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鲁卑陬

[作品赏析] 《新五代史》随笔 “金椀玉杯而盛狗屎可乎?”

[复制链接]

79

主题

447

回帖

44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41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24-11-13 22:25
男子作闺音的五代诗词中,所谓的闲愁只是表面上的,真正心中的闲愁未必是男女之间说不得的关系,身逢变化不 ...

是这样的,赞同。花间词不止是花间陌下,要透过这些描写去窥视作者的深意,因此要少不了知人论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447

回帖

44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41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24-11-13 22:56
清平乐·雨晴烟晚
作者/冯延巳〔五代〕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条分缕析,再归纳总结这四点,提纲挈领,豁人耳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15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1-14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卑陬 发表于 2024-11-14 18:07
条分缕析,再归纳总结这四点,提纲挈领,豁人耳目。

感谢先生鼓励,向先生学习,问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15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1-14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4-11-14 22:19 编辑
鲁卑陬 发表于 2024-11-14 10:46
请版主把另外几篇都发上来,我要认真学习品读。

我对诗词学没有系统地研究。对冯延巳的词也是这样。请赐 ...

     先生好,关于冯延巳的词作,另有几篇,大体风貌都是如此。不妨看一篇中主李璟的词作分析文章(因表格无法体现,所以只能以空格形式排列),由此可以看出冯与其君主都是同类货色。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李璟〔五代〕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艺术创作是如何发生的?这是一个深奥的艺术创作本源问题。既有创作者心理意识的存在,也有客观外物对于创作者的诱发机制。实际上就是探讨人的心理情感如何与外在事物之间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创作的驱动。艺术作品就是人的心理情感与外在事物互相感应后而由创作者通过自己的艺术表现呈现出来的形态。这里涉及到两方面的交感形式:一是主体被外物感动,主体是被“诱发”,故曰“感于物而后动”,对应中国诗歌古典艺术手法就是“兴”;二是主体本有创作的动机,因此寻找适合的对应的外物,从而主动把心理情感投之于对象外物而产生的艺术形态,故曰“前动而移于物”,对应诗歌艺术手法就是“比”、象征或“借景传情”。
要了解这样一首优秀的艺术作品产生的本源驱动。首先要了解创作者中主李璟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创作了这样一首词作。
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若此材料确实的话,我们基本就可以认定,中主受乐师王感化借歌声的再三“刺之”,明白了过来。于是就创作了《浣溪沙》二首相赠乐师。也就是说,中主意识到自己治国面临的危机,想把自己“在位临渊”的现实感受表现出来,于是借助“闺怨”来抒写自己的国事之忧愁。这样看来,此作产生的本源应是“前动而移于物”的主体与外物的交感形态。说的更简洁一点就是“由我及物”的“移情”,而不是“由物及我”的“内模仿”。(注:“移情”和“内模仿”都是西方表现主义艺术哲学的概念)
       此作可以这么认定,“闺中妇人”之“愁”有多重,词人心中的国愁就有多重。然而,由外物构筑的语言文本形成的显在语境与词人内在的隐义的语境能否相融,主要体现在作品的艺术手法使用上是否圆融高明。我们可以试着用简洁的图表形式来分析: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双重语境”分析

          句群                                                        显在语境                                       隐在语境
                                                       艺术手法        形象              闺情                        寄托义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赋事            真珠玉钩       “依前”                     北周威胁
                                                       时间延展                          思夫之愁                 引起长时
                                                                                              郁积已久                 间的忧惧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设问、“比”    无主落花        孤零凄惨                 江山衰颓
                                                      触目伤情                           命运无定                  形势堪危
                                                      直抒                                  思情难绝                 忧惧不已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用典、象征    传信青鸟       喜讯不传                  国事诸吝
                                                      对仗              雨中丁香      愁绪郁结                   愁恨难解
                                                      借物喻情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夸张、“比”                                                       山河日下
                                                      空间拓展        楚天日暮      思情如水                  无穷忧怀
                                                                           江水长流      广邈无边                                                                                                           
      从表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闺中妇人思夫之情有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广度,一个“锁”字显得思情的沉重,而中主的国愁亦有长度和广度以及重量,这样化无形为有形。由于采用“男子作闺音”的虚拟手法,所以显在语境是很明晰易懂的,而隐在语境则需要深入地“知人论世”才能明白。需要说明的是,词作中的思妇有明确的思念对象,就是她的似乎永远没有回来的丈夫。那么作为隐在含义的中主的忧思对象是什么呢?关于这一点,我认为似乎不能界定为某一具体事或人,应该是“忧患解除、江山永固、和平永存”的政治希望。而这在当时天下纷争的形势下是不可能的,就像词中的思妇,她的期待似乎永远不能消除一样。
       这首词作无论是具体艺术手法的丰富和圆融,还是意象、意蕴、遣词乃或蕴藉风格都体现的完美无缺,可见词作者的艺术修为。
回到之前谈论的艺术创作的本源问题。词人首先是先有很真挚深刻的情感体验,才能借助“春恨”来达到“闺怨——国恨”之间的外在与内在的融合,而作品中所描写的春暮时节的景象才能得以有效地融入作者的情感心理当中。这样“由我及物”的“移情”之表现主义艺术心理得以充分展现。事实上,花间词的艺术水准是很高明的,有些论者总是以“旎思风化”的有色眼光来看待花间词人和他们的作品。真正有睿见的研究者才会重视花间词的研究,也是真正懂词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447

回帖

44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41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24-11-14 21:58
先生好,关于冯延巳的词作,另有几篇,大体风貌都是如此。不妨看一篇中主李璟的词作分析文章(因表格 ...

“不妨看一篇中主李璟的词作分析文章(因表格无法体现,所以只能以空格形式排列),由此可以看出冯与其君主都是同类货色。”


谢谢版主赐读。《新唐书》说李璟同五鬼一道。《资治通鉴》为其作注:”时嬖倖之徒皆号为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447

回帖

44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41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1、“艺术作品就是人的心理情感与外在事物互相感应后而由创作者通过自己的艺术表现呈现出来的形态。这里涉及到两方面的交感形式:一是主体被外物感动,主体是被“诱发”,故曰“感于物而后动”,对应中国诗歌古典艺术手法就是“兴”;二是主体本有创作的动机,因此寻找适合的对应的外物,从而主动把心理情感投之于对象外物而产生的艺术形态,故曰“前动而移于物”,对应诗歌艺术手法就是“比”、象征或“借景传情”。”
——————————
是这样!有感而发,比兴在焉。李璟李煜父子的词流传至今魅力不减,就是这个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447

回帖

44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41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
版主的解读很到位。受教了。春恨秋愁,都是堂庑始大的那种恨与愁。

李璟的这首《浣溪沙》写的是春恨,而另一首写的是秋愁,他的另一首《浣溪沙》的“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被王国维赞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美人芳草,是善政德政的传统喻说。徐铉这样评说道:“初立,有经营四方之志。邪臣阿谄,职为历阶。晚岁悔之,已不及矣”。其实尽管不是这样,也不能保住他那区区一国,天下大势已在一统,不可阻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447

回帖

44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41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表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闺中妇人思夫之情有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广度,一个“锁”字显得思情的沉重,而中主的国愁亦有长度和广度以及重量,这样化无形为有形。由于采用“男子作闺音”的虚拟手法,所以显在语境是很明晰易懂的,而隐在语境则需要深入地“知人论世”才能明白。需要说明的是,词作中的思妇有明确的思念对象,就是她的似乎永远没有回来的丈夫。那么作为隐在含义的中主的忧思对象是什么呢?关于这一点,我认为似乎不能界定为某一具体事或人,应该是“忧患解除、江山永固、和平永存”的政治希望。而这在当时天下纷争的形势下是不可能的,就像词中的思妇,她的期待似乎永远不能消除一样。
       这首词作无论是具体艺术手法的丰富和圆融,还是意象、意蕴、遣词乃或蕴藉风格都体现的完美无缺,可见词作者的艺术修为。
回到之前谈论的艺术创作的本源问题。词人首先是先有很真挚深刻的情感体验,才能借助“春恨”来达到“闺怨——国恨”之间的外在与内在的融合,而作品中所描写的春暮时节的景象才能得以有效地融入作者的情感心理当中。这样“由我及物”的“移情”之表现主义艺术心理得以充分展现。事实上,花间词的艺术水准是很高明的,有些论者总是以“旎思风化”的有色眼光来看待花间词人和他们的作品。真正有睿见的研究者才会重视花间词的研究,也是真正懂词的人。
————————————————————————
版主所言极是!《蕙风词话》说:”诗贵有寄托,所贵者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已。“南唐二主词,就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104万

回帖

38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498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1-1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敬老师文祺,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447

回帖

44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41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
非常喜欢这首词。经版主解读,更上一个审美层次。
上阕”思悠悠“三字,下阙”接天流“三字,沁人心脾豁人耳目!词之境界邃远壮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09: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