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8|回复: 10

夏爱菊《秋菊春华》集评说

[复制链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43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6-2-1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爱菊 于 2016-2-1 09:32 编辑

夏爱菊《秋菊春华》集评说
陈裕华

    一、 情自高时格自高
   中华诗词出版社推出了一部诗词集——《秋菊春华》,作者夏爱菊。夏爱菊何许人也?红袖添香文学网诗风词韵栏的编辑和作者群对她可说比较了解,至少是常见这个名字。《湖北诗词》近年来常见这个名字,为她撰序是大名鼎鼎的丁芒老先生。丁芒先生为什么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写诗人作序,而且给以颇高的评价?不了解夏及其著的人是难以明了的。
  诚如丁芒先生在序中所言,她几乎完全没有条件成为一个诗人,可是她学诗8月,居然连发了四百多篇诗词,诸体皆备,颇有特色,赢得了不少好评和惊赞。丁先生钦赞读她诗稿后有大开眼界之感。是一片天籁,一汪清纯,一篷星火,一派乡音,使我不得不另眼看待。恍如空谷闻蛩,载喜载惊,又如误入桃源,心醉神迷。一遇脱俗巧构,意外奇句,总不免拍案而起,叹赏久之,为之神夺。红袖添香副主编岸芷汀兰先生赞曰字字篇篇都浓缩着饱满的生活气息和丰富情感……读后颇受启发。是红坛在类似当年培养典型,拔高标兵吗?不是;是众人好心鼓励多说其美吗,有一点,但是,首先还是她的勇气,她的勤学,她的情采。随便引首吧:《且为诗乐》
       调兵遣将若将军,浩浩中文任遣分。
       三尺荧屏传战讯,一方墨砚写风云。
  这里,她将自己比成了调兵遣将的将军,任意地支派着浩如烟海的文字大军,可见她的大气,也显示了她的才华。她把她的诗词和诗友们的短信比成战讯,借三尺荧屏传出,以上三句明事,还可说用语一般,并不特别出采,而最后一句一方墨砚写风云就令人击节而赞了。一方墨砚何其小而常,然而用之写风云,气慨出矣,神采现矣。无怪丁老先生看了后高评曰:爱菊的诗常有些出奇制胜的尾句,令人因其奇峭、警绝、畅达、隽永而击掌叫绝。而像这样的诗和尾句在这集中页页皆是。
  清代徐增先生说过,诗乃人之行略,人高则诗亦高,人俗则诗亦俗。一字不可掩饰,见其诗如见其人。文如其人,诗如其人,诗言志,读其诗正可知其人。爱菊的诗正昭显了她的襟怀气魄,在一些随意吟出的小诗中,无不闪现出来。如《蝉鸣》:小院忆蝉鸣,嘈嘈杂杂声。山中听大树,齐吼楚天惊。这里,她运用了反差法,将小小之蝉、嘈杂之鸣与广远高峻的山、遍山遍岭的树林相比照,突出齐吼,不是齐叫,效果是楚天惊,壮也,夸饰得出奇,令人击节。她描写歌咏的是普通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显露流泻出来的却是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给予人的震撼和启发联想也是极丰极深的。她歌咏沧海纳百川,一泻千山远,洋洋纳百川,想到自己应该襟怀如海耳,方能极目水云宽。她赞赏梅花雪裹千山万点红,悬崖笑对日升东化尽寒冰甘谢幕,青魂直上广寒宫,她说爱有何难,付出真诚不计还,言到中国足球之症,她说教练穿梭屡换人,龙门频跳总无门。若将看重看轻去,活水游鱼自会拼。”……这些小诗无不饱蕴着人生哲理。正因为她有这样的襟怀,所以她能够始终快乐地生活,五十多岁了,仍然朝气蓬勃,丝毫没有老之已至的感叹。在烦琐的家务中,她愉快地忙着,把这忙乎变成了诗的咏唱,她写道:半世辛劳半世闲,持家学韵乐余年。赤橙黄绿青蓝紫,锅碗瓢盆酱醋盐。连俗而又俗的锅盘碗盏也变得诗意盎然了。她豁达,热爱生活。恋夫恋子恋红尘,来世围裙仍着身。夫婿依然当下去,儿孙再做我儿孙。她的心是善良的,总是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别人,但是,她对人生人世祸福有着清醒的理智,在《有问》中,她写道两载中秋夜,婵娟寂寂圆。果真今夕后,春色是常年?当然不是,她清醒得很,所以,在灾祸突降,身遭车祸,以致骨折后,她坦然待之,风趣地写道:阎王不忍叫夫鳏,册上花名名已删。倘若百年还不去,妈呀那我有多难!。多么敞壑,乐观。我知她骨折后,几次叮嘱她好好休息,别再上机,可是她竟带着夹板天天上机,说车祸小肢残,休闲韵事专。秋阳开墨菊,夹板写华年。自比江姐乐,人夸铁骨坚。屏前蹲一月,六十小诗篇。她的坚强乐观精神使我,也使众多想安慰她的诗友反而感到了自己的了。
  在爱菊的诗词中尽多这样的佳篇,她的作品一如她的名字,她对祖国,对党政,对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充满了爱,这种爱是由衷的,毫无作秀应制之状。丁先生对她的高评是她有的本性,有浓烈的为爱而献身的精神,她的诗才有了很高的意境。有诗友赠诗附注说她所诗所评多强调和平时代、风雨不侵的积极层面,而于很多相对消极的东西置之不理:这大概是因为她生性阳光灿烂,不屑于此等或贪或虐、鸡鸣狗窃的鼠辈微行出我之口、妨我吟怀的缘故吧。她巧妙地回道:未有鸟惊花溅泪,风平正好觅诗芳。是的,当年杜甫身临国难,见花流泪,闻鸟惊心,那些哀歌是时代的真音,诗人的心声。今天,我们背景完全不同了,我们怎么能时时处处强说愁呢?她不是回避生活中的垃圾、阳光下的阴暗、人间的怨艾和眼泪,而是由于生性豪达,不屑于咀嚼和经营这些为一些诗人颇喜欢打磨的宝贝。她的诗未必就怎么好,但是,用品评诗的标准三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来细检她的这本诗集,她是可以进入中上格的。她感情饱满,语言清新,特别是一些朴素健康且正确的见地蕴于诗中,使她的诗可以跻高格而不愧。清代诗论家沈德潜先生在《说诗啐语》中云: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爱菊当然谈不上有第一等的学识,但她可说有第一等的胸怀,胸中有玉诗如玉,情至高时格自高,她的这两句诗正是她的襟怀和写照。最后谨以《喜读夏女士秋菊春华集》小诗一首再贺:如菊一丛带露开,清新蓬勃亮尘埃。迎霜吐蕊珍天赐,吹笛欣时鄙己哀。胸涌江涛欣纵卷,笔随意马懒修裁。无垠挚爱诗笺付,笑对斜阳恋咏台。
      二、勇试诸体 尽飘清芬
      在祝贺夏爱菊女士诗集《秋菊春华》问世的诗中,我赞赏她“文殿勇登才艺展,诸家广采情怀加。”这话不是空泛套语,而是对她实况的评介。她对诗词是极其投入的,短短8个月中,每天坚持,日写大几首甚至上十首,她在《采桑子•诗瘾》中写道:“惊雷带电高空舞,暴雨倾盆,暴雨倾盆。路上原来不见人。 心牵平仄家门进,要写诗文,要写诗文,惯了吟坛醉美醇。”我们不必说这首词写得怎么样好,但完全可以说,它真实地道出了她对诗词的投入和热忱。正是凭着这种挚情,所以她才能够孜孜不倦,乐此不疲,而且勇试诸体,也还颇写出了些令人由衷叫好的诗词。本文仅从她所写诸体中略举一二,予以评说。
      她写了不少五言诗,计有五言绝句31首,五言律诗30首,一些曲也近似于五言。也许一些人会以为初学嘛,当然只好写最简短的小诗,而五言绝句就是最短最易写的,其实大不然。五言绝句固然是最短的小诗,但绝不是最易写的,相反,可说相当难。一个初通文墨的人甩几句文实在不难,但是如若限定只许说一二句,那就绝非易事,我就很少写它,怕也。刘章先生在给王雅静(花间留晚照)诗集撰写的序中称“我最近多次呼吁诗友写五言诗,五言易出天籁,如荷叶上露珠,晶莹美丽,不可丝毫动摇。”因为五言诗最符合古人提倡的“辞约而旨丰”的精神,而这永远是诗艺追求的目标。夏爱菊就喜欢写五言,而且也出了天籁。(丁芒先生赞语)我们且看这首小诗《牵挂》:
            夫聚还思子,儿圆又念夫。月无千日满,人有万全乎?
中秋佳节,月圆在天,儿孙在膝,欢也,然而,每逢月圆,特别是中秋之夕,要么儿孙未能团圆,要么夫君因事未归,月圆而家人终未全圆,喜中终有憾也。此种之事,在当今何家无之,谁又罕之?本是常之又常,但是诗人者,多情人也,一个“思”字,一个“念”字,使欢乐轻轻散去,而流露出了几许无奈,几许遗憾。但是她生性壑达,未由此生悲,未发出千古而来的如苏东坡“人生如梦”式的嗟叹,也未责怪那明月“何事长向别时圆”,倒是坦然自慰,也慰家人“月无千日满”,(这千当然是“十”)。她进而意识到,甚至可说推论到“人有万全乎?”不用回答,绝无。既然无,也就不必妄追之,也不必为不能“全”而自恼自伤了。这一句中蕴涵了好多的人生哲理啊。中国的古诗多以意境取胜,然而也有以理取胜者,宋人为诗多喜明理,但往往败于“直露”,夏的这首小诗寓理而未点明,留待读者去味,去想,可说是似常而不常,像简实不简的成功之作。我喜欢她的五言,印象最深者始于一首赞《故乡》的律诗:
                        翠柏青松处,鲜花绕屋妍。
                        清泉飞曲涧,薄雾漫重峦。
                        蝶戏花间舞,鱼游水底欢。
                        何来仙境地?那是故家山。
      当时,我随手评道:“一幅美图。色彩鲜明,景物丰陈,情溢其中,‘飞’、‘漫’传神,‘戏’字佳。第七句设问,引出诗题。”那仙境就是“故家山”,豪情溢于言表,真是精彩之笔。“故乡题大,写‘大’必出于‘小’,‘小’尽显其特色,扬其彩。这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在她的这本《秋菊春华》集中,像这样的五言好诗好句实在不少,如“殷殷寻与问,挚挚友之情”、“翠微山涧荡,黄鸟叶中鸣”、“风雨人生路,繁枝故里容”、“何日上云天,蟾宫书皎月”、“秋阳开墨菊,夹扳写华年”、“乐观观世事,酒醉醉情真”……这些五言诗句,简短精洁,容不得拖泥带水,塞不进脂粉珠钿,有天然之美,显清新之芳。
        夏爱菊勇登诗坛,诸体均试,写了大量的七绝七律、长短句,还涉及了颇难写的长律歌行,而且还是次韵他人之赠。梅影无痕先生给夏赠了首《呈夏爱菊先生一百字》,未必想到要她“礼尚往来”必对等和唱,更未想到一定要次韵步和,要是心存此念,那不是赠人,而是故意难人了——梅先生是高尚之人,绝无此意。然而夏坚持对等步和,写了首《步韵和梅影无痕先生呈夏爱菊先生一百字》,够难为她的了。我不想违心赞言这首和诗写得多么好,但是我得承认,“这首诗没有泥于答,好在没虚浮应酬,而是借诗明志,亮出了情才学识,兴趣节操。”(当时点评)现在,我还想补充和强调,第一、凑成这百字次韵实在不易,(她是第一次写这类体式)。第二,其中也颇有些好句:“人和鸥鹭盟,白鹤舞长空。花送春之意,霞增夏日容。”这开头两联四句就颇有诗情画意。末尾“肝胆辉相映,情采靓诗中。坦坦红坛谊,层云出寸胸。阳光风雨后,不见月朦胧。”这六句就很有蕴蓄,可谓闪光之句。花间留晚照女士看了后,由衷赞道:“层云出寸胸。姐姐这组诗句最见功力。”这似乎可以作为这首长诗的定评之语了。而最使丁芒先生赞佩的是她竟也勇试了散曲。丁先生说,“遍观海内,写曲者不多,而初习诗者,更少见人敢于写曲。而爱菊不但敢于试刃,在此集中比较起来,她的散曲较之诗词,似乎更得心应手,活泼之至。”诚如先生所说,夏的散曲是颇有风趣。散曲的特点是“杂、散、俗、辣”,曲牌复杂,变体特多,一般人不敢写,原因众多,一味崇雅仿古的今之诗人则是嫌它“俗”,殊不知这俗往往比他们的所谓雅更具生命力,也更鲜活,或许也正体现或昭示着中国诗词发展的方向。(这是后话,打住)且看夏爱菊的散曲吧:
      “笑盈盈,喜盈盈。执手红尘浪里行。夕照云霞观别景,伊人还是那时情。”
                                ——《[正宫]合欢曲•赠张耀华大姐》
      活泼,形象,不浅陋,也不失其雅。这正体现了散曲的“雅”。而《[正宫]合欢曲•狠下心肠不牵你》“爱孙呀,别娇呀,跌个跟头几重呀。漫漫人生多少事,摔跤之后起来呀!”正体现了散曲的“俗”。当时我评点道:“这首曲纯用口语,用于写儿童,正好。颇有生活气息。曲,可雅可俗,这类题材用曲正合适。”她的这类散曲真是诙谐有趣,遍读古今诗词,实在还没见过比这更通俗更风趣的儿歌式诗作。由此,丁先生也提到了她的发展方向的建议。说“今后不妨以曲为主。”是否以曲为主我认为不必强求,但希望夏能总结经验,选择诗材和诗体,采撷最有生命力的语言,打磨出成串的优秀诗篇,真正达到“勇试诸体,尽飘清芬”的境界。
        三、通俗、健美、生动有趣的诗词语言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而诗歌更是语言的珠玉荟萃,写诗必须讲究炼字,精敲用语。古来如此,今天亦然。然而,时代毕竟不同了,我们进入了新的时代,现在我们如果还是重嚼古人的那些语言,美则美矣,然终感别扭,久而久之,也会出现“审美疲劳”。老诗人臧克家先生说过:“今人写旧体诗必须从旧语言、旧典故中跳出来,给予旧体诗以全新的面貌。”有志的诗人们无不注重打造新的语言。夏爱菊初涉诗坛,她来自民间,来至生活,她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一些生活语言用入了诗词,且用得好,成了红坛上的一道景观。请看她的七绝《诗趣》:   
                     寻芳敲字步红坛,姥姥初登大观园。
                     平仄有章音有韵,月儿此地叫婵娟。
      这首小诗通俗,生动,诙谐有趣,大有刘姥姥初入大观园,弄得眼花燎乱,手脚忙乱的况味。然而她毕竟不是村妪刘姥姥,她很快就发现了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特别有趣的是发现了诗词中常用的“用事”“代用词”之特点,“月儿此地叫婵娟”,一句抵万言,生动有趣,又扬出了中华诗词的特色。丁芒老先生看了脱口赞道:“结句天然,憨态可掬,忻成妙语。”实在是通俗、生动也不失文雅美丽的妙句。在夏的诗集中,经常都可读到这么新鲜上口的妙句。这或许是她的本性使然,其实,也可说是有意而为之。她在《诗与时进》中写道:“时过境迁诗亦进,为民服务代民言”,这是她写诗的宗旨,也是关于用语的理念。她写诗不是我们一般人、一些退休老干常说的“玩玩”,而是“代民言”。既“代民言”,当然就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了。
      那么,她是如何打造这些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语言呢?
      首先,是口语入诗,时语入诗。夏的诗词常常是直接运用生活口语,随便举首吧。《遇变》:“咬牙挑起千斤担,昂首携儿大步前。奋发图强风雨立,出来一片艳阳天。”人在中年,丈夫突然病故,这无异于天塌地裂,自己拖着两个幼子,何其艰难。然而她未有溺于痛苦嗟怨,而是“咬牙”勇挑抚儿的“千斤担”,而且将孩子都拉扯成人,成才,硬是创出了“一片艳阳天”。何等坚毅,又何等可敬!这几句话妇孺皆可听懂,也可跻身琼林而不羞,这就是夏的语言!夏还把一些时新的词语直接引入了诗词,如用“雨来啦”作诗题,用网络时语“臭美”(恩爱夫妻愁不至,若鸳鸯臭美),“送君一曲大椿歌,美酒佳肴醉了么?”“阎王不忍让夫鳏,册上花名名已删。倘若百年还不去,妈呀那我有多难!”(车祸后)一个“醉了么”一个“妈呀”,情采全出。
      其二,娴熟运用各种修辞格,使语言生动形象。读她的诗词,常为她的一些带泥土味的比喻、夸张、借代、通感、移用等修辞格击节叫好。“训练犹如存硬币”、“活水游鱼自会拼”、“任凭大棒横飞舞,难使全球尽向西”,喻得生动,情溢其中。“虽无半点唐诗影,却耗吾身血十坛”(《夏诗三百》)、“白发三千缕,红尘半百年”、蝉鸣“齐吼楚天惊”、“一泻千山远”“落落心胸容日月,翩翩气度小王侯”…… 夸得可追李白。“娘亲震怒严辞训,从此清香满口留”、“好句如花霜露里,铅华去尽亦芬芳”皆秀美借代也。而“惊奇最是西湖水,轻握手中慢慢流”、“年前大雪冰天日,依旧风中绣彩霞”(月季花)等等皆是巧妙的通感或移用的运用。
      其三,用心攻对仗。在夏爱菊诗集中,律诗量大,计有五律30首,七律45首。律诗的关键和看点当然是中间二对仗,对仗要工,忌合掌,忌同字,忌雷同,必符粘对,至于词和曲,名堂更多。这对初学诗者来说,实在是最难的事了。我不能说夏的对仗已达什么高度,但应该肯定,她的律诗中的确有不少工严而鲜美的对仗,如“丽日清平乐,春风雨露恩。膏肓思妙手,德泽贯蓬门”、“秋阳开墨菊,夹板写华年”、“废墟底下国歌起,手电光中功课翻”、“布袜价廉留己用,燕窝腾贵敬婆亲”、“月亮村头开奥运,美书展上获荣光”……尽管这些对仗还不是十全十美,在一些学究看来,还远不是工对,甚至还不是诗中之语,但是我要说,这已经很不错了。
      最后,略说下夏的诗句也不失雅。显然,她不能与饱读诗书的诗坛耆秀相并,也不能与现今的知识精英相伦,中华诗词常以语言典雅为贵,讲含蓄,崇用典,甚至一些景物也须用代词,诚如她已知的“月儿此地叫婵娟”。岂只叫婵娟,还叫蟾轮、银蟾、冰轮、冰影、玉盘、嫦娥、桂华、素娥……我们的老祖宗就是聪明,把才智都用在这些事上。至于用典,那更是一些人大甩书袋的本领了,他们做诗就是做学问。至今有位编辑还坚持“每字須有來處,不可廢字,每字要有深意,切不可率意為之,否則墮入泥潭,不可出矣。”诚是高论,然而夏不可为也,今天大多数“玩诗”的人也难企及也。那么,夏就只是口语入诗么?也不尽然。且看,“杏苑历周年,又到菊花时节。一韵吟于今日,算粗知凉热”,“粗知凉热”,化入毛主席“环球同此凉热”,好。“春风二月剪新枝”,化用“二月春风似剪刀”,妙。“春风拂袖枝枝舞,鸟语犹吟苏子篇”,嵌入苏轼,“末句出奇想,便见不凡”(丁芒先生评语),“半世辛劳半世闲,持家学韵乐余年。赤橙黄绿青蓝紫,锅碗瓢盆酱醋盐”,更是直引主席词句,配成巧对,令人击节大赞……不用我更多地举例了,这已足够说明她的诗句是通俗、健美、生动有趣的,但也不失雅,或者说已有点雅味。如果这雅是诗语的标准,夏就得努力学习,用心积累,使自己的诗词语言在原有基础上浸润些传统文化的光华,逐渐达到古人所说的意新语工,成为真正的诗家语。
      四、关于“夏爱菊现象”的思考和建议
      对于夏爱菊女士的《秋菊春华》,前三文已就其思想风貌、诗体写艺、语言风格作了系统介绍。现在,我想就她给予我们的启示作一点言说,我提出“夏爱菊现象”这个概念。何谓“现象”?一般词典释义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这里我不是做哲学研究,对于其概念不必要也无能力作极严肃的科研探讨,我只是参用时下常现于传媒的一些说法。夏爱菊是个已退休近老而还未很老的女同志,用丁芒先生的话说,“她几乎完全没有条件成为一个诗人”,作诗填词纯是“异想天开”,然而,她“突发奇想:我也要学写古体诗歌。”于是,几个月中,她如痴如醉,迷上了古诗,“以八个月四百首的速度发表作品,受到了编辑老师的重视,诗友的好评和读者的广泛关注,作品阅读量居红袖添香古体诗歌前列。”(该书《后记》)而且,学诗不到一年,居然想到了要出版,将诗稿“迳直送到了我面前,使我吃惊不小”(丁芒先生语)。她的诗集《秋菊春华》年前出版了,亲人欢欣,朋友祝贺,她一一和诗答谢,忙得不亦乐乎,这无论怎么说,也可算是红坛的一现象吧?所以我径用“夏爱菊现象”开始我的这篇拙文。
既是现象,就或多或少隐着若干带本质的根本性的东西或规律,而且,单就现象说,也会引起若干人的注意,甚至思考。我觉得,我们很有必要对她,对我说的“夏爱菊现象”进行些思考。于是,我把她作为一个课题引入了我所任教的老年大学诗词班。大家很同意我的此举,也由衷认为她是颇值得我们(老干们)学习的。而我则认为,她也值得我们诗词栏目的编辑先生们、正迷于诗词的广大朋友特别是老干们思考,她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她使我们消除了对传统诗词的神秘感,增强了跻身诗坛词苑的信心。“她几乎完全没条件成为一个诗人”,这只是丁先生的一句文学语言,而不是科学结论,先生是为了先抑后扬。其实,她,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阅历较丰,感情饱满,爱憎分明,可能属于心理学上所说的“多血质”或“胆汁质”人群(均有对外界反应迅速,情绪易兴奋等特点),学诗悟性较高,具备诗人的气质。我们不少人也具有或比较具有成为诗人的这种条件和气质,至少是可以写诗填词,可以“玩玩诗”。她写了几百首诗,出版了诗集,但并不一定就是诗人了,问题不在于是不是诗人。她是一个起点低,进步快,成绩喜人的诗词积极份子,她启发我们特别是广大老年同志(老干)要敢于闯,要有自信。
      其二、她启发我们要勤学,要勇试。诗词是高雅的,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不是神秘的,它的根扎在民间,扎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基本掌握了它的格律,有真情实感,有一种非言不可“不吐不快”的冲动,我们就可以大胆试之。即使一段时间声律难合、音韵有误,但只要意好,情真,先来个“自由式”(写古风体)也未尝不可。
      其三、对于古代的诗词,我们是要大量阅读,背诵记忆,常言“不会作诗也会偷”,从中学到各种写法。但我们毕竟是今天之民,古诗是“流”而不是“源”,我们的“源”还是当今生活。我不认可今天写诗填词还要搬运那些老古董,说桃就必用“红雨”,写柳就是“章台”,写情人就必出“萧郎”,航行就是“帆楫”,说及首都就是“帝京”之类。夏爱菊或许是知之不多,但她的“时过境迁诗亦进”的观念是正确的,她用口语(不是口水)时语写诗,通俗、健美、生动有趣,如天籁之音。我们写诗还是要追求三新即“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
其四、夏的快速进步主因是己之努力,也有敏思和悟性,外因则是“天时、地利、人和”。她幸运,身边有诗坛名人程菊仙女士,如师亦友,导引上路,红坛又幸遇众编辑关注。她“最赏同台酬唱乐”,坚信“莫道网坛无挚谊,桃花投过李花还”,很快结交了网上众诗友。她勤于学习,虚心求教,我不腆,只是个学诗人,被她感动,也成了她的热心读者和经常的评点者。人是要有人鼓励的,也是要有人具体导引的,她可说都争取到了。这使我想到不能闭门学诗,不能“牢守寒窗”,我们老同志学诗应放下架子,与人交流,适当交结几个诗友,互相评点,但不能只唱赞歌。
      她给我们的启发是多方面的,以上只是就对老同志、“老干”说的。
      夏爱菊特别重情,尊我为师,我“谢汝高情尊我师,三辞无奈竟由之”,然而终究受之有愧,却之不恭。这里,我就当一回老师,就她的现况和今后发展,说说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吧。
首先,要多读书。古人云:“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不只是读诗词,还要读诗词理论,读百科杂著,要厚积,厚积才能薄发。
      其二、王国维先生强调,“词以境界为高”。这境界也包括常说的意境,诗词必须有意境,用语必须有意象,要始终注意形象思维。
其三、诗要细磨。袁枚说“诗到能迟转是才”,意即写前多思,写后多琢。求精不求多,求稳不求急。
其四、应酬诗尽量压,少写。再出集子,也只保留几首唱和诗。
第五、刘章先生说,五言易出天籁。据你特点,宜多写五言律诗、七言绝句。“词别是一体”,不能用写诗之法去填词。先研读些词,暂别急于样样都来。
      最后再呈《七律•读秋菊春华致夏女士》:
      迩来日日赏新葩,化叟寒轩幻彩霞。
      筠笛声欢清聩耳,菊英香洒漾春茶。
      珠联堪赞缃添翡,浪卷何羞波带沙。
      一句吟安须发断,三山此去路方赊。
      “三山”,神话中之蓬莱、方丈、瀛洲。李清照词句“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喻追求目标高远。“赊”,义丰,其一是路途遥远。李白诗句“眷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即用此义。尔学诗有成,然终是起步,努力去追高远,奔遥途吧。

注:红坛指红袖添香文学网古体诗坛。

      作者陈裕华,网名化谷叟、化谷金青,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潜江中学退休语文老师,潜江市老年大学古体诗词老师,湖北省诗协会员。上作在红袖添香文学网杂文版发表。

发表于 2016-2-1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佳评也,激赏!

点评

祝全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拜早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5 10:09
多谢弟弟鼓励!问好!天天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5 1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5

主题

10万

回帖

3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潇湘夜雨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31114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2-1 18: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受益,远祝冬祺

点评

祝全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拜早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5 10:09
多谢弟弟鼓励!问好!天天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5 1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5

主题

10万

回帖

3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潇湘夜雨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31114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2-5 05: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赏佳作,情怀依旧。问好

点评

祝全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拜早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5 1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4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2-5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弟弟鼓励!问好!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4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2-5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金来 发表于 2016-2-1 18:37
学习受益,远祝冬祺

多谢弟弟鼓励!问好!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4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2-5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金来 发表于 2016-2-1 18:37
学习受益,远祝冬祺

祝全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拜早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4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2-5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金来 发表于 2016-2-5 05:34
回赏佳作,情怀依旧。问好

祝全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拜早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4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2-5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全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拜早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5

主题

10万

回帖

3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潇湘夜雨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31114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2-7 23: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来福到新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30 09: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