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雪红梅》的诞生 今晨醒来,一拉开门帘,哇!室外是一片银装素裹,空气特别清新,心情格外振奋。当天,报纸上登的是雪,广播里讲的是雪,人们议论的还是雪,这是南京蛇年的第一场雪,也是多年未见的一场大雪,丁芒指着窗下一小片树林竹海问我:“这象什么?”我脱口而出:“香雪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联想到古人的诗句,我问丁老,我能不能写首“万树梨花吻雪开”?丁说,古人是将雪形象的比作梨花,你实指梨花吻雪开,不妥。“我写红梅吻雪开吧”丁鼓励我试试。 我一边忙着烧饭做菜,一边想着吻雪红梅,我的初稿是: 雪后初晴出城东,万树梅花向日红。 人山人海赏花忙,春风拂面暖融融。 踏雪寻梅到岭东,红梅吻雪绽笑颜。 蕊吐清香游客醉,留得高洁在人间。 丁老一看就说,你两首诗的开头差不多,都是写雪后去南京东郊梅花山赏梅,什么“春风拂面”、“向日红”、“人山人海”、“留得清白在人间”都是别人说过的“共同感情”,没有新意,没有你的独到领悟。写诗,一不要专去叙述过程,二不能因袭重复古人或今人的“老套”,而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新意。我们江苏无锡的“香雪海”是白梅,其实无雪也无海,都是白梅的象征形象。白梅盛放如雪,这是喻梅之白;海则比喻梅园之广之盛,而南京梅花山品种繁多,却以红梅为主,你想到“香雪海”,想到“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也难怪,不然人们怎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凑”呢,但这仅是初级的浅层的联想,如果仅仅停留在这种联想思维状态,不再根据面对的题材深挖下去,就只能写成老套的共性的东西。现在你面对的是“红梅吻雪”的题材,你就只能从实际出发,去高度、深度地发挥想象力,用象征、暗示等种种手法,来传达你的“诗审美发现”。含苞待放的红梅上覆盖了一层白雪,像什么?可以想到许多,例如像“红波白浪”、像“红颜加冕”、像…….. 在丁老的启发帮助下,我改成: 雪后初晴出岭东,红波白浪展新容。 奇香送吻凝心醉,一曲高吟跃碧穹。 吻雪红梅景若何?红颜加冕益婆娑。 春光更促琼枝舞,激起游人一片歌。 再请丁老润色,丁老说比初稿大有进步,特别是“奇香送吻凝心醉”,有诗味,有新意,能让人产生无限联想。他建议将“展新容”改为“幻新容”,这“红波白浪”是你个人的想象,并非实景,用“幻”较好;第二首的第一个“红”字改为“新”,以免与第二句的“红”字重复,将第三句的“春光”改为“晴光”,突出雪后初晴,空气清新,人们的好心情。 我将初稿、二稿、三稿反复琢磨,颇有心得,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经过老丁这一番解析,我感到似乎向真诗的门槛又迈进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