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29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缘相遇,我们幸福
《中华诗人千家诗》第六卷序
一禅师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它。谁知一碰,蝎子蛰了他的手指。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旁有一人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
这个有些“执拗”的形象,就是吾师邓世广先生留给我的最初印象。
我们一介凡夫的遗憾在于,常常难免因为外界的各种况味过多地改变了自己,而很少去考虑这些改变值不值得。我们是否更应该珍视生命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真诚和真实:我也许并不完美,但我一直在做自己。挪威大戏剧家易卜生有句名言:“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
吾师十五年前《病退经年自嘲寄友》诗云:
而今我亦赋闲人,已悔当年未了因。
路见不平拔剑起,酒逢知己对花斟。
合该蹈矩遵绳墨,偏爱逞强批逆鳞。
检讨平生如厕石,一身傲气不堪闻。
此诗足见性格,亦足见吾师坦荡襟怀。
我亦写有一首相关的小诗《读吾师诗评适逢吾师寿辰乃赋》:
汝南月旦少人谙,天下诗评绝者三。
自讽何曾如厕石,徒钦却是懂春蚕。
培将松茂裁云碧,趁得风清踏浪蓝。
遥祝吾师康且寿,七旬华诞鹤来参!
想来同门之中不作如是观者鲜矣。
“厕石”之嘲乃以调侃之辞发愤激之情,我行我素且不畏世俗冷眼,并反而受人敬重,究其原因,盖非“人格魅力”者乎?
魅力是吸引人的一种力量,大自然有无穷的魅力,比如清澈的小溪,雄伟的山峰。人身上也有无穷的魅力,不仅是外在的形象,更是由内而外的气质,这便是人格的魅力。
在我看来,人格魅力无疑也包涵着深厚的学养,深邃的思想和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否则,即使诗写得再好,再有才华,或者再有财富,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爱心,也无法得到他人的尊重,更何谈以德立身并纳徒授业。如果有一天,人们得以重新爱上曾经一度被忽视、被遗忘而失落的精神食粮,重新把读写诗词作为自己正心诚意陶冶情操的高层次文化修养,那么我想,吾师是有资格为此感到欣慰的。诚如海内外广大诗友所看到的那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吾师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诗词文化从未稍停,他迈着沉稳坚实的步子,一步一步,求索奉献,不事张扬。
一个拥有人格魅力的人往往在行内是受人尊敬、倾慕的人,吾师门下弟子竟有21人之众足可证之。拥有人格魅力的人必定对人热情,富有爱心,自信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吾师对众弟子慈严兼具的教导和呵护在同门之中早已有口皆碑。
我也亲身体会到吾师对我的教导也是“爱之深,责之切”。他在看了我的一组练笔之作《七律十叠次韵王亚平先生》后留言鞭策我曰:
“晗曦诗思敏捷,腹笥亦丰,步韵非余子可及也。倘能别开生面,自出机杼,则芸芸者难望项背。尔其勉哉!”
我深感自己有负吾师之殷切厚望,汗颜回复道:
“感谢老师鼓励和鞭策,自出机杼,这正是我下一个努力的目标,目前还在练习基本功阶段,请容我一步一步且摸索且前行,有您的教导和栽培,晗曦慢慢的会进步的,谢谢老师,晗曦敬茶。”
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人海之中,过往千万,多少缘分擦肩而过,我得以与吾师结缘而为师徒,必定为前世千年所修;我得以与二十位同门结缘而为兄弟姐妹,必定为前世千年所修。情谊如此珍贵,很多美好的瞬间难逢难遇却注定终将一去不回。有感于是,让我们相约住进同一本书,为转瞬即逝的流光留下些许弥足珍贵的纪念不能不说是太有意义的一件事,你住18页,我住39页,他住65页,约会彼此的心灵在方寸之间,我们随时随地可以相互串门聊天。
真正的缘,不只是给我们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而是我们认识您很多年后依然不悔和您在一起;
真正的缘,不只是瞬间吸引我们的目光,而是我们熟悉您后依然一如既往欣赏您、钦佩您、敬重您;
真正的缘,不只是初次见面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而是历尽沧桑后依然由衷发出“结识您真好”的心里话;
真正的缘,不只是感叹或者庆幸于它的来得早或者来得巧,而是来了以后不再走,只因为:有缘相遇,我们幸福。
珍惜缘分,珍惜福分,携手同行,不离不弃。
谨以此书献给我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门兄弟姐妹们,并以此祝贺我们的恩师邓世广先生七十华诞!
甲午仲秋于昆明养心小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