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以上两句诗出自鲁迅七律《自嘲》,下联含意明确,在理解上不存在异议。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上联“千夫指”三字上,人们往往把它理解成“千夫”指敌人群体,“指”是“指责”,全句意思就是“横眉冷冰冰地蔑视来之众多敌人的谴责”。
当然,如果把这个句子独立起来理解,这样解释是成立的。但是,这个句子出现在律诗的颈联中,需要上下联字字对仗。若是把上联的“指”字理解成动词“指责”,显然不能和下联的名词“牛”字对仗。众所周知,鲁迅的律诗造诣很高,不可能在对仗上出现如此低级的差错。
要解决上下联的尾字对仗问题,诗句中的“千夫”只能作人民群体、群众解释;然后“指”字也不能理解为动词,而是名词性词组或名词性偏正结构——“……所指的那个人”(即千夫或群众所指的那个人,即反面人物的头头、代表)。这样的理解虽然在词汇学上把单纯词变成了隐形复合词,不像下联“牛”字那么单纯,但是,重要的是把动词变成了名词,既解决了词性不对仗的问题,又不影响诗意的理解。
全联的解释便是:
横眉冷冰冰地蔑视众人谴责的那个人;
低头甘愿充当放牛娃手牵着的那头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