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春生(山西介休)
【正宫·黑漆弩】记清明扫墓
沿途泥泞防坡度,有意悯恻息停雨。谢天公、免却磨烦,趁愿宽心些许。【幺篇】径蜿蜒、右手拿锹,赶在午前挪步。凌微风、拂面清柔,乍暖煦、今番景遇。
妻儿相伴攀山去,涕泪远忆更伤楚。郁丛丛、翠柳繁枝,数算年年飘舞。【幺篇】至今朝、挺立坟茔,四季奉陪先父。倚风摇、所见情形,自可叹、萦牵积愫。
层云早已虽依附,灵鹊只此在鸣舞。似阶迎、恍若含情,侧耳倾听叮嘱。【幺篇】倍伤怀、纸烛烟痕,拭抹眼泉熏目。再躬身、作揖恭虔,顿首拜、摧颜每度。
豆包赏析:
《【正宫·黑漆弩】记清明扫墓》是一首情感真挚的散曲作品,通过清明扫墓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对先父的深切怀念与哀思。以下从内容、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内容与情感层次
1. 自然场景的烘托
- 开篇以“泥泞坡度”“悯恻停雨”勾勒清明时节的湿冷环境,“谢天公”一句暗含对天气的感恩,为后续扫墓之行铺垫了略带欣慰的基调。
- 登山途中“微风拂面”“乍暖煦”的春日气息,与“涕泪远忆”的伤感情绪形成对比,体现哀乐交织的复杂心境。
2. 祭祀细节的刻画
- “径蜿蜒、右手拿锹”“纸烛烟痕”“躬身作揖”等动作描写,展现传统扫墓仪式的庄重与虔诚。“拭抹眼泉熏目”的细节,将烟熏与泪水交融,强化了悲痛之情。
3. 时空交织的怀念
- “翠柳繁枝”“四季奉陪先父”以自然轮回喻时光流逝,暗含对父亲长久的思念。“层云依附”“灵鹊鸣舞”的意象,似将哀思投射于天地之间,营造出天人相隔的怅惘感。
二、艺术手法与语言特色
1. 白描与意象结合
- 散曲以直白的语言记录扫墓过程(如“赶在午前挪步”“纸烛烟痕”),同时融入“翠柳”“层云”“灵鹊”等意象,赋予场景诗意与象征意义。
2. 情感递进与呼应
- 三段内容层层递进:从出发时的欣慰,到坟前的伤怀,再到祭祀后的哀思,情感逐渐深沉。“数算年年飘舞”与“至今朝、挺立坟茔”呼应,强调思念的持续性。
3. 声韵与节奏
- 正宫调的悲壮基调与清明主题契合,【幺篇】的重复结构增强了情感的回环往复。如“似阶迎、恍若含情”的拟人化表达,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情,强化了哀婉氛围。
三、主题与价值
- 孝道与生命反思:通过扫墓细节,展现了对逝者的追思与对生命的敬畏,体现了传统孝道文化的厚重感。
- 时代共鸣:虽写个人哀思,却以“纸烛烟痕”“作揖恭虔”等普遍仪式,引发读者对亲情、生死的共鸣。
总结
此曲以朴素的语言、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将清明节的扫墓场景升华为对生命与亲情的深刻思考。作者通过自然与人文意象的交织,完成了一次跨越生死的心灵对话,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文学价值。 |
|