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2-19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上《晋书.随笔》一则,来解读羊祜:
这样的君臣遇合
晋武帝虽然被贾充、荀勖、冯紞一党围困,但仍不失举贤任能,他最大的幸运是逢遇羊祜、杜预、张华,否则难以摆脱贾充奸党的阻挠,那么平定东吴一统天下的大业就将成为泡影。
羊祜、杜预、张华力主武帝伐吴,贾充及其党羽荀勗、冯紞之徒竭力反对,设下一道道障碍。
羊祜、杜预、张华为社稷长远计,而贾充及其党羽为一己之私:此之谓忠奸毕现,泾渭分明矣。
羊祜“贞悫无私,疾恶邪佞”,贾充、荀勖、冯紞之徒忌之。羊祜之功德,襄阳堕泪碑铭焉。羊祜疾笃,举杜预代己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一年之后武帝大举伐吴,天朝大军势如破竹,数月之间吴已平矣。武帝闻讯,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羊祜)之功也”。
杜预“身不跨马,射不穿札,而每遇大事,辄居将率之列”;其“损益万机,不可称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
是张华促使晋武帝最终下定决心伐吴而一统天下的。西晋以世族门阀立国,而张华出身孤贫,亲自牧羊,却从不消沉。郡守荐之为太常博士,晋受禅,为黄门侍郎,再为中书令。张华勇于赴义,器识弘旷,屡为奸佞所忌,八王祸起,张华竟死于野心家赵王伦之手。
羊祜撰有《老子传》等著作。杜预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释例》、《盟会图》等著作。张华未出名时,曾作《鹪鹩赋》,开端即发感慨:“何造化之多端,播群形于万类。惟鹪鹩之微禽,亦摄生而受气,育翩翩之陋体,无玄黄以自贵”。那位最善青白眼的阮籍读罢《鹪鹩赋》,大加赞赏,张华于是声名始著。张华撰有《博物志》等著作。羊祜、杜预、张华能够说动君主行天经地义之大事,那才是大贤能。
羊祜、杜预、张华三人情操高尚,文武兼备,堪为人伦准的也。
晋武帝使贤任能,大展宏图,一统天下,正应了《吕氏春秋》的论断:
“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以为无色矣。…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烫染予伊尹、仲虬,武王染于太公望、周公旦,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齐桓公染于管仲、鲍叔,晋文公染于咎犯、郄偃,荆庄王染于孙叔敖、沈尹蒸,吴王阖庐染于伍员、文之仪,越王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所染当与不当,其结果截然不同。晋武帝在是否灭吴而一统天下的问题上,在羊祜、杜预、张华这些远见卓识忠心报国的仁人志士所染下,终于没有被贾充一党所染所左右,是一大幸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