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琴心诗话(十)——从宫体诗到《春江花月夜》

[复制链接]

3443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31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16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观诗歌声律上的成就就大不相同了。以沈约为主导的音韵学落实在诗歌上便生出了“永明体”。隋代陆法言的《切韵》以及唐初音韵学成就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好像这些音韵学上的成就都是为了诗人们写艳情诗服务的。从诗歌发展的历史角度上来看,音韵学的成果似乎在为盛唐诗歌的鼎盛做声律上的准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3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31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16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艳情诗的堕落靡烂终究是到了尽头,于是转机便出现了。第一个开始改变这一风气的是卢照邻。他的《长安古意》便是放开了粗豪圆润的嗓子来大声高歌,在癫狂中有了灵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3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31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16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作品扫开了艳情诗的阴霾,于是初唐四杰便纷纷亮相。专好替女子打抱不平的骆宾王写了诸如《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秦妇吟》、《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等作品,这些作品虽也写女子,但却没有一丝柔媚之态。骆宾王甚至为被抛弃的女子挥拳打负心汉。王勃则写出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千古名诗。而杨炯也写出了《从军行》,其中“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已有了盛唐气象的痕迹。杜甫后来评价说“不废江河万古流”,便是对初唐四杰诗歌成就的充分肯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3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31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16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子昂,不得不说的陈子昂,他那首《登幽州台歌》写得实在是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历史时间的感叹融入自己生不逢时的悲慨;“念天地之悠悠”广邈的空间中自己不知该向何处去,天地之大竟然没有自己的容身之所;“独怆然而涕下”有志不得为带来的是无尽的悲哀,是个人的悲哀吗?是时代的悲哀,是奸臣排挤贤能的悲哀。这样一首诗超越两三百年所作的所有宫体诗,应当让所有宫体诗的作者在陈子昂面前惭愧低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3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31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16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就该刘希夷出场了。起初,刘也是在宫体诗的园地里耕耘的,他写的《公子行》、《春女行》《采桑》等诗,都是描写青春男女的情思,像“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愿作贞松千岁古,谁论芳槿一朝新”、“自怜妖艳姿,妆成独见时”、“相逢不相识,归去梦青楼”等诗句,我们读到的是娇软无力、气若游丝的女子怀思之态。所不同的是,在华丽艳情的背后,似乎有了一丝常态的、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3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31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16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有自觉的诗人,能够探讨和反思自己的诗作,并且对自己的作品风格会有所警觉。刘希夷就是这样,他在思索,在求新。于是乎,当他某一天写出如下诗作时,也许连自己都会大吃一惊。这首作品便是《代悲白头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3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31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16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刘希夷写完之后,自己都被“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样的诗句吓了一跳。这说明刘希夷在长期创作过程中努力思索改变宫体诗的绵软无力的风格,当他不自觉写出这样的诗句时,连自己都觉得吃惊。我觉得这样的诗句已经包含对容颜衰落、年华易逝的时间感叹,里面已经有了人世人生的沧桑之慨,已经不再是宫体诗抒写的享受现时的温柔和美艳了,这样的诗作已经离张若虚不远了。怪不得宋之问看到后,想要刘希夷把诗让给他,因争执而用土囊把刘希夷打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3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31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16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刘希夷的这一首诗开始撞响宫体诗的晚钟的话,那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便是从宫体诗的阴霾中冲出的一道光明。那是时间空间所构筑的苍茫的宇宙意识,那是“人生代代无穷己”的哲人之思,那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的社会人生的追问。这样的诗句,两三百年间有谁写过?没有,宫体诗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诗句。至此,盛唐诗歌的气象便不露痕迹地蓄好了势,好像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出现一样,也好像刘希夷和张若虚是盛唐诗坛派来的先锋官。

      我们应该为陈子昂,为刘希夷,为张若虚鼓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30 11: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