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3|回复: 10

岭南文化楹联

[复制链接]

3587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顾问

辞赋鉴赏首席顾问、清风文苑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04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4-9-30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岭南文化楹联(新声韵)

曲艺诗文,音书画剧,今古文明涵府库;
儒佛道理,政教商学,中西理念架津梁。

相关帖子

484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贵宾

紫荆风致开版元勋

Rank: 5Rank: 5

积分
16480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4-10-1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学习了~

点评

首版好,谢谢光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6 22:20

51

主题

1189

回帖

6489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6489
发表于 2014-10-6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曲艺诗文,音书画剧,今古文明涵府库;
儒佛道理,政教商学,中西理念架津梁。

曲艺诗文,画剧音书,今古文明盈府库;(古声)
道儒佛理,学商政教,中西理念架桥梁。

点评

谢谢版主修改。 根据联律,凡是由多个分句构成的楹联,分句之间的平仄声应该设计成顶针状态,就是后一个分句开头节奏点的平仄应该和前一分句结尾节奏点重复,如: 曲艺诗文,音书画剧,今古文明涵府库; 儒佛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6 22:29
为谬先生鼓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6 20:22

484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贵宾

紫荆风致开版元勋

Rank: 5Rank: 5

积分
16480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4-10-6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谬亦祥 发表于 2014-10-6 16:14
曲艺诗文,音书画剧,今古文明涵府库;
儒佛道理,政教商学,中西理念架津梁。

为谬先生鼓掌~!

3587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顾问

辞赋鉴赏首席顾问、清风文苑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04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0-6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版好,谢谢光临。

点评

问好楼首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6 22:27

484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贵宾

紫荆风致开版元勋

Rank: 5Rank: 5

积分
16480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4-10-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晓峰 发表于 2014-10-6 22:20
首版好,谢谢光临。

:coffee:rose:share:问好楼首席~!

3587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顾问

辞赋鉴赏首席顾问、清风文苑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04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0-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谬亦祥 发表于 2014-10-6 16:14
曲艺诗文,音书画剧,今古文明涵府库;
儒佛道理,政教商学,中西理念架津梁。

谢谢版主修改。
根据联律,凡是由多个分句构成的楹联,分句之间的平仄声应该设计成顶针状态,就是后一个分句开头节奏点的平仄应该和前一分句结尾节奏点重复,如:

曲艺诗文,音书画剧,今古文明涵府库;
儒佛道理,政教商学,中西理念架津梁。

因此,拙联的平仄设计应该是合理的。欢迎再探讨。

点评

虽有顶针之说,在对联方面那只是胶柱鼓瑟罢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7 11:14
好像在参赛中没此规矩,用平平仄对仄仄平好像从古今成例中大抵没错呀!也包括长联! 祝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7 11:12

51

主题

1189

回帖

6489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6489
发表于 2014-10-7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晓峰 发表于 2014-10-6 22:29
谢谢版主修改。
根据联律,凡是由多个分句构成的楹联,分句之间的平仄声应该设计成顶针状态,就是后一个 ...

好像在参赛中没此规矩,用平平仄对仄仄平好像从古今成例中大抵没错呀!也包括长联!
祝好!:share:

51

主题

1189

回帖

6489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6489
发表于 2014-10-7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晓峰 发表于 2014-10-6 22:29
谢谢版主修改。
根据联律,凡是由多个分句构成的楹联,分句之间的平仄声应该设计成顶针状态,就是后一个 ...

虽有顶针之说,在对联方面那只是胶柱鼓瑟罢了!

点评

这里说的不是上下联之间的平仄相对,而是长联同一联中各分句之间的平仄处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7 11:26

3587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顾问

辞赋鉴赏首席顾问、清风文苑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04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0-7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谬亦祥 发表于 2014-10-7 11:14
虽有顶针之说,在对联方面那只是胶柱鼓瑟罢了!

这里说的不是上下联之间的平仄相对,而是长联同一联中各分句之间的平仄处理。

点评

明白,那不是什么联律吗,好像这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太讲究的。古今如是。 谢先生真诚!祝君如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7 11:4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30 11: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