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月梦真 于 2016-4-30 18:39 编辑
沃野荒丘可住家,春来绿叶伴新芽。 文冠两性花馨趣,蒴果多情满屋娃。 感慨炎凉随世事,堪忧患难度年华。 成名败誉由他去,贬诋褒扬任尔爬。
注:早在12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认识文冠果,历朝历代不断深入地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和较完整的记载与描述。明代万历年间京官蒋一葵撰《长安客话》载“文官果肉旋如螺,实初成甘香,久则微苦。昔唐德宗(公元780年~805年在位)幸奉天,民献是果,遂官其人,故名。”这就是“文官果”之名的初次记载。 后来,文官都按照文冠果开花的次序穿袍,以此区分官阶的大小。宋高宗(公元1127年)时,胡仔篡集的《笤奚渔隐丛》后集,卷第三十五记载:上痒录云“贡士举院,其地栖广勇故营也,有文冠花一株,花初开白,次绿次绯次紫,故名文冠花。花枯经年,及更为举院,花再生。今栏槛当庭,尤为茂盛。”由此得知,文冠果在宋朝时叫文冠花,当时的文官,首穿白袍,次着绿袍,再穿红袍,最大的官才穿紫袍。
明代,陈吴子又名扶摇,另署西湖花隐翁著《花镜》载:“文冠果产于北地,树高丈余,皮粗多砢,木理甚细,叶似榆而尖长,周围锯齿纹深,春开小白花成穗,每瓣中微凹,有细红筋贯之,子大如指顶,去皮而食其仁甚清美。如每日常浇或雨水多,则实成者多,若遇旱年,则实秕,小而无成矣。”
又据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文冠果生郑州南荒野间,陕西人呼为崖木瓜,树高丈余,叶似榆叶而狭小,又似茱萸叶亦细长。花开仿佛似藤花而色白,穗长四至五寸。结实状似枳谷而三瓣,中有子二十余颗,如皂角子。子中瓤如栗子,叶微淡,又似米面,叶甘可食。其花叶甜,其叶味苦,救饥采花炸熟,油盐调食;或采叶炸熟,水浸淘去苦叶,亦用油盐调食;及摘实取子煮熟食,玄扈先生嗜过子本嘉果,花甚至多可食。”
20世纪50年代末,内蒙古赤峰市鸭鸡山机械化林场五分地分场栽植文冠果约200亩,这是所知最早的文冠果成片人工林。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神州大地饥馑成灾,内蒙古林业厅从关注民生出发,组织专家考察木本粮油植物资源,以图开发利用。考察中发现了文冠果作为木本油料开发利用的价值,内蒙古林业厅根据专家组建议并进一步论证和规划,于1963年在昭乌达盟(今赤峰市)翁牛特旗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以发展文冠果为主的经济林场。
周恩来总理得知内蒙古在发展文冠果时很关切地对乌兰夫同志说:“听说你们在发展一种叫文冠果的油料树,能不能拿点样品来看看?”内蒙古林学院根据自治区政府指示,准备了文冠果油和果实、种子及枝叶花标本转呈总理。因此人们说,文冠果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注。周总理的关怀大大激发了文冠果研究工作和生产发展的积极性。
文冠果在文化大革命前后,因江青的大力提倡而风风火火,又因江青的倒台而黯然失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冠果曾经被定为“钦定植物”。文冠果又名“文官果”,寓意“文官掌权”,而当时的“四人帮”成员皆为所谓的文官,自然受到了江青的青睐。
1975年春,江青看到电视台播出的文冠果科教短片后,立即指示发展文冠果生产,并亲批用进口胶卷重拍科教宣传片《文冠果》。一时间文冠果发展风起云涌。在我国许多地区都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在甘肃的兰州市和河西地区、青海温水流域、陕西蒲城洛川、新疆石河子、江苏灌南、河南富县、山东济宁市和莱芜等地,以及黑龙江等地都己引种成功,均能正常开花结果。至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文冠果人工林面积已达70余万亩。此外,至1987年在朝鲜的两江道、平安南道、黄海北道、慈江道、江原道等地引种成功,栽培面积500公顷。
江青当年非常注意自己的身体,她的食用油是文冠果油,化妆油也是文冠果油,就连她经常送人的礼物都是文冠果盆花。
据《党史资料》记载,1976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夫妇访华期间,江青接待他们的宴会,用的就是文冠果油烹调出来的菜肴。介绍说:“这些菜都是用中国生长的文冠果榨出的油烧的,这是一种高级食用和工业用的植物油,旧社会是高级喇嘛食用的油,据医学化验,对老年人的血管有好处。如尼克松先生和夫人喜欢食用,江青同志准备送他们一些带回国内。这种文冠果还开一种很好看的花,如尼克松夫妇喜欢园艺,江青同志也准备送些种子给他们……”
“尼克松夫妇和布伦南总管3人用餐后,赞扬菜的味道鲜美,而且非常好看。尼克松说,简直是一次宴会,尼克松夫人说,她从未吃过比这更好的菜……”24日晚尼夫妇参加便宴回宾馆后,我方接待人员在宾馆准备了两部短的新闻记录片:《文冠果》和《西藏江南》。
“四人帮”倒台后,人们把对“四人帮”的仇恨发泄到江青曾插手的所有领域,包括文冠果在内亦未能幸免。曾有人义正词严地教训种植文冠果的人说:“江青都倒台了,你们还搞文冠果!”在这种背景下,大面积的文冠果树遭到了破坏。
198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冠果,解决内蒙及北方广大地区人民群众的食油问题,并责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组成课题组,对文冠果丰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1982年,在赤峰市召开全国文冠果科研协作会议期间,正值胡耀邦视察赤峰,专门接见了全体与会人员,并发表重要讲话一个多小时,对发展文冠果予以大力支持。1983年,胡耀邦在内蒙古接见了课题组成员及有关技术人员,对文冠果栽培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课题组在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技术部门的支持下,调查了大面积的文冠果林,收集整理了部分种质资源,初步展开了试验研究。党的总书记对一个树种的发展如此关心和支持,这是史无前例的。
以上说明文字及图片均为九州诗词常务管理员颜静所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