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韩清云(黑龙江)
今天我起得特别早,还不到5点我就已经整理完毕,因为今天是2015年一月11号,是萝北诗词协会首届迎新春联谊会的日子,我家在名山农场比较偏僻的连队,必须早些启程,到村口还需走大约两刻钟的路程呢。
村子一片朦胧,仰望天空,下弦月正时半缺半盈挂在稀星闪烁的深空里。清冷的月辉洒下,参差不齐的树影子伴随着前行的脚步下无声有序的移动着,被轻轻地留在了冰霜的阡陌里。
走在路上回首凝望晨梦中的家乡,是如此的宁静,偶尔有几家的屋灯泛着黄白光色,却也依然的安静。随着东方红霞扩展,渐渐得小村庄被绚烂的红晕所笼罩,幽静而不失温馨。原来家乡小寒节气的黎明竟也另有一番别样的的意境。
终于坐上了7点开往萝北县城的客车,在车里我事先向售票员打听萝北界江酒店怎么走,这时有位在萝北做生意的大姐热心的给我介绍了一番,售票员也说不用担心,到时候再离酒店比较近的线路上再下。记得我下车时,售票员嘱咐我说,大姐你小心下车,不好意思我们车不往那走,天这么冷你打个车去吧,就5块钱,几分钟的事。我一边谢谢一边答应着下了车。心想离开会时间还早些呢,不如步行去顺着一条街直着往北走就行了,这是在中心街边界摆小摊的烤地瓜师傅向我指引的。索性一路沿街而行,我也正想饱览萝北县城冬晨的风景呢。
站在街心街纵观东西南北,整齐宽广的双行街道四通八达 ,街面楼店一家挨着一家,楼下楼上门面、牌匾装饰的五颜六色斑驳陆离,颇有几分大城市的繁华。使我明显感觉鳞次栉比的新建的高楼大厦多了一些。有古色古香式的设计,呈现着传统的色彩,青砖白墙雅致清幽。也有似俄罗斯风格的建筑,似有几分索菲亚教堂的特色,庄重典雅伟大高尚。望远看去似乎看不到县城的边缘。
7点半左右,县城街上的各式各样的人群也逐渐的多了起来,主要还是上班的、做小生意的人们最忙活的时候,萝北一个新一天就在这井然有序的忙碌中开始了。你看有些街面店的门前都已摆上了琳琅满目的货品,大多是些年货:水果、干果、鱼类等等生活用品和年货多了些,沿着街面不紧不慢地观看着,品种繁多真是令人应接不暇。
街上的环保工的帽檐上已结有不少的霜花,一看就知道他们已经在外工作多时了,深深感知道环保工人的那份爱护家乡的执着。
其实我一直认为自己是萝北县人,我出生在萝北县境内,归农垦系统管辖。很早就知道萝北县是以山得名,在这境内有个托萝山,设治因所在托萝山,故名“萝北”。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小兴安岭南麓与三江平原交汇处,东北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长达146.5公里。萝北有汉、朝鲜、满、回、蒙等19个少数民族。
萝北一望无际有着肥沃的黑土地,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四季蓝天碧水生态自然纯朴。假如你来萝北时从客就可以看到车上萝北嘟噜河湿地,辽阔无边的沼泽区是丹顶鹤、白鹤、黑白天鹅的故乡,鹭类、鹳类、雁类、鸭类等百种水禽在此繁衍生息。
萝北的独特地理环境、气候形成了萝北天然的绿色资源、森林资源、矿产、旅游资源集一身的富饶县。
说起旅游,我还清晰记得年轻时,第一次去萝北口岸旅游。那时还是在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小姑娘没有告知家人就骑着自行车去20多里多名山镇的黑龙江边玩耍,那时的萝口岸还未初见规模。只知道那天是星期二,是中苏口岸会晤的日子。我们站在江边看见两艘快艇有远驶近停靠在岸边,从船上下来苏联军人,其中为首的戴着大沿帽的苏联军官用生硬的中国话对我们说:“小姑娘你们好。”不时地还向我们招手示意。而今萝北名山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是与---俄罗斯阿穆尔杰特这对岸为国际客货运输口岸。它地处名山岛,边境贸易和旅游蓬勃发展又将是萝北经济的一次腾飞。
不知不觉得我已经走近县城的最深处。和全国其他城镇建设一样,发现这里也有城中村的景致,炊烟袅袅,排排红瓦平房,还有些新建的楼房。这就是正日新月异的萝北吧,兴许我下次来,萝北会是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
我兴致盎然一路下来,倒也不觉得疲惫,竟然已经到了界江大酒店的街边。冬阳已经完全跳跃上了东边的树梢。暖暖融融的晨煦吹去黎晨的寒气,慢慢地随辉拂开儿来。轻笼塞北新星边城,它似乎在说:萝北您早!
萝北您早!是的,我也发至心底地问候:萝北,您好!我的家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