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3|回复: 12

鲁迅旧体诗浅探 网络文摘

[复制链接]

1421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副首版

辞赋鉴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13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8-25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鲁迅先生的诗歌创作可大致分为青年时期、壮年时期、晚年时期三个阶段。鲁迅的旧体诗首作于1900年,而先生最后一首旧体诗歌作于1935年秋。时间跨越先生去乡求学、赴日返国、职场奔波、文坛擎旗多半个个生涯。家国情怀、事痕时恨是鲁迅诗歌的主要内容。对应的社会人生境际遇十分丰富:家道中落,清廷衰微,社会动荡,离乡背井,赴日留学,军阀混战,流离奔波,社会黑暗,白色恐怖,社会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崛起等等。鲁迅的诗歌就是在这样一个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创作的。如果说人是一个关于时光和灵魂的函数式,那么鲁迅诗歌就是鲁迅人生在这些时光节点的函数值的组成部分。诗歌是心灵的反映,是社会的镜子。鲁迅先生的诗歌概莫能外。鲁迅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的特点简要概括之------强烈的现实关照,强烈的爱憎情感,愤世嫉时,“抗世违世情”。其诗几无风华雪月无病呻吟之作。我以为鲁迅旧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轻意境重事理,典故等多种修辞手段运用,同时,鲁迅旧体诗歌中意向丰富,与楚辞中意象相同的也不少。这里我将对鲁迅旧体诗的创作概况和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色展开简要的叙述。
鲁迅旧体诗的思想内容
一、青少年时期的旧体诗歌思想内容
青少年期间鲁迅共创作旧体诗歌八题十二首,其中体裁有律诗绝句楚辞体等,《别诸弟》一题使用两次共六首。咏花的七律一题四首。
鲁迅出生和成长的青少年期间,大清帝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衰落危亡之中。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老大帝国的统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西学东渐、社会救亡的探索洋务运动等活动已经展开。随后的甲午海战、百日维新、八国联军进京等一系列近代史上的著名事变,极大地改变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状态和社会面貌。鲁迅的青少年时期,是中国处于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期,是风云激荡和社会救亡探索和实践兴起同发展的时期。
鲁迅出生时,作为曾经大家族的周氏门庭已经中落,由大户而为小康之家。因鲁迅祖父涉科场弊案,小康之家的生活状态继而不保,原有的几十亩水田也丧失殆尽。后,鲁迅父亲在沉郁之中患病。“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每天,出于质铺和药店里”(《呐喊。自序》),至此鲁迅的家陷入困顿。
鲁迅在这个阶段和在此之前,经历了童年三味书屋的私塾教育、父亲亡故、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求学、赴日本留学等事迹。
以上掠影式概貌,是鲁迅走上文学创作路的时代和家庭大小背景。
鲁迅创作的旧体诗歌中,可查最早的是创作于1900年的七言绝句《别诸弟三首》。三首诗歌分别写出了谋生的无奈、离乡的愁苦,以及对弟弟的思念。值得注意的是,三首诗歌中除了浓浓的恋亲怀乡情感外,还有鲁迅自己对“文章”的认识。第三首,诗中有“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语。这表明,鲁迅认为——“文章”的创作和社会功用的发挥,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并不决定于天命。传统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文章的得失是由天命决定的。鲁迅的这种“文章”观,显示出鲁迅的独立思考和对传统观点的反动。在这里也可以看到一个战士,对定势的传统文化观的否定。从这种否定中蕴藏的斗争精神和反对的勇气,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文化巨人的最早思想线索。
1900年鲁迅创作了咏物的《莲蓬人》七律,这首诗,作者通过对秋日莲蓬的咏唱,表达了诗人崇尚高洁淡泊朴素的精神品质。“扫除腻粉呈风骨,退却红衣学淡妆”——这里是作者对风骨和淡泊的的赞美。“好向濂溪称净直,莫随残叶堕寒塘”——这是作者的自勉和价值追求,以物喻己,由莲蓬推及到人,作人就要净直挺立,不能象荷叶零落于寒塘。这样的诗句也可以看着是鲁迅在20岁的人格追求宣言——要做高洁的人。
《庚子送灶即事》写于1901年。该诗歌叙说了1901年庚子日送灶神的祭典,反映出当时鲁迅家庭的困顿和贫穷,其中似有不平怨气。“典衣供瓣香”和“岂独少黄羊”句,道出了家道没落的无奈。同期,鲁迅还创作了《祭书神文》。这首诗歌是长短句相间的楚辞体。“宁召书癖兮来诗囚”等诗句,反映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高蹈读书志气以及对庸俗豪门富户的不屑。上两首诗歌均是鲁迅的即兴作,诗中透出困顿中的进取,窘境里脱俗。于感叹中可见作者积极上进的情怀。
1901年鲁迅先生作第二题为《别诸弟三首》的七言绝句(又名《和》)。第一次同题诗歌鲁迅二弟周作人以同韵相答,而这三首七绝则是鲁迅对弟弟唱答的回答。各自唱答同韵。该题诗歌主要抒发的是作者的恋家乡叹离别的情绪。在离愁别恨中透出浓厚的兄弟情义。
同年,鲁迅创作了次韵七律《惜花四首》。这四首排律以花为主题,围绕花的谢落、护花、赏花、花美等要素咏唱,表现出了鲁迅先生的闲情逸致和审美趣味,这似乎合上现在一个潮流词汇“文青”,诗歌中有少年的愁感和青春的情致。这样的诗歌在鲁迅诗歌中是绝无仅有的。不过,咏花的名目之下,鲁迅的诗句也有弦外之音的。“增惆怅”句,似指人生之无奈。“偏多嫉”句则有对女性的同情。
鲁迅在青少年期间创作的最知名的诗歌是《自题小像》,这首诗歌原编入中学语文教材,
现录于下: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首句即表达了作者的强烈的爱国热忱,心灵不能逃避爱之箭,对祖国的爱成为作者的宿命。第二句写“故园”的黑暗,实指祖国的封建统治的坚固和腐朽。最后两句是作者献身革命的宣言。
这首诗,是作者的断发明志之诗。诗里鲁迅第一次把“小我”和“大我”联系起来,把个体的我和民族共同体的命运联系起来。诗歌真实地反映了作者接受民主主义思想后的心灵升华。诗中流露出作者炽热的情感,满怀的忧伤和救赎情结。同时,在诗歌里我们也看到了诗人的魂灵的跃进。诗歌的末句发出了献身革命血荐轩辕的高亢誓言。此音慷慨激越振聋发聩。细观后来的生活创作路径,先生确是一直践行着这誓言的。
《[附]战哉歌》作于1903年,诗歌以楚辞体,宣扬斯巴达战士的反抗侵略为国牺牲的精神,激励同胞保卫祖国。
     鲁迅青少年时期的诗歌是其诗歌创作的发端。总读鲁迅青少年时期的旧体诗歌所涉题旨,大多还是离愁别恨少年情怀,以及记事小品和些许闲情。其视野并不开阔,关联的社会生活内容也较小。但,这些诗歌已经道出了诗人伟大人生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样的诗句,真实体现了作者报效祖国的赤子心灵。
二、鲁迅壮年时期的旧体诗歌思想内容
鲁迅赴日留学,于1909年返国。先生其后在家乡、南京、北京、厦门、广州工作与生活,直至1927年10月定居上海。这一时光区间是鲁迅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阶段。这期间中国经历了一些列社会变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内战争、红色革命的兴起以及国共合作与决裂等等。期间,先生的以小说为代表的文学创作进入爆发期。不过同期鲁迅诗歌的创作数量依然较少,共创作诗歌十一题共计十五首。其中鲁迅可考的新诗创作均集中于这一时期,共计七题七首。新诗因与本篇立题不涉,此文不表。四题旧体诗题目分别是《哀范君三章》、《我的失恋》、《替豆萁申冤》和《哈哈爱兮歌三首》。
《哈哈爱兮歌三首》是鲁迅历史小说《铸剑》里的诗句,前两首表达了急切报仇的心理状态和内心的深仇大恨,最后一首是对暴君的迷惑从而达到报仇目的的咏唱。
     《我的失恋》则是对当时流行的“啊呀啊哟,我要死了”的失恋诗的反对,拟张衡的《四愁诗》,有人认为这是对张衡诗歌的创造性的翻译。诗歌针对当时思想情趣极不健康的“失恋诗”,挖苦无聊和浅薄的情诗,以匡正文风。这首诗歌还引出《晨报副刊》主编孙伏园辞职和徐志摩话题诸多事情,想来也是有趣。
《替豆萁申冤》是鲁迅借用旧典曹子建的七步诗,为嘲讽女师大风潮中拙劣表演的杨荫榆校长而作。诗歌的讽刺意味浓烈,这也是先生为学生对压制的反抗和声讨的背书和支援。鲁迅在女师大风潮中离场不言而喻。
这时期中鲁迅最充满深情厚谊的诗歌是《哀范君三章》。诗歌中充满悲凉和伤痛,有对范爱农的形容和性格的刻画,有对现实世道的揭露和诅咒。正如先生在1933年12月27日《致台静农》:“现状为我有生以来所未尝见,三十年来,年相若与年少于我一半者,相识之中,真已所存无几,因悲而愤,遂往往自视亦如轻尘。”其中滋味,苦极!“古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在强大的对立面面前,人就是一个荒谬的存在,卑微的像是尘埃。真是长歌当哭,此恨绵绵!于鲁迅彼时,这个对立面就是——生命的无常、黑暗势力的强大。本诗是悼亡友之诗,末句“我亦等尘埃”语,由哀友而自哀,读过令人嘘唏。
三、鲁迅晚年时期的旧体诗歌思想内容。
    鲁迅于1927年10月抵达上海,开始了长期在上海的定居生活。他在这里编报刊、搞创作、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期间,国共分裂、一党、东北沦陷、几次围剿、左联成立。黎民水深火热,社会危殆如前,文艺白色恐怖,家国灾难深重。
鲁迅的绝大多数旧体诗歌创作于这个时期,诗歌总数为39题45首。其中分别有赠友、悼亡、题写、无题、戏作等主题。七言和五言占绝大多数,只《题赠冯蕙熹》是四言体。七言和五言中绝句又占绝大多数,五言律诗两首,七言律诗八首。鲁迅这一时期已由前期的民主主义斗士转化为完全的无产阶级的战士。鲁迅这一时期的旧体诗内容与现实的政治契合的更加紧密与灾难深重的国家和民族结合得更加紧密。
以下是这一时期鲁迅旧体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简述。
《吊卢骚》借用对卢梭的哀悼,对梁实秋的“借头示众”以批驳。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既有抒情又有哀悼,归总是辛辣的讽刺。否定和斥责了那种借刀杀人的行径。
     《题赠冯蕙芬》应是鲁迅的唯一的四言体诗歌。诗歌将人类社会进程中大量的杀戮和小数的救赎对比起来,作者发出感叹,“小补之哉,呜呼噫嘻”。作者在这里提出关乎整个人类命运的大问题。
《赠邬其山》作于1930年2月,诗中揭露了当时政坛的丑恶虚伪和残暴,充满了鲁迅对军阀和政客的嘲讽和蔑视。
《送O.E.君携兰归国》是鲁迅赠别日本友人的。鲁迅是在十分悲戚的情绪中写这首诗。当时“左联”五烈士遭捕被害,鲁迅虽然此时未得到他们准确的被枪杀的消息,但已经悲观预计之。情况危殆,令佳人老,芳草遗远者,何足可惜。白色恐怖中的极度悲愤,跃然纸上。
《惯于长夜》是鲁迅吊柔石等左联青年而作。诗歌中充满哀伤和愤怒。现实的恐怖,世道的黑暗,凶不可测的处境,同志的牺牲,这些激起了鲁迅的怒吼。“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里是激荡在怀的莫名痛切。诗歌也反映了作者不屈的斗志和战斗的决心!
《赠日本歌人》通过赠别日本友人,写出了乌烟瘴气的上海中的政治斗争,从而揭露了反对派的罪恶嘴脸。诗歌针对性很强,内中褒贬不言而喻。当然作为赠别诗,字里行间是充满离情别意的。
《无题.大野多钩棘》是七言律诗。战云密布,万籁俱寂,花树萧森,国无贤主,世无宁日。诗歌表达了鲁迅对时政的抨击。
《湘灵歌》是赠人的七言律诗。本诗是由长沙事件激发而成。对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群众的哀痛和震怒溢于诗中。同时诗歌也对反对派进行了的强烈控诉和辛辣嘲讽。0
《无题二首-大江日夜向东流》第一首写南京的政坛事项,繁荣之后的消落,喧嚣之后的凄冷。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思考。暴露了国民党权斗的丑态。第二首回忆国父当年的的革命活动,同现在对比,人物皆非,发浩歌以感叹之。两手绝句,题旨相呼应。
《送增田涉君归国》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用中国传统的送别诗意象垂柳表达别意。心随东棹忆华年——把自己与离别之人的情感联系起来。
《无题.血沃中华》歌颂了红色根据地的的革命力量的成长和蓬勃发展,讽刺了国民党的“英雄”“谋夫”争权夺利机关算尽的丑态。揭露了反动派的腐朽反动的本质。表现了作者坚信革命成功的乐观精神。
《偶成》写出了作者的处境困难和时局动荡。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感受和对文坛“寥落”的感概。
    《赠篷子》是鲁迅诗歌中难得的游戏之作,即兴之作,是一首记事的小诗。诗歌写穆木天的妻子麦广德携子逃难寻夫,而姚篷子为助人而奔波的窘迫。姚篷子是姚文元的父亲,因姚文元之故,这首诗歌还曾出现了许多过度解读的口水。
《一二八战后作》为赠诗,内中有对战后萧然的叙述和对友人的祝福。平易的言语里是对侵略的声讨和对朋友的友情和关爱。
《自嘲》是影响力极大的鲁迅排律,曾入中学课本,是鲁迅的代表之作。诗歌表达了鲁迅的伟大人格,充满战斗激情和强烈的爱恨情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广为传诵。这首诗歌是鲁迅的战斗精神和思想感情的高度概括。诗歌以自嘲立题,实为以此来浇心中块垒,以此言志趣抒情怀。这种横眉冷对的战斗姿态和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就是鲁迅“民族魂”象征的组成部分。前人之诉备也,此处即不详解。
《教授杂咏四首》是四首打油讽刺诗,语言浅显平易。鲁迅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这首诗歌里得到印证。在这里也可以看到“一个都不饶恕的”个性鲁迅和他的快意江湖。
《所闻》一边写豪奢,一边写无告(许寿裳语)。通过豪门宴会,道出了人民苦难,暴露了侵略者的罪恶。
《无题二首.故乡黯黯锁玄云》第一首是记事之作,书写了作者在沉重氛围里的惆怅和感思。第二首也是书写情思的。残醉被旧梦驱醒,独自一人在灯下怀念……怀念谁呢?此处可多解。
《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见于鲁迅日记1932年12月1日,是一首七言绝句。对这首诗歌有不同的解读。第三句““泽畔有人吟不得”,关于这“人”到底指的是谁,周振甫先生与宋谋玚先生是持不同看法的,一者认为是指郁达夫,一者认为是作者本人自指。弄清诗歌内涵,这对诗歌欣赏固然重要。但是伟人已去,真相究竟如何,实难明确。问题只待考据家继续努力了。我认为,本诗第一句寥廓畅达清明,第二句写出了同志们的战斗状态。最后两句发出创作者受到压制而不能写出好的作品的感叹。
《答客诮》表达的是父爱,也反应了作者的教育观。怜子未必不丈夫——充满人间烟火气息。本诗歌的另一用意,是对文氓造谣污蔑鲁迅并波及海婴的一个回击。鲁迅其时,处境险恶,令人嘘唏。
《二十二年元旦》是对反对派罪恶杀戮的揭露,也是对租界里打牌过节的人的讽刺。
《赠画师》是赠客的抒情诗。诗歌抨击当局的白色恐怖和文化围剿,内含作者无限的期待和希望。.
《学生和玉佛》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叙事和议论,以学生和玉佛的遭遇,暴露了国难当头反动派的爱财不爱才、不思抵抗而死要面子的丑行。
《吊大学生》这首诗歌是仿作《黄鹤楼》,国难当头,不思抵抗,队队专车转运古物,而学生却晦气重重不得爱护。此处是对执政当局的热嘲冷讽以暴露其罪恶。末联写出了当局的无耻。
《题呐喊》抒发的是自己从事文艺创作的境遇心志及对其社会功用的感概。个中滋味,冷暖自知。
《题彷徨》是作者独自战斗孤寂感的写照——战场未变、文苑寂寞、孤独作战、彷徨难耐。
《悼杨铨》是凝聚深情和愤激的悼亡诗作。对战友和同志被杀害的愤怒和憎恶充满字里行间,悲苦沉痛之情真切感人。
《题三义塔》是鲁迅先生为友人建塔藏鸠一事而作。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良好情感和对帝国主义的反抗。
《无题.禹城多飞将》作于1933年6月28日。对于这首诗到底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张向天先生《鲁迅旧诗笺注》和周振甫先生《鲁迅诗全编》是观点不同的。本人倾向于宋谋玚的观点(鲁迅诗作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第四版1994年9月第一次印刷293-294页),认为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反映了反对派狂轰滥炸残害无辜,黎民水生火热惨遭戕害。诗人悲痛难耐,孤独举杯,以颂天反讽时局。
《悼丁君》是悼念丁玲的七绝。诗歌写出反动派白色恐怖下的令人窒息的氛围,哀悼有才能的战友的被害。这是大师对后学的同情关爱和惋惜。诗里可以感到发自肺腑的揪心痛苦和无限悲愤。
《赠人二首》是写歌女之作。第一首写歌女的形态和处境以及所思所想,以反映底层人民的苦难,第二首写歌女演奏的动态情形,以反映其激荡不平的内心世界。诗歌寄托了作者期望人民觉醒爆发的愿望。
《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是借兰花咏屈原的七绝(本人同意这一观点)。不过对诗歌具体所指还有其他看法,此处不赘。
《无题.烟水寻常事》反映了诗人无以言状的苦闷和寂寥孤寂心态。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是一首工整的七言律诗。从写作的时间来看,诗歌题旨是劝郁达夫离开杭州。诗歌情深意切,前四句分别从政治环境和生活环境方面来说明杭州是不适宜居住的。最后两句表达了鲁迅的期望。全是写了杭州的风光历史人物和世情,最后表达出鲁迅对郁达夫的规劝。
《报载患脑炎戏作》是鲁迅被人诅咒患脑炎的回击。表达了鲁迅对“心凶笔弱不能文战,便大施诬陷和中伤,又无效,于是就诅咒”者的憎恶和轻蔑。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菜》是鲁迅的旧诗中的名篇,特别是末句——于无声处听惊雷,广被传诵。前两句有人民物质和精神上的苦难,后两句作者直抒胸意。前两句写实,后两句写意。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控诉,也表达了作者对革命高潮即将来临的乐观展望,内涵是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思。本诗曾经由毛泽东手书发表于全国各主要报刊,读者众多,注家风起。其时“地球人都知道”。
《秋夜有感》首联写当权者在物质生活上的腐朽,在政治上的残暴和虚伪。这里是对当局的行径的揭露。颔联是对文化围剿下的文艺界现状的描述。颈联揭露反动派搞歌舞剧和宗教欺骗来迷惑大众。尾联是抒发作者对革命同志的怀念。前六句是揭露,后两句是怀念。
《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是一首七言绝句。是鲁迅的情诗,写出了鲁迅和许广平两人患难与共的深厚爱情。
《亥年残秋偶作》是鲁迅所作最后一首七律。许寿裳先生在《鲁迅旧诗集.跋》里说:“此诗哀民生之憔悴,状心事之浩茫,感慨百端,俯视一切,栖身无地,苦斗益坚,于悲凉孤寂之中,寓熹微之希望焉。”诚然!
周振甫先生注《鲁迅诗歌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还收录了两首鲁迅的轶诗《宝塔诗》和《进兮歌》。两首诗歌创作于鲁迅留日期间,遭轶落致无人知晓,几十年后方有机缘重见报端。前者以宝塔式的建筑形式,讽刺留日保皇派学生。后者则是楚辞体,歌颂勇敢的探险家的豪情壮志。
鲁迅这个时期所做的旧体诗,占先生全部旧体诗的大部,诗歌的内涵极其丰富。鲁迅其时处境十分困难,既有反动派的压制和恐吓,也有来自同道的误解和攻击。既有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也有革命曙光已经显现的希望。鲁迅的“民族魂”的伟人品质以及“硬骨头”精神在这个时期的诗歌中清晰展露。现实的残酷,内心的苦闷,对未来的希冀,这些情愫在先生的这个时期的诗歌里都有全面的投射。
总观鲁迅的旧体诗歌,贯穿所有作品的是——强烈而鲜明的爱憎情感。对兄弟的亲情牵挂,对亡友的追忆,对战友的怀念,对爱人的倾诉,对后学的提携和鼓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思,对黎民苍生的同情,对反动派的抨击和讽刺,对无聊文人的回击,对革命高潮到来的期许,以上诸种,无非一个“情”字。这有真切的爱,也有彻底的恨。
另外,鲁迅旧体诗内容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烈的现实关照。虽然鲁迅著《摩力诗力说》,且其诗歌深受《楚辞》影响,这使他诗歌可能有浪漫的意蕴。不过鲁迅的旧体诗歌的重要特点确是现实性。与反动当局战斗,同无耻文人交锋,无不关注当下。立志述怀,呐喊彷徨,均为来自现实。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就是去立场视角来看,毛的评价也是中肯的,鲁迅先生也是完全配得上这样的评价的。对覆盖在灵柩上“民族魂”的大旗,先生是名至实归当之无愧的。
鲁迅旧体诗歌是鲁迅的高尚情操和光辉人格的体现。

1万

主题

57万

回帖

150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0468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8-25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一篇很好的对鲁迅旧体诗的评析文章。记事详实,评论准确,观点鲜明,评价中肯!

点评

附议此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25 14: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7万

回帖

150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0468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8-25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好文!感受情怀!

点评

谢谢欣赏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25 14: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7万

回帖

150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0468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8-2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洋洋万言,足见辛苦与认真的态度!向您学习!

点评

互相学习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25 14: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7万

回帖

150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0468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8-2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一直以来的支持!期待更加精彩的呈现!

点评

互相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25 14: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7万

回帖

150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0468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8-2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您!祝您快乐!

点评

互相学习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25 14: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副首版

辞赋鉴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130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8-25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彦儒 发表于 2015-8-25 13:48
是一篇很好的对鲁迅旧体诗的评析文章。记事详实,评论准确,观点鲜明,评价中肯! ...

附议此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副首版

辞赋鉴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130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8-25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彦儒 发表于 2015-8-25 13:48
拜读好文!感受情怀!

谢谢欣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副首版

辞赋鉴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130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8-25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彦儒 发表于 2015-8-25 13:50
洋洋万言,足见辛苦与认真的态度!向您学习!

互相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副首版

辞赋鉴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130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8-25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彦儒 发表于 2015-8-25 13:50
感谢一直以来的支持!期待更加精彩的呈现!

互相:D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0 1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