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朱梅香 于 2023-5-9 16:28 编辑
同学之情浓如酒
赏析李稳贤先生〔越调•小桃红〕老同学歌厅一聚
朱梅香(江西)
当年共圆求学梦,今朝举杯续前缘。时光荏冉,岁月如歌,回首同学生涯,我们不仅收获了学业,更收获了友谊!回顾那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同窗欢聚是个令人难忘、令人高兴、令人幸福的日子。在这美丽的季节,正如一首歌所唱"再过20年,咱们来相会"。我们来看看李稳贤老师是怎样描写同学欢聚之情形。
〔越调•小桃红〕老同学歌厅一聚
作者/李稳贤(陕西)
胭脂铺路雪跟风,垂柳别春梦。燕舞莺歌助人兴,步匆匆,一呼聚意争相应。酒后一脸红,秦腔三声吼,都变六龄童。
首句:“胭脂铺路雪跟风,垂柳别春梦。”作者交待了同学欢聚的季节。把落花满地柳絮满天的暮春时节,描摹得如诗如画赏心悦目。更让人感到落花时节又逢君的凄美。也有花会落人会老的暗喻,絮会飘飞人会离散,有分离的忧愁,才有相聚的欢乐。恰同学少年,是多么美好,多么迷人,多么难忘。但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不流的江水,没有不分的同学。唯有折柳送别,相期重聚,共忆春梦。“燕舞莺歌助人兴,”作者用拟人的笔法,说明只有心中快乐方有万物同欢的道理。在这春光明媚,繁华似锦,国泰民安的美丽时刻,能欢聚一堂,真是锦上添花,梅开二度。“步匆匆,”三十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谁不感慨万千心潮澎湃,最是人间留不住的是时间。朱自清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一呼聚意争相应。”是啊,几十年的分别,多想回首往事重温旧梦,说说当年欲仗剑走天涯,豪情千万丈的壮志雄心。诉诉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艰苦奋斗心路历程。只要有人肯做火车头领队,就能一呼百应,勇跃向前。“酒后一脸红,秦腔三声吼,都变六龄童。”是的,人人手握一张生命的单程票,一旦出发,皆无归程。真是人生几何,譬如朝露。老了只见朱颜辞镜花辞树,一夜春寒雪补妆的景况。人到六十岁总爱怀旧,一朝同学欢聚,共把青春的梦再做一遍,便觉得抓在手里的时光越来越少,记在心里的背影越来越淡。从而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怎不高吼再活五百年,怎不难舍难分而一醉方休,变做孩童。
同学欢聚一堂,是个永不褪色的话题,最能引起读者共鸣。因为人到六十岁以后,脚下的道路不再曲曲折折,眼中的风景也不再花红柳绿。容颜在一天天的变老,身体在一天天的衰弱。才知道什么是珍惜眼前,什么是活在当下。才知道除了健康,一切都是浮云。剩下的是一份沉稳,一份恬静,心无芥蒂,眼无风雨。所以李老师这首〔越调•小桃红〕老同学歌厅一聚之曲,入情入心还入骨,让人有旧情流水尽,往事薄云回的感觉。并总结以下几点写作特点。
一、点到为止
用词遣句惜墨如金,只是轻轻触及话题的边缘,而不深入谈论,让读者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作者含而不露蕴藉隽永意味深长的写作技巧值得借鉴。“胭脂铺路雪跟风”作者不直接写落花成堆,柳絮飞舞。用夸饰就巧,错接连环的笔法,使小令跌宕有致,曲径通幽。
二、思维跳跃
不依照逻辑步骤,直接推而广之跳到相关的内容。“酒后一脸红,秦腔三声吼,都变六龄童。”寥寥几笔,就把人从成败得失全部包容其中,博大辽阔如海的暮年,跳跃到清源洁流单纯可爱美如溪水的童年。
三、别具一格
整首曲没有繁华似梦总无凭,断肠声里忆平生的老生常谈。没有烦忧来故故,岁月去堂堂的伤心感叹。没有锦书凤纸欲成烟,人生何处是当年的庸人自苦。而是回归童年初心不改,永葆赤子之心的夙愿。
李老师是心闲懒问红尘事,淡泊犹贪笔墨香的文人雅士,他为师为官几十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纵横谈以忘形健,衰飒心因得句雄。给别人一个微笑,给自己一个拥抱;给生活一份感激,给心情一份鼓励。他笔下的同学之情浓如酒,沉醉了读者,惊艳了时光,温暖了岁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