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付之作---涉县梯田赋 (韵依中华新韵)
兹处太行深处,河北西南。东连武安,西临黎城;南望安阳,北接左权。四域皆有山,千山现梯田。俨然为“中国第二长城”,世界一大奇观。登巅望远,条条青龙,处山谷而蜿蜒;临低查微,颗颗黑枣,沐日月则光鲜。山民淳朴,生态自然。典型当属王金庄,妙绝尘寰。四时各异,众客流连。油菜秀春色,花椒香夏天。黄谷润秋景,红柿满冬山。多层景观,充盈满目;田园锦绣,书写佳篇。风清气爽,云绕民欢。时时关注,暗暗情牵。忆往昔,辈辈勤恳,三餐不保;看今朝,策策落实,四季梦圆。山清水秀,果硕天蓝。
观夫涉县梯田,百层上下,万亩纵横。土层薄,落差大;条件艰,谷物丰。民以旱作,山以田名。元代先民,建田首功。垒石筑堰,层层巧作;迎风运土,处处细耕。代代繁衍,世世相承。荒山任雕琢,汗水自不停。堪怜康乾盛世,太平久,梯田增。最喜新中国,各级重视,全民融情。兴修梯田,成绩丰盈。山盘道凿,坝筑窖成。苗耸翠,水晶莹。田边栽树,山顶植松。 增收有希望,天梯愿攀登。
至于今日,保护梯田系统,深得民心。政府有规划,山农更辛勤。游客声不断,摄影景长存。农业传承续,民众圆梦真。
注: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
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地处太行山东麓。涉县境内均为山地,全县旱作梯田总面积达21万亩。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规模的梯田位于井店镇王金庄,梯田面积1.2万亩,分为5万余块,土层厚的不足0.5米,薄的仅0.2米,石堰长度近万华里,高低落差近500米。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涉县山民挑战自然、战胜自然,一代代在此繁衍生息。1990年,涉县旱作梯田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为“世界一大奇迹”“中国第二长城”。
涉县旱作梯田建造历史悠久。据考证,从元代初期就有人开始修建梯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修建进度也在不断加快,尤其到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因较长时间社会安定,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修田造地数量较大。
涉县梯田展现了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结合,在山巅登高望远,用石头垒起的梯田,犹如一条条巨龙蜿蜒起伏在座座山谷,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各种姿态。梯田里农林作物丰富多样,谷子、玉米、花椒、柿子、黑枣等漫山遍野,各类瓜果点缀在万亩梯田里,呈现春华秋实的壮丽景象,迸发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展现出震撼人心的大地艺术。目前,以王金庄为核心的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在促进地方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稳定繁荣,以及在发展休闲农业、维持生态安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农业意识的淡漠,这种传承至今的珍贵、独特的农业系统正面临发展困境。目前,涉县人民政府按照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求,已出台了《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保护管理办法》,制定了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保护与发展专项规划。通过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传统旱作梯田系统的文化传承以及与休闲农业的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让这一具有重要价值的农业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