耀眼光华。
    《黄家洞》 在艺术上仍是一种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风格。奇特的步式、蛮荒的戎装、猿啼一般的怪叫,都生发出一种诡奇而幽丽的神韵;而那与这“奇装异服”相映的红紫色的葛花,又很能增加全诗的凄清而艳丽的氛围。在这里,诗人是把战士诗化了。把战事也诗化了。战争并不残酷,它显得很美好,很有趣。这一点不仅说明诗人的同情是在黄家洞人民方面,也说明诗人的美学观总是和善、和同情心联系在一起的。再就是篇末点题法。全诗十句有九句是写黄家洞人的军威的,仅在篇末才点了官军一笔。而这一笔恰恰是全诗的关键处、诗意所在。全诗由这一句而神彩飞动,令人震惊。按理说,表现主题的部分一定要用重笔墨,不厌其繁,而这首诗却一反常情,不厌其略。这种手法,恰如相声的抖包袱皮,一层层剥去,显得很有趣,很有情致,而剥到最后竟是一个奇异的发现,这就要比句句写官军杀良报功的方法巧妙、神奇,而且会经济得多。大约这种方法十分类似军事上的声东击西,很能出奇而制胜的。

543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59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韩愈《调张籍》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拨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着织女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59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2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十句以韩愈、皇甫湜的来访为表现内容,体现了对客人的敬重。第二段四句诗承五、六两句“东京才子,文章巨公”加以生发,对来客作出很高又很得当的赞颂。最后四句以“庞眉书客” 过渡,眉目十分清楚。在向客人表达自己的愿望时,语辞诚恳,不失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59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2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家洞》一诗写于元和三年六月后。同年五、六月间黄家洞蛮首领黄少卿降而复叛,《黄家洞》 诗反映的就是这一史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59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2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和三年恰是李贺赴洛阳识韩愈的第二年。估计李贺很可能是从韩愈处听来一些官军与夷民交战之事才铺衍敷排而成此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59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2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的题旨是刺官军的无能、残暴与歹毒。李贺一生,贫病相加,仕途多舛。他对当道者是充满了无比的憎恨与愤怒的。他的诗因此很不乏讥刺时事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59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2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家洞》 在艺术上仍是一种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风格。奇特的步式、蛮荒的戎装、猿啼一般的怪叫,都生发出一种诡奇而幽丽的神韵;而那与这“奇装异服”相映的红紫色的葛花,又很能增加全诗的凄清而艳丽的氛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59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的同情是在黄家洞人民方面,也说明诗人的美学观总是和善、和同情心联系在一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104万

回帖

38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4804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4-15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致谢老师。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6 17: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