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一堂翁

【揄扬诗课第308期】浣溪沙----裹粽,依顾夐词例

[复制链接]

1246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86882
QQ
发表于 2022-5-29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劲赏一堂翁老先生的佳作!又到端午节了,年年都要为此写诗,写不尽的端午诗词作品。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等最佳的节日,为此写诗是为端午节丰富中国古今的端午节文化,意境传承了几年年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阳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1-4]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9]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两个标志性习俗是扒龙舟和食粽。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
      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关于龙的传说,在《路史》等著作中有相关记载:“天皇氏骧首、鳞身”。《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河图》:“五龙见教,天皇被迹。”荣氏注曰:“五龙治在五方,为五方神。”《春秋命历序》:“(五龙)父子分治五方”。上古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在图腾时期,四支族的四龙各治一方,而以团族的一龙为中央共主,所以有五龙分治五方之说(闻一多《端午考》)。这些龙的历史传说,其实即是源于上古吴越先民对龙的崇拜与信仰。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演变为汉族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一堂翁老想先生写的上片很形象地介绍了老先生的老伴是如何包粽子的,也介绍了粽子的材料、原料和色彩与味道。
      下片借用了屈原的诗语表达屈原一生心怀祖国和人民而勇于求索勇于斗争的精神永不停歇的斗志。两千多年来,正如先生所言屈原是中国文学诗词与英雄的象征,也是中国文明的精灵!所以老先生借用屈原的诗语评价屈原是非常恰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6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86882
QQ
发表于 2022-5-29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劲赏一堂翁老先生的佳作!又到端午节了,年年都要为此写诗,写不尽的端午诗词作品。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等最佳的节日,为此写诗是为端午节丰富中国古今的端午节文化,意境传承了几年年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阳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1-4]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9]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两个标志性习俗是扒龙舟和食粽。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
      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关于龙的传说,在《路史》等著作中有相关记载:“天皇氏骧首、鳞身”。《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河图》:“五龙见教,天皇被迹。”荣氏注曰:“五龙治在五方,为五方神。”《春秋命历序》:“(五龙)父子分治五方”。上古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在图腾时期,四支族的四龙各治一方,而以团族的一龙为中央共主,所以有五龙分治五方之说(闻一多《端午考》)。这些龙的历史传说,其实即是源于上古吴越先民对龙的崇拜与信仰。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演变为汉族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一堂翁老想先生写的上片很形象地介绍了老先生的老伴是如何包粽子的,也介绍了粽子的材料、原料和色彩与味道。
      下片借用了屈原的诗语表达屈原一生心怀祖国和人民而勇于求索勇于斗争的精神永不停歇的斗志。两千多年来,正如先生所言屈原是中国文学诗词与英雄的象征,也是中国文明的精灵!所以老先生借用屈原的诗语评价屈原是非常恰当的!再也没有其他任何诗语能这样最精准地评价屈原的文化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6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86882
QQ
发表于 2022-5-29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劲赏一堂翁老先生的佳作!又到端午节了,年年都要为此写诗,写不尽的端午诗词作品。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等最佳的节日,为此写诗是为端午节丰富中国古今的端午节文化,意境传承了几年年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阳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1-4]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9]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两个标志性习俗是扒龙舟和食粽。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
      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关于龙的传说,在《路史》等著作中有相关记载:“天皇氏骧首、鳞身”。《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河图》:“五龙见教,天皇被迹。”荣氏注曰:“五龙治在五方,为五方神。”《春秋命历序》:“(五龙)父子分治五方”。上古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在图腾时期,四支族的四龙各治一方,而以团族的一龙为中央共主,所以有五龙分治五方之说(闻一多《端午考》)。这些龙的历史传说,其实即是源于上古吴越先民对龙的崇拜与信仰。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演变为汉族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一堂翁老想先生写的上片很形象地介绍了老先生的老伴是如何包粽子的,也介绍了粽子的材料、原料和色彩与味道。
      下片借用了屈原的诗语表达屈原一生心怀祖国和人民而勇于求索勇于斗争的精神永不停歇的斗志。两千多年来,正如先生所言屈原是中国文学诗词与英雄的象征,也是中国文明的精灵!所以老先生借用屈原的诗语评价屈原是非常恰当的!再也没有其他任何诗语能这样最精准地评价屈原的文化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6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86882
QQ
发表于 2022-5-29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劲赏一堂翁老先生的佳作!又到端午节了,年年都要为此写诗,写不尽的端午诗词作品。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等最佳的节日,为此写诗是为端午节丰富中国古今的端午节文化,意境传承了几年年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阳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1-4]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9]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两个标志性习俗是扒龙舟和食粽。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
      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关于龙的传说,在《路史》等著作中有相关记载:“天皇氏骧首、鳞身”。《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河图》:“五龙见教,天皇被迹。”荣氏注曰:“五龙治在五方,为五方神。”《春秋命历序》:“(五龙)父子分治五方”。上古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在图腾时期,四支族的四龙各治一方,而以团族的一龙为中央共主,所以有五龙分治五方之说(闻一多《端午考》)。这些龙的历史传说,其实即是源于上古吴越先民对龙的崇拜与信仰。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演变为汉族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一堂翁老想先生写的上片很形象地介绍了老先生的老伴是如何包粽子的,也介绍了粽子的材料、原料和色彩与味道。
      下片借用了屈原的诗语表达屈原一生心怀祖国和人民而勇于求索勇于斗争的精神永不停歇的斗志。两千多年来,正如先生所言屈原是中国文学诗词与英雄的象征,也是中国文明的精灵!所以老先生借用屈原的诗语评价屈原是非常恰当的!再也没有其他任何诗语能这样最精准地评价屈原的文化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6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86882
QQ
发表于 2022-5-29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劲赏一堂翁老先生的佳作!又到端午节了,年年都要为此写诗,写不尽的端午诗词作品。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等最佳的节日,为此写诗是为端午节丰富中国古今的端午节文化,意境传承了几年年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阳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1-4]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9]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两个标志性习俗是扒龙舟和食粽。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
      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关于龙的传说,在《路史》等著作中有相关记载:“天皇氏骧首、鳞身”。《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河图》:“五龙见教,天皇被迹。”荣氏注曰:“五龙治在五方,为五方神。”《春秋命历序》:“(五龙)父子分治五方”。上古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在图腾时期,四支族的四龙各治一方,而以团族的一龙为中央共主,所以有五龙分治五方之说(闻一多《端午考》)。这些龙的历史传说,其实即是源于上古吴越先民对龙的崇拜与信仰。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演变为汉族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一堂翁老想先生写的上片很形象地介绍了老先生的老伴是如何包粽子的,也介绍了粽子的材料、原料和色彩与味道。
      下片借用了屈原的诗语表达屈原一生心怀祖国和人民而勇于求索勇于斗争的精神永不停歇的斗志。两千多年来,正如先生所言屈原是中国文学诗词与英雄的象征,也是中国文明的精灵!所以老先生借用屈原的诗语评价屈原是非常恰当的!再也没有其他任何诗语能这样最精准地评价屈原的文化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6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86882
QQ
发表于 2022-5-29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劲赏一堂翁老先生的佳作!又到端午节了,年年都要为此写诗,写不尽的端午诗词作品。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等最佳的节日,为此写诗是为端午节丰富中国古今的端午节文化,意境传承了几年年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阳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1-4]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9]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两个标志性习俗是扒龙舟和食粽。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
      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关于龙的传说,在《路史》等著作中有相关记载:“天皇氏骧首、鳞身”。《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河图》:“五龙见教,天皇被迹。”荣氏注曰:“五龙治在五方,为五方神。”《春秋命历序》:“(五龙)父子分治五方”。上古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在图腾时期,四支族的四龙各治一方,而以团族的一龙为中央共主,所以有五龙分治五方之说(闻一多《端午考》)。这些龙的历史传说,其实即是源于上古吴越先民对龙的崇拜与信仰。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演变为汉族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一堂翁老想先生写的上片很形象地介绍了老先生的老伴是如何包粽子的,也介绍了粽子的材料、原料和色彩与味道。
      下片借用了屈原的诗语表达屈原一生心怀祖国和人民而勇于求索勇于斗争的精神永不停歇的斗志。两千多年来,正如先生所言屈原是中国文学诗词与英雄的象征,也是中国文明的精灵!所以老先生借用屈原的诗语评价屈原是非常恰当的!再也没有其他任何诗语能这样最精准地评价屈原的文化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6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86882
QQ
发表于 2022-5-29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劲赏一堂翁老先生的佳作!又到端午节了,年年都要为此写诗,写不尽的端午诗词作品。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等最佳的节日,为此写诗是为端午节丰富中国古今的端午节文化,意境传承了几年年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阳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1-4]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9]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两个标志性习俗是扒龙舟和食粽。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
      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关于龙的传说,在《路史》等著作中有相关记载:“天皇氏骧首、鳞身”。《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河图》:“五龙见教,天皇被迹。”荣氏注曰:“五龙治在五方,为五方神。”《春秋命历序》:“(五龙)父子分治五方”。上古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在图腾时期,四支族的四龙各治一方,而以团族的一龙为中央共主,所以有五龙分治五方之说(闻一多《端午考》)。这些龙的历史传说,其实即是源于上古吴越先民对龙的崇拜与信仰。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演变为汉族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一堂翁老想先生写的上片很形象地介绍了老先生的老伴是如何包粽子的,也介绍了粽子的材料、原料和色彩与味道。
      下片借用了屈原的诗语表达屈原一生心怀祖国和人民而勇于求索勇于斗争的精神永不停歇的斗志。两千多年来,正如先生所言屈原是中国文学诗词与英雄的象征,也是中国文明的精灵!所以老先生借用屈原的诗语评价屈原是非常恰当的!再也没有其他任何诗语能这样最精准地评价屈原的文化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6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86882
QQ
发表于 2022-5-29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劲赏一堂翁老先生的佳作!又到端午节了,年年都要为此写诗,写不尽的端午诗词作品。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等最佳的节日,为此写诗是为端午节丰富中国古今的端午节文化,意境传承了几年年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阳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1-4]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9]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两个标志性习俗是扒龙舟和食粽。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
      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关于龙的传说,在《路史》等著作中有相关记载:“天皇氏骧首、鳞身”。《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河图》:“五龙见教,天皇被迹。”荣氏注曰:“五龙治在五方,为五方神。”《春秋命历序》:“(五龙)父子分治五方”。上古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在图腾时期,四支族的四龙各治一方,而以团族的一龙为中央共主,所以有五龙分治五方之说(闻一多《端午考》)。这些龙的历史传说,其实即是源于上古吴越先民对龙的崇拜与信仰。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演变为汉族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一堂翁老想先生写的上片很形象地介绍了老先生的老伴是如何包粽子的,也介绍了粽子的材料、原料和色彩与味道。
      下片借用了屈原的诗语表达屈原一生心怀祖国和人民而勇于求索勇于斗争的精神永不停歇的斗志。两千多年来,正如先生所言屈原是中国文学诗词与英雄的象征,也是中国文明的精灵!所以老先生借用屈原的诗语评价屈原是非常恰当的!再也没有其他任何诗语能这样最精准地评价屈原的文化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6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86882
QQ
发表于 2022-5-29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劲赏一堂翁老先生的佳作!又到端午节了,年年都要为此写诗,写不尽的端午诗词作品。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等最佳的节日,为此写诗是为端午节丰富中国古今的端午节文化,意境传承了几年年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阳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1-4]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9]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两个标志性习俗是扒龙舟和食粽。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
      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关于龙的传说,在《路史》等著作中有相关记载:“天皇氏骧首、鳞身”。《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河图》:“五龙见教,天皇被迹。”荣氏注曰:“五龙治在五方,为五方神。”《春秋命历序》:“(五龙)父子分治五方”。上古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在图腾时期,四支族的四龙各治一方,而以团族的一龙为中央共主,所以有五龙分治五方之说(闻一多《端午考》)。这些龙的历史传说,其实即是源于上古吴越先民对龙的崇拜与信仰。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演变为汉族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一堂翁老想先生写的上片很形象地介绍了老先生的老伴是如何包粽子的,也介绍了粽子的材料、原料和色彩与味道。
      下片借用了屈原的诗语表达屈原一生心怀祖国和人民而勇于求索勇于斗争的精神永不停歇的斗志。两千多年来,正如先生所言屈原是中国文学诗词与英雄的象征,也是中国文明的精灵!所以老先生借用屈原的诗语评价屈原是非常恰当的!再也没有其他任何诗语能这样最精准地评价屈原的文化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6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86882
QQ
发表于 2022-5-29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劲赏一堂翁老先生的佳作!又到端午节了,年年都要为此写诗,写不尽的端午诗词作品。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等最佳的节日,为此写诗是为端午节丰富中国古今的端午节文化,意境传承了几年年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阳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1-4]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9]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两个标志性习俗是扒龙舟和食粽。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
      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关于龙的传说,在《路史》等著作中有相关记载:“天皇氏骧首、鳞身”。《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河图》:“五龙见教,天皇被迹。”荣氏注曰:“五龙治在五方,为五方神。”《春秋命历序》:“(五龙)父子分治五方”。上古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在图腾时期,四支族的四龙各治一方,而以团族的一龙为中央共主,所以有五龙分治五方之说(闻一多《端午考》)。这些龙的历史传说,其实即是源于上古吴越先民对龙的崇拜与信仰。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演变为汉族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一堂翁老想先生写的上片很形象地介绍了老先生的老伴是如何包粽子的,也介绍了粽子的材料、原料和色彩与味道。
      下片借用了屈原的诗语表达屈原一生心怀祖国和人民而勇于求索勇于斗争的精神永不停歇的斗志。两千多年来,正如先生所言屈原是中国文学诗词与英雄的象征,也是中国文明的精灵!所以老先生借用屈原的诗语评价屈原是非常恰当的!再也没有其他任何诗语能这样最精准地评价屈原的文化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9-20 09: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