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郭训民 于 2015-3-5 14:29 编辑
观太昊陵 郭训民 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有许多厚重的文化底蕴在那儿或展览着或掩埋着,一说去河南出差,我便对这些古老的中原文化产生了一种隐隐的向往。 今年春天应徐其广主任之邀,我和王浴海主编有幸去河南淮阳讲学,这才有机会一睹太昊陵的风采。那天徐主任和王主编去淮阳第一高级中学讲学,我在沈丘东方学校郭云堂校长的陪同下,跨过烟波浩淼的龙湖,沿着杨柳依依的步行街,我们一路谈笑着向太昊陵走去。 此时正值2月2到3月3的庙会,中外游人,南北客商齐聚淮阳,把那条并不宽阔的街道挤得满满当当的,这下可苦了开车的司机们,他们把喇叭按得都快冒烟了,可还是挪不了几步。大街上最兴隆的生意当然是香火,五里长街上摆满了各色香火纸钱,赶庙会的人们手持高香行色匆匆地赶往太昊陵,祈求伏羲爷赐福保平安。卖小吃的吆喝声,推销各种小玩意儿的叫卖声,算卦的小摊儿一个连着一个,后来才知道这儿是周易的发祥地,怪不得生意如此兴隆呢。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来到了太昊陵的大门前。单从大门看,它的气势并不是很大,远赶不上气势恢宏的故宫。及至走进去,才知道它久远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这太昊陵里供奉的是人类始祖伏羲爷,按辈分他是黄帝的兄长,他的坟茔就在太昊陵的后院里。 据导游介绍,这儿原来只有一座古坟和一个香火并不旺盛的庙宇,由于年久失修,庙院破落,蛛网满屋。大元年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率部与元军在此激战,明军大败,情急之下朱元璋仓惶逃进这座破落的古庙,撞破层层蛛网来到伏羲爷像前,倒身便拜,口中念念有词:“伏羲爷保佑,让我躲过此劫,待我夺得江山,定会为您重塑金身,再修庙宇!”说也奇怪,从里面冲出一只大蜘蛛,三下两下便把朱元璋撞破的蛛网重新结好,让人看不出一点破绽。元军追兵到此,见蛛网密布,杂草丛生,便向前方追去。后来,朱元璋夺得大明江山,他不忘承诺,不惜重金,大修伏羲庙,才留下了太昊陵的千古佳话。 进了前院,参天古树默立道旁,印证着这段古老而悠久的故事,来到大殿门前,古香古色的门脸上方,挂着江泽民、朱镕基、李鹏等国家前领导人书写的匾牌。我们满怀恭敬地走进大殿,金身的伏羲爷正堂端坐,身旁的小童尽心侍奉,我们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洪荒混沌的年代。进大门,越二门,过三门,最后来到了后殿,这儿有一个巨大的坟丘,这土坟足有十七八米高,堪称中国的土坟之最。在这座古坟里长眠的就是伏羲爷,坟前的古柏早被香火烤干,残留着光秃秃的枝干。坟前有一个很大的烧纸场,只见那里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无数的信男善女正磕头叩拜,祈祷伏羲爷保佑他们幸福平安。我看到大多数中年妇女们进一殿叩拜一次,她们带着不同的心态和企求,在神佛面前却是一样的虔诚。 庙内响起激越的锣鼓声,奔放悠扬的豫剧唱腔传过来,令人内心涌起一阵激动,一支支舞龙耍狮的队伍在庙内的空地上卖力地表演着,引得许多人驻足观看,我们继续走着看着,一个奇怪的现象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后殿的一棵光秃秃的枯柏树的大杈间,竟长出一股新枝来,粗壮的树枝向四周伸展着。导游小姐语出惊人:这树是毛泽东的化身。她说,毛主席生前一直想到太昊陵来看看,终因工作太忙未能实现,1976年9月9日老人家去世后,他的英灵便来到了太昊陵,在大殿前为全国人民祈福,恳求伏羲爷保佑全国人民平平安安,无灾无难。叩拜后他便隐居在这棵枯柏杈上。人们惊奇地发现,那棵枯干多年的树杈仿佛在一夜之间,长出了一株檀树枝丫,而这种树只有韶山冲才有。这树枝丫经过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已有碗口粗了,枯树新枝,况且是毛泽东主席家乡独有的树种,人们便纷纷传说这是毛泽东的化身。故事的真假我们无须考证,但单凭这树的年轮和树种就足以让人生出种种猜测,它也为这座古老的庙宇增添了新的神秘色彩。 我和郭云堂校长马不停蹄地游走,一进进院落,一座座殿堂,一尊尊佛像从我们视线中进进出出,我们惊叹,我们感动,我们震撼,我们这个民族太伟大了,我们的历史太悠久了。作为伏羲的后人,我们要继承先祖的遗志,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学习科学发展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人民生活更加和谐,让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焕发出更新的青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