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朱梅香 于 2024-3-4 09:25 编辑
一砖一瓦皆是情
赏析郑永钤先生〔南仙吕•二犯月儿高〕故居忆旧
朱梅香(江西)
故居,是一支歌,一支思念母亲的歌;故居,是一首诗,一首回忆童年的诗。故居,有袅袅炊烟飘过黄昏的村庄,晚风中的音符,有蛙儿鸣,虫儿唱,有青青草地上等着归家的牛羊。故居,是每个人心中梦魂神萦的地方,所有的记忆,不会随着时间的消失而消逝,反而时间越久越清晰。那塘中采莲,河里摸虾,树上打枣……,所有的经历,满满的回忆,都是故居的味道。我们再来看看郑永钤老先生是如何饱蘸着对故居的深情和思念,来写故居忆旧之曲的。
〔南仙吕•二犯月儿高〕故居忆旧
作者/郑永钤(安徽)
〔月儿高〕梦逐梨花雨,情牵旧居处。室有书香味,院种冬青树。腊八寒天,风入破窗户。〔五更转〕家徒四壁谁知苦?不忘春晖,寒门慈母。〔红叶儿〕母,拖累着病身躯。〔月儿高〕几度重来,总伤怀路边伫。
首句:“梦逐梨花雨,情牵旧居处。” 作者在梨花开放清明来临之际,思念故居,向人们讲述着一段凄美的往事,让读者不禁陶醉其中。漫步在青砖黛瓦间,感受着故居的气息,每一砖每一瓦都似乎在诉说着,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敬仰和怀旧之情,把人们从尘嚣热闹的都市,拉回到宁静而平和的故里。故居的庭院里绿树成荫,小径蜿蜒,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室有书香味,院种冬青树。” 常言道欲知其诗当知其人,欲知其人当知其家。郑永钤老先生的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人丁兴旺,家藏万卷。其父亲是著名的画家和教育家郑震。其家如冬青一样,四季常青,不管世事如何纷乱繁杂,始终一身正气,不随波逐流,以心为本,以德服人。俗话说:先学做人,再学做诗,有人格魅力才能写出艺术境界的诗曲。
“腊八寒天,风入破窗户。” 作者一语双关,含义隽永,把过去的苦难岁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其实,那个时候既是时令的冬天,也是时代的冬日。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华民族从战火纷飞中站起来,一穷二白。又历经十年浩劫,经济落后,人才艺术都不值钱,而且兄弟姐妹众多,几乎都处在饥寒交迫中,真乃是往事不堪回首,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家徒四壁谁知苦,不忘春晖,寒门慈母。”作者进一步诉说着曾经的峥嵘岁月。那个时代的儿童少年,虽然贫穷但很充实很快乐,因有父母的慈爱,有兄弟姐妹的关心,纵然吃不饱穿不暖,打开眼睛左邻右舍都一样,心里还是暖融融的,是一生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也是一生魂牵梦绕之地。所以,任何时代的精神文明永远高于物质生活,家更是幸福的港湾。
“母,拖累着病身躯。”作者运笔如风,高度概括了哪个时代的母亲普遍身体状况,读之诵之,令人唏嘘不已欲哭无泪。我记得我当护士以后,母亲头痛,我给粒去痛片她吃,疼痛一会儿就好了,她说头痛还有药吃?一叶知秋,可见那时医药条件多么差,生活水平多么低,有病就拖着,沉重的家务活还照做,母亲都是用生命维系着家和子女的成长。我们纵然是结草衔环也难以报答父母恩情万分之一。
“几度重来,总伤怀路边伫。” 作者笔力凝重,感人至深,充分体现了一惯作曲的风格,情,曲之魂也。是啊,物是人非,情何以堪。总是徘徊门外路边,怕入屋触景伤情,悲难自控。人一般到了五十岁以后,忆旧思亲之情与日俱增,梦中的景象,腕底的诗曲,脚下的行程,大多数与故乡旧居意脉相连,根叶紧系。儿时伙伴父母亲情,忆之常是甜中带苦,欢中含泪。
故居,还是那样安详,却多了些荒凉与沉寂。往昔的欢声笑语,父母的身影,童年的模样不见了,邻里之间你来我往不见了,串门聊天结伴而行不见了,互帮互助和睦共处不见了。然而,往事并不如风,而且历历在目,随时在梦中重演。通过学习郑永钤老先生〔南仙吕•二犯月儿高〕故居忆旧之曲,有一点点感想分享给大家。
一、旧居与新居
旧居多了人情味, 新居多了安全感;旧居多了邻里亲,新居多了朋友圈;旧居多了快乐事,新居多了玩具箱;旧居多了荷花塘,新居多了游泳池;旧居多了自行车,新居多了跑步机。
二、柴灶与煤气
柴灶有山中的景色,煤气有先进的气息;柴灶有伙伴的欢声,煤气有快速的步伐;柴灶有母亲的味道,煤气有市井的繁华;柴灶有儿时的身影,煤气有惜时的锦句;柴灶有来客的喜庆,煤气有孤单的凄凉;柴灶有取暖的温馨,煤气有洁净的赞美。
三、过去与现在
过去开门见山,现在开门见墙;过去夜不闭户,现在昼常关门;过去鸡犬相闻,现在鸦雀无声;过去走街串巷,现在网上购物;过去四世同堂,现在两代分家;过去天伦共享,现在老人独守。
郑永钤老先生,家学渊源文化底蕴深厚,培植了传统文化的艺术眼光,对诗书画印皆有造诣。晚年侧重于散曲的研究和创作,尤其是在南曲的继承和发展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写曲题材广泛,既究大道之要,又求微言之统。郑永钤老先生这首〔南仙吕•二犯月儿高〕故居忆旧之曲,充分说明了他对母亲怀有深深地感恩之情,更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无力之感,从而教育我们年轻人要有紧迫感,趁父母健在要好好孝顺,不要等到人去楼空,再写一砖一瓦皆是情就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