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18-11-1 16:54 编辑
对酒当歌 一槊功名老,楼船涌暮涛。 江山余夏口,星月射秋毫。 不有杯中物,谁为席上豪? 酒须千日醉,歌定五云高。 跌宕挥金斗,淋漓看锦袍。 远天惊夜鹊,沧海汲神鳌。 逝水怀前事,雄风属我曹。 莫随原上露,空自滴蓬蒿。 此试贴诗以曹操“横槊赋诗”为题材,取曹操诗首句为题,主旨是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与曹操原诗相比,风格有所不同。曹诗慷慨悲凉,而此作则逸怀凌云。曹诗充满生命无多、英雄未就、天下未安的忧思,而此作则壮怀激烈、意兴飞扬。 “一槊功名老,楼船涌暮涛。江山余夏口,星月射秋毫” 当年曹操楼船拥旌,连江而下,大有一战而安天下之势。此作起句即入正题。用“一槊”而横空起势,让人不觉进入历史上的那一个秋夜。在楼船上,曹操曾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何等自傲!“功名老”让人想到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千古名句。立足历史,“夏口”指江夏,当年刘备、诸葛亮暂时寄居于刘琦的江夏,在长江东面,在此作中广义上泛指长江以东,也就是江东之地。楼船东下就是为了平定江东而安定天下。“楼船涌暮涛”句中用一“涌”字写出战船齐下而江面浪起的气势,动态朝上,“星月射秋毫”句用“射”字写出星月之光照耀山川草木的景象,画面开阔,动态朝下,此两句是景语,壮阔苍茫,两联出句为直笔,对句为衬笔,气势相同,风格相谐。此作出笔不凡,尽显作者胸中之气度。 “不有杯中物,谁为席上豪?酒须千日醉,歌定五云高” 此两联承题。“不”同“否”,没有之意,前两句是反问。俗语有云“大丈夫何能没有酒量”,英雄就当豪迈慷慨,对酒当歌。尽情喝酒,高声唱歌乃英雄之“豪”也。加上之前的“一槊”之气概,一个飞扬跋扈的英雄形象便塑造起来。“五云”指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这里泛指高云,诗意是说歌声要直上云端。 “跌宕挥金斗,淋漓看锦袍。远天惊夜鹊,沧海汲神鳌” “金斗”语出晋郭澄之《郭子》“今年杀诸贼奴,当取一金印如斗大系肘”。李贺诗《送秦光禄北征》:“呵臂悬金斗,当唇注玉罍”,黄庭坚诗《次韵答张沙河》:“使公系腰印如斗,驷马高益驱骏骏”。“腰印金斗”指富贵、高官。前两句是说战场杀敌,富贵马上得。“挥”指战场杀敌之态,“跌宕”指战场的冲突激烈,“淋漓”写满足、尽情之态,“锦袍”指官袍。“神鳌”,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海上有神力的大鳌,头顶大山。海里的大龟或大鳖。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又有传说东海中有巨鳌驮着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汲”吸引之意。后两句意思是说“金斗”、“锦袍”的光芒荣耀惊动了天边的夜鹊,吸引了沧海中的神鳌,意思就是说声名天下,功高盖世。此两联为转句,极尽渲染夸张之能事。 “逝水怀前事,雄风属我曹。莫随原上露,空自滴蓬蒿” 此两联为结句,回到现实,抒发诗人感慨和自我勉励之情。意思是说时间流逝是无情的,想起当年的曹操赤壁横槊赋诗之事,心中便感慨万分。历史以成为既往,当代的英雄就看我们了。千万把握机会,不要像山原上的露水,徒然地滴落在蓬蒿上。“我曹”意思是我们,“雄风属我曹”让人想起毛主席的那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后两句是直接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意思有升华,曹操原诗只是感叹时光流逝、功业未竟的苦闷,而此句却是勉励自己珍惜年华,建立功业,不要留下人生的遗憾。 整首作品章法严谨,结构完整,气象雄浑,情怀慷慨豪迈。写法上直笔衬笔结合,语言渲染夸张,对仗精工,语势起伏,意蕴相通。 作为举子应试之作,作品中的思想精神自然是积极的。但是,作品中飞扬的气势显露无疑,让人感觉有些“过了”,情感思想上缺乏一些内敛,孔子云“过犹不及也”。况且在内容的转和结上缺乏一定的过渡,后四句的格调有些斗转直下,似乎是仓促而就。写此作的举子应当不会中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