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
108万
309万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其一,
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
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
细细品味,我们能感受到诗中有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通过这树梅形成的,这就是本诗的独特意境。一般咏物诗大都如此。
使用道具 举报
其二,
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
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
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隽永的意境。
从上述两例我们可以发现,意象离不开意境,“梅”离开全诗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诗中的独特涵义,“孤帆”脱离原诗意境,也与眷眷离情无关。
当然并非所有的意象组合都能构成意境。
如白朴的《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
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
如果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
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
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3443
50万
149万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9-6-24 13:05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但对于它们的含义,许多人却往往混为一谈。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特别贡献奖
为论坛建设作出过较大贡献的荣誉诗友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管理员
敬业首版勋章
勤勉版主勋章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30 19: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