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欣赏~~
王安石十首唯美五言诗,一句一景,充满诗情画意。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五绝语言简洁,朴实。短短二十个字,从梅花的高洁幽香写起,表现了数枝寒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品格。作者对梅花的形象没有过多加以描绘,但是诗意却表现出独特的曲折含蓄,很有深致、耐人寻味。这里将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与人的孤立无援相比拟,可谓是寄寓深远。
诗的前两句写墙角的梅花不惧严寒,在那里傲然独放着,而“墙角”这个词语突出了数枝梅独守芳华不张扬的品质。用梅花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不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的姿态,表现出作者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政治主张的态度。“独自开”再一次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既是写梅花的品质,又是反映人品。这首诗的后两句重点放在写梅花的幽香上,“遥知”说明梅花的香气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这是从嗅觉上着笔。“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沁人心脾,从而赞扬其高贵的品格。
这首诗善于在意境上自出新意,寓意深远,曾一度被后人所效仿。
题齐安壁
【宋】王安石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溪云。
这首小诗描绘了春天的山川风物,展现出春天一派蓬勃生机以及诗人对春天风光的喜爱之情。
在初春时节,阳光明净,映照着远处的山峦,春风送暖,花草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大自然处处充满了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情。诗的第一句写青山和太阳。晴空万里,日光明净。第二句写草木。给大地带来春色的,除了春日,便是春风。第三句写残梅。暗含了诗人对梅花迎雪傲霜精神的高度赞扬。第四句写麦子在春天的长势良好,并巧用“一溪云”这三个字来形容,以“涨”字作呼应,给人一种波涛汹涌的气势,使麦浪的画面更加生动形象。这四句诗都是极目所见,各以最为简练的语言组合出色彩丰富的景物特色,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这首诗语言准确传神,巧用比喻,工巧别致,使整体画面流动优美。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天图画,而且使人大有身临其境之感,不知不觉地陶醉在其中。
染云
【宋】王安石
染云为柳叶,剪水作梨花。
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
这首诗是王安石极为精巧的咏物抒情作品之一,其内容颇见巧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出了一年中美好的时光。作者发挥巧妙的联想将柳叶的柔嫩,比喻成用轻柔的云染色而成。又将梨花的洁白清亮,比喻成是用清澈的水剪裁出来的。因为作者欣喜地看到这一切,所以能巧妙写出春天的景色变化,而且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若不是春风这个能工巧匠,又怎么会有这一年伊始的美好光景呢?
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唯美,尤其“染”“剪”字用得更是精妙,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出春风给大自然所带来的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南浦
【宋】王安石
南浦随花去,回舟路已迷。
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
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寓居金陵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南浦河周边的景物。作者在南浦水中泛舟,一路循着花香悠然前行观赏,因为沉醉在花香中,所以不知不觉在回来时迷了路。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将自己融于大自然之中的情景,其意境明净空灵,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将南浦的景物描绘得清新而雅丽。诗中的后两句“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更显状物的精妙,虽然没找到花香的源头,但落日、画桥相映成趣的美好,使其意境更加幽远,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题舫子
【宋】王安石
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景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归隐以后的生活场景。整首诗内容简洁,字句虽少,但容量极大,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前两句写出了江边景色美好令人流连忘返,后两句描绘岸边小黄牛悠闲吃草,沙洲上白鸥嬉戏飞翔,意在增强江边景色的迷人画面,并且诗中采用两个对偶句形式,更加精练了丰富的内容。“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中“草”对“沙”,都作实字用,更显得短而有力。诗中使用了鲜明的色彩词,刻画出一种忘我的境界。“分”和“占”二字尤为精彩传神,其笔力高妙。字句之外,更富有诗意的情趣。作者根据自己的想象,以及略带童真气的笔调,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图画,同时表达出一种人与自然所构建的和谐之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