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0-29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是原则上对仗是固定的,但有一点机动性,这样的词调比较多,也多是从律诗脱胎出来,但变动较《鹧鸪天》大些,如《西江月》: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
红日上花梢。睡梦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
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柳 永)
这首词的上下片头两句各六字,组成工整的两个对仗。前人作品中多数都是这样的格式,所以说原则上必须对仗,但并非要求绝对对仗。因为前人作品中也有不全对仗的。如: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
未解玉骢骄,我欲眠醉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
倚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 轼)
这词上片第一、二句对仗,下片不对仗。又如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
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
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张孝祥)
这首词上片头两句不对仗,下片头两句半对半不对。
再看《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 殊)
这词调下阕的前两句,一般要求对仗,但也有少数把对仗移到另外的位置上的,如:
惆怅梦里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红纱,
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
满身香雾簇朝霞。 (韦 庄)
这首词把对仗移到下阕的后两句去了。又如: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 轼)
这一首,上阕的前两句对仗,下阕的前两句不对仗。又如: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
隔篱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
卖瓜人过竹边村。 (辛弃疾)
这一首,上下阕的前两句全对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