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程旭

谈写诗

[复制链接]

3441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13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0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的章法固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平起、顺承、跳转、妙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1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13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0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起,就是起头的时候尽量心情平静,不要一下笔就风起云涌。那样往往会后继乏力。只要抓住问题要害,轻轻地开了头就可以了。(1、起句;要生动,突兀wù。能统领全篇,紧扣主题,有吸引力,能打动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1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13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0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顺承,和律诗一样,就是尽量承接的自然,缓缓地把感情向上推。(是前文的继续。一般的诗的第一层意思在这里完成。绝句第二句,律诗第二联【颔联】为承句。或承意或承景。要与上句【联】相衔接。这不可松泛。同时又为下句做好铺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1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13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0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荡开,造就波澜。(就是变化,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有跌荡起伏,以免平铺直叙xù。如果起,承句【联】是写景。转句便开始抒情或议论。或者前面是抒情,那么转句就要转向写景或议论。要为结束主题做好准备,绝句第三句律诗第三联【颈联】为转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1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13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0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合,好比抖包袱。尾句一出,中心亮明了,使人眼前一亮,然后拍案叫绝。(也叫结句是最关键的,绝句的第四句,律诗的尾联为合句。它是全诗的概括和总结。在意境上要起到升华的作用,但尽量做到不能把话说完,要留余味。语尽而意无穷。从整体上看,律诗的起承转合没有绝句那样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1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13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0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以杜牧的《赤壁》为例来说明一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1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13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0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1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13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0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知道,赤壁是个古战场。自古写这个题材的很多,但我以为杜牧的这一首与众多的同题材作品不同,有着极其经典巧妙的构思,起句交代作品所描写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捡到一块废铁,这是一块埋藏于沙土下面的折断了的戟【jǐ】,是一种武器,承接句进一步交代说,自己回家去清洗打磨,认出是古时留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1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13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0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是什么时候的东西,作者没有讲。但因为题目里交代了"赤壁”二字,我们知道是三国时期的。这样,就顺便扣上了赤壁古战场这样的题。第三句转折,就是典型的雅转.作者在这里做了一个假设,假如东风不帮助周郎的话(会怎么样呢)?尾包合的甚为有意思,作者不说战争的结局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而避重就轻地说二乔的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1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13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0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是什么时候的东西,作者没有讲。但因为题目里交代了"赤壁”二字,我们知道是三国时期的。这样,就顺便扣上了赤壁古战场这样的题。第三句转折,就是典型的雅转.作者在这里做了一个假设,假如东风不帮助周郎的话(会怎么样呢)?尾包合的甚为有意思,作者不说战争的结局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而避重就轻地说二乔的命运。关于赤壁之战的种种说法,我们不用在这里详加陈述,二乔的结局在这里代指了战争的结局,这是诗这种文体所特有的方法。这里不仅有象征,而且有假设。全诗的技巧也主要体现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0 00: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